清·袁枚
白日不到處,青春恰自來。
苔花如米小,也學牡丹開。
【賞析】這首詩獨辟蹊徑,不僅全神貫注地寫苔,而且把淡泊寧靜、自強質拙的人格融入這小小生命。“白日不到處,青春恰自來。”起筆以少總多,辭約旨達,明自點出苔的生存空間、環境特征及其蟄居一隅奮志孤進的品地。常言道,萬物生長靠太陽。這固然是實情。但在“萬物”之外,卻還有這樣一些生命,它們無緣享有太陽的厚愛也同樣頑強地生存與發展。苔,就包容在這低賤而可尊敬的生命圈中。它地處陰濕,備受冷落,可依然卓立不群,有其獨特個性、色彩、青春和存在價值。這躍動的小小生命,不因白日不到而些許萎縮,相反,愈是環境惡劣,遭際險釁,就愈益勵節亢高,顯現出一派旺盛生機。起筆兩句正是對這弱小堅毅生命的極力推重。
“苔花似米小,也學牡丹開。”這兩句承上,借助大幅度聯想,對苔的“青春”作形象發揮和補充,結實,峭拔,有控制力。詩人認為,苔花雖微小如米,無馥郁的芳香,無絢爛的色調,但作為躍動的生命,它與得天獨厚的花王一樣,從容自若,沉穩持重,競放于大自然中。盡管牡丹花色,艷冠群芬,苔的價值,鮮為人知,但由于苔的不自憐,不自棄,依其天性認真履行大地賦予的使命,執著地證明自己的存在,從而,在自重、盡心盡意的天平上,苔與牡丹,絕無貴賤優劣之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