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佩婕
(甘肅省隴南市武都區東江初級中學,甘肅 隴南746000)
古今中外,任何一場教學活動都建立在教育理論的基礎之上,而作為教育理論的重要組成部分,教育心理學對教育教學的發展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這就表明,初中語文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要充分掌握教育學心理,從自身和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以培養學生綜合素質和健康心理為主,正確運用教育心理學來拉近自己與學生之間的距離,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讓初中生迎來更加美好的人生。
所謂教育心理學,就是在教育范疇內不同主體所具有的不同心理。作為一種社會心理學,教育心理學更多的是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對課程的設計、對教學方法的改良、對學生學習興趣的激發以及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遇到困難的引導和幫助等內容。從相關學習理論層面上講,教育心理學有行為主義、認知觀點和人本主義的學習理論。行為主義者認為,學習是刺激與反應之間的聯結,是在環境的刺激下所做出的行為反應,強調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掌握引導學生學習習慣和行為的方法,促使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方法和學習習慣。認知觀點的學習理論在克勒的頓悟說、托爾曼的認知——目的論、皮亞杰的認知結構理論、布魯納的認知發現說、奧蘇貝爾的認知同化論等學說的基礎上表明學生內部認知的變化過程,強調教師要注重學生學習的過程。最后,人本主義的學習理論認為人是心理學的對象和主體,同樣地,教育也需要將學生作為課堂教學的主體,強調學生的個性發展和興趣愛好是教師教學的重點。這些學習理論在構成教育心理學的同時,也為教師的教育教學提供了不同層次和角度的思路,讓教師開始重新正視自己和學生之間的關系,從而促使自己在教學過程中正確轉變教學觀念,正確使用教學方法來更新課堂教學,提高課堂教學質量,這為教師提供了巨大的幫助。另外,教育心理學的現實意義還體現在學校開展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和活動方面,它同樣為學校如何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動、培養學生樹立正確的認知觀念提供了正確的方向。因此,教育心理學無論對于學校、教師還是對于學生,都具有重要的意義和價值。
首先,教師在語文教學過程中滲透教育心理學,就需要把教學的目光放在初中生這一群體上,根據這個時期的學生所具有的心理特征來正確開展教育活動。對于正處于青春期的初中生而言,他們的心理具有以下特征:第一,這個階段的學生的邏輯思維開始從抽象逐步轉變為具體,他們的觀察能力、記憶能力、想象能力比起小學生都有了較大的提升。正因為他們的邏輯思維處于過渡階段,所以大多時候他們對某一事物或觀點的看法都需要依托于感性經驗,并常常伴隨著固執和偏激。第二,隨著初中生自我意識的覺醒,他們的情緒和感情通常呈現出兩極性,比如有時會產生焦慮、沖動的情緒,有時又會產生孤僻、苦悶的情緒。第三,比起小學生,初中生的知識面和社會接觸面會隨著年齡的增大而逐步擴大,他們開始對外界事物和未知知識產生強烈的探究欲望和濃厚的學習興趣,并會積極參與到不同的活動中來獲取獨特的體驗。針對以上初中生的心理特征,當前初中語文教師就要合理運用教育心理學的知識來根據學生的不同心理特征來分析他們在日常生活中的行為取向,從而進行針對性的教育,使得學生的個性需求得到進一步的滿足。比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利用他們這個時期普遍具有的心理特征來以調動學生積極性為主,在每堂課教學中先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提高他們的課堂參與度。以部編版初中語文《觀滄?!芬徽n為例,這首詩以曹操與袁紹的兒子袁尚和袁熙之間的戰爭為歷史背景,曹操終于取得決定性勝利后經過碣石山時所寫的。因此在講這首詩之前,很多學生會對這一歷史背景的具體內容產生濃厚的興趣,想要進一步了解相關歷史內容。這時,教師就可以為學生拓展這一方面的內容,講述曹操北上征伐烏桓的具體過程,通過對這一歷史事件的引入,學生可以充分了解到這一內容,在此基礎上進行古詩的學習,進一步感受曹操當時想要實現統一中國宏愿時的思想感情。同時,讓學生在增強對知識點的把握時,減輕了對詩歌學習和賞析的難度,激發了他們對語文學習的興趣。
由于初中生在這個階段所表現出的情緒極其不穩定,因此,教師需要在課堂教學過程中認真關注每一位學生的情感狀態,對他們的學習進行耐心的引導和幫助。以部編版初中語文《藤野先生》一課為例,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引導學生根據課文內容回答問題:“藤野先生之所以在魯迅眼里是偉大的人,是因為哪些具體事例呢?”這時,學生會給出不同的答案,有的學生說:“因為藤野先生對魯迅給予了熱心的希望和不倦的教誨?!庇械膶W生說:“因為他在工作時中規中矩,在生活中不拘小節?!币灿械膶W生說:“因為他對學生的關心是無微不至,充滿尊重的?!钡鹊?。這時,有些學生會找錯答案,或者給不出答案,教師就要以友善、理解和鼓勵的態度對待學生并對學生加以引導和幫助,切忌諷刺、挖苦和歧視學生,使得學生在情緒波動的狀況下做出不理智的行為或者萌生棄學、輟學的想法。因此,多關注學生的情感狀態,換位思考,用正確的方法來引導和教育學生,并且用發展的眼光來看待每一位學生,他們是處于發展過程中的人,要相信他們終有一天會找到自己的長處,發揮自己的長處。
夫子施教,各因其材。每一位學生在不同方面都有著個體差異性,這種差異性的存在就要求教師在教學中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做到因材施教。因材施教是教師教書育人的重要內容,也是促使學生挖掘潛能、發展個性的有效渠道。因此,當前初中語文教師在結合教育心理學時要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因材施教。以部編版初中語文《桃花源記》一課為例,教師在講解這篇文言文時,可以結合不同學生的學習能力來為他們設置不同的學習任務和學習目標。比如,針對一些學習能力較差的學生,教師要引導他們正確掌握文中字詞的讀音和一些文言文字詞,例如找出文中的古今異義詞、一詞多義、通假字、詞類活用等字詞,然后理解整篇文章描述的內容和作者抒發的情感。而針對一些學習能力較強的學生,教師可以引導他們根據文中的一些特殊句式來加以拓展和引申,例如“南陽劉子驥,高尚士也”中“也”表判斷,是判斷句。教師就可以讓這些學生找一找文中有沒有同句式的句子或者以前有沒有學過相同句式的句子。這時,學生很快就會聯想到以前學過的《論語》中“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中的“也”表判斷,是判斷句,還有《山市》中“奐山山市,邑八景之一也”中的“也”同樣為判斷句。通過上述個性化的教學設計,教師為不同層次的學生設計了不同的學習任務和目標,讓他們在實際學習的情況下開展了有效的學習,使得每一個層次的學生都能夠在課堂上有自己要做的事情,有助于集中他們的注意力,從而學生之間的差異會越來越小,使得班級整體學習水平有所提高。
總而言之,從教育心理學的角度來轉變具體的教學觀念和教學方法,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是當前初中語文教師所得到的有效成果。要相信,只有讓課堂教學成為學生學習知識、發展才能、健康成長的天地,教師的專業素養和教育教學水平才會得到有效的提高,學生的學習過程也會充滿歡聲笑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