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敏亞
(桐鄉市實驗小學教育集團城北小學,浙江 桐鄉 314500)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推進,小學語文教學質量不斷得到提升,但是,小學生的閱讀能力依然有待提高。面臨當下小學語文的教學困境,教師需正確引導學生獨立進行整本書的閱讀。學生通過日積月累的閱讀,不僅閱讀水平會不斷提高,還可以逐漸拓寬自己的視野,提升自己的綜合素質,從而達到有效地推動小學生的語文教育教學。
時代的快速發展,科技不斷進步的今天,我們獲取學習材料的渠道也越來越多,這就導致很多學生面對豐富多樣的材料,無法堅持靜心閱讀。目前,教師會通過讓學生寫讀后感、讀書筆記等方式,檢驗學生是否進行有效閱讀。但是,由于小學生的自控能力差,所以,會有不少學生選擇通過網絡渠道,查一查,搜一搜,來應付教師的課后作業,但實際上學生并沒有真正理解整本書的思想內容。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對于自控力較弱、心智不成熟的小學生來說,是一把“雙刃劍”,這就需要教師引領學生,在網絡技術的輔助下做到更有效閱讀,而不是停留在淺顯的文字層面。
在小學《語文課程標準》中,要求教師與學生轉變角色地位,尊重學生為單獨的個體。但是,目前小學語文教學仍然還是以教師“承包”的方式教學。在閱讀教學中,教師為應對考試制度,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從而一味地用自己的思想觀念進行閱讀教學,向學生灌輸閱讀技巧,使所有學生對文章的感受達成一致。這樣枯燥的教學,不僅不能提升語文成績,學生也無法更深入與文章進行交流,限制了學生的個性化發展。
隨著教育理念的不斷更新,教師也在不斷探索教學方法,創新教學模式。根據學生與教師的教學實踐,涌現出多種科學、先進的教學模式,像情景式教學、分層式教學以及合作學習,都成為現代語文教學中常用的教學方法。但是,經過調查發現,教師并不能很好地將這些教學方法運用到閱讀教學中。比如,小組合作學習教學,它的根本目的是讓學生通過小組合作學習,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但是,有些教師過于注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在45分鐘的閱讀課上,拿40分鐘讓學生進行小組學習,剩下5分鐘教師總結,這不僅不能幫助學生進行有效閱讀,還讓小組學習成為了一種形式主義。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加強學生的閱讀水平,引導學生有效閱讀,成為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重要基石。教師根據學生的現有的閱讀水平,以科學的方法正確引導學生對整本書進行有效閱讀,能夠激發學生的思維潛能,讓學生從閱讀中了解豐富多彩的世界。學生在長久的閱讀中,不斷地探索新的知識領域,讓最先進的知識技能充實自己的大腦,而且學生在花費大量的時間,對整本書進行深入研究的過程中,逐漸積累生活經驗,了解歷史文化,并在語文閱讀中“升級打怪”,進而讓學生樂于閱讀,對閱讀始終如一,堅守初心。總之,培養學生進行整本書的閱讀,有利于提升小學生的核心素養,促進小學生的全面發展。
首先,要保證學生有充分的閱讀時間。在傳統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通常為趕教學進度,不給學生留太多閱讀時間,往往是匆匆略過。學校可以開設專門的閱讀課程,為學生提供更多的時間精力去閱讀,提升小學語文的教學質量。在閱讀課程中,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實際閱讀水平,提出具體的閱讀要求,像規定學生在幾天或幾個星期之內讀完一整本書。每個學生的閱讀能力存在差異,為保證每個學生都能有效閱讀,教師還可依據部分學生的閱讀能力,建立不同的閱讀計劃,做到因材施教。其次,教師要保證學生閱讀的書籍,是對學生有所幫助的。在人教版小學語文教材中,每一篇文章對小學生都有一定的啟發作用。比如五年級上冊的《慈母情深》,通過描寫作者去工廠找母親要錢買書的故事,潛移默化地告訴學生,父母愛其子女情深意切,學生同樣要像烏鴉一般有反哺之意,像羔羊一樣有跪乳之恩。像這樣的文章比比皆是,哪篇也都或多或少地影響著學生內心深處。教師在為學生選擇讀物時,首先要與當下小學生的語文教材相匹配,保證小學生能夠將閱讀教學與小學語文課程相結合。另外,教師還可根據學生的年齡層次、學習能力購買書籍。
在核心素養視域下,對小學生進行整本書閱讀教學,教師要精心設置教學計劃,為學生創造良好和諧的閱讀氛圍。學生在良好的閱讀環境中,能夠激發學生主動拿起一本書,積極去閱讀。目前很多小學生在閱讀時,先拿起書看看自己是否喜歡,緊接著趁新鮮翻開讀一讀。但是,讓學生堅持讀完整本書,對好動、注意力不集中的學生來說,是一種莫大的煎熬。教師為學生營造濃厚的讀書氛圍可以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讀書習慣,從而讓整本書閱讀發揮最大的效用。教師要本著在核心素養下,堅持以學生為主體,構造健康、和諧、向上的閱讀環境,以潛移默化的方式,幫助學生建立閱讀意識。在日常教學中,教師可以在班級里搭建圖書角,學生根據自己的喜好,將喜歡的讀物放進圖書角,讓學生隨時看到,并每天拿一部分的課余時間進行閱讀,從而保持對閱讀的熱情。同學與同學之間還可以共享書籍,發揮整本書的最大效用,做到一書啟發一片人。在學生有了閱讀意識后,教師要設置圖書角的相關規定。圖書角就像是一個小型的圖書館,沒有規矩不成方圓。一系列的規章制度,可以讓學生加強對閱讀的重視,讓閱讀成為學生每天的必做項。語文教師還可以讓學生將自己的閱讀心得分享給大家,有利于學生之間產生共鳴,促進整本書的閱讀教學。
在小學語文中的閱讀教學,通常為以下步驟。第一步,教師讓學生閱讀文章;第二步,教師帶領學生分析文章;第三步,將學生對文章的理解與教師的答案達成一致。這樣枯燥無變化的教學日復一日會逐漸消磨掉學生對閱讀的興趣,甚至會對長篇閱讀產生抵觸心理。在整本書的閱讀教學中,教師可以在特定的時間段或一個星期,或15天,組織學生進行閱讀后的小組交流互動,讓學生表達出自己對于文章的觀點與見解。這不管對于學生自身還是其他學生,都可以激發學生對整本書的探索欲望。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正是小學生開發智力,睜眼看世界的關鍵階段。在這個階段,教師要讓學生充分表達內心的想法,并在教學中實現“立德樹人”。像語文教材中《為人民服務》一課,里面提到了中國共產黨和共產黨所領導的八路軍、新四軍都是為人民服務的軍隊。人活著終有一死,但是如何死卻有著不同的說法。教師就可以讓學生表達出,讀完文章自己想做一個什么樣的人,又該如何做。通過交流互動,不僅提升了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還讓學生對成為怎樣的一個人有了明確的方向。
以上,就是基于核心素養下,小學語文整本書閱讀的教學策略。整本書閱讀,能讓小學生在熙熙攘攘的社會中,停下腳步,靜心閱讀,脫去胸中塵濁。重視學生的整本書閱讀,有助于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樹立學生的人生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