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婉林
(甘肅省靜寧縣威戎小學,甘肅 平涼 744000)
古人云:“書讀百遍,其義自見。”由此可見閱讀的重要性。而從我國小學語文閱讀難、寫作更難的教學現狀來看,僅僅靠教師的口頭教學來培養學生閱讀興趣是無法實現的。對于“讀寫結合”教學模式,有些教師認為只是在課堂上動動筆就行,在閱讀教學后讓學生象征性地仿寫幾句,就算是做到了“讀寫結合”。因此,小學生閱讀難、寫作更難的教學現狀一直沒有得到改善。而真正意義上的“讀寫結合”,也不失為一種好的寫作技巧,它圍繞語文教材中的語言特點、文本內容和中心思想而進行。作為語文教師,應對“讀寫結合”教學手段的運用進行深入研討。
寫好文章需要學生具備一定的閱讀能力,而小學語文課程主要是為了學生打好語文基礎而設立。所以,在小學階段,語文教師要注重培養學生的寫作能力和良好閱讀習慣。在小學語文教材中出現的文章基本上都具有豐富的文學內涵和教育價值,特別是在文章結構、修辭、中心、寫作手法和寓意等方面,無一不是各具特色,令人回味無窮。其中,也有部分是出自名人之手。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應善于把握這些教育元素,把“讀寫結合”教學手段充分踐行到課堂中。
小學生作文在表現形式上,“流水賬”形式占比較大。比如,描寫熊貓的作文,學生一般會根據電視上所出現的熊貓形象來進行描寫:體態如何、顏色特點和身形特點等等,一篇文章下來,真情實感的流露基本沒有。而在閱讀描寫熊貓的相關文章后,在教師的循循善誘下,學生慢慢學會從多個角度去觀察熊貓,了解熊貓的生活習性、吃食習慣和作息規律等等,從而層次分明地把熊貓形象刻畫出來。久而久之,學生在寫作時,就會知道如何著手準備,從哪切入展開描寫,其寫作水平也會有顯著的提升。
當前,大部分小學生的節假日都被滿滿的興趣班、補習班占據,在他們的認知中,課堂上,教師不管不顧地把知識強塞給他們,要求他們學習接受。在結束了一天的學習后,回到家理所應當放松身心,看看動畫片,開展一些娛樂活動。而就算是小學生不厭其煩地看了《黑貓警長》數次,腦海中對貓的概念還是很模糊。在此基礎上,閱讀與貓相關的文章,可以讓小學生對貓的認知更加清晰,進一步了解貓的習性和品格特點。并且,還可以側面刺激學生去觀察生活中的小動物,讓小學生養成細致觀察的良好習慣,繼而深化對生活的熱愛之情。
著名學者曾說過:“九層之臺,起于壘土。”而培養學生閱讀興趣就是引導學生學習語文邁出的第一步。在生活中,若是學生喜歡閱讀并一直堅持下去的話,那么他可以學習到許多課本之外的知識。在一定閱歷的支撐下,學生在學習課文時可以快速找出文章中心內涵,抓住文章主旨。比如,在學習《落花生》這一課文時,就有許多學生無法在學習之后即時感受到文章中父親的教導。再加上,學生日常很少閱讀,一時間對課文的閱讀也表現得興致缺缺。而平時就喜歡閱讀的學生,不但對文章閱讀興致勃勃,而且可以在極短的時間內就感悟到作者傾注在文中的思想感情,并對課文形成自己的見解。在學生主動的學習狀態下,課堂效率的提高自然是水到渠成。
現階段,在小學語文教學目標制定上一般會從三維教學目標出發。其中,價值觀和情感態度教學目標的實現是無法確切得知的,主要是因為價值觀和情感態度的生成和傳遞是隱形的心理活動和思維活動。所謂情境性讀寫結合,即教師在學生情緒達到頂點時,因勢利導為學生構建的一個互動平臺。在這一平臺中,使學生把自身隱形的心理各方面活動表現出來,從而讓教師對教學目標的完成情況有一個確切的把握。一般來說,情境創設都是因地制宜,圍繞課文內容,去烘托課堂氛圍帶動學生情緒。在學生情感上升之際,教師順勢引導。不然的話,很難把學生思維調動起來,達到妙語連珠的教學成效。
例如,在教學《伯牙絕弦》這一課文時,由教師帶著學生去多次閱讀課文,把伯牙遇上子期的情不自禁、欣喜若狂情感烘托到淋漓盡致時,插入一段讀寫結合小練習。如:“伯牙覓得知音鐘子期,欣喜若狂感慨道:善 哉,善哉,_________。”這時,學生應答:“世間知音,唯有鐘子期也。”還有學生回答:“得此知音,此生無憾。”學生的回答皆是在課文情感的帶動下有感而發,是對伯牙情感的精準感悟。而教師適時地引導,恰好給了學生抒發情感的機會。除了這一課文外,情境性讀寫結合策略還適用于許多課文,就像《凡卡》一文,教師可以在課堂尾聲引導學生想象爺爺收到凡卡來信時的場景和喜悅情感。
一直以來,新課標都把語文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統一當作教學重點。所以,讀寫結合教學不能一味地追求語文方法訓練,也要關注到語文人文性的體現。讓學生在學習語文過程中,形成正確的三觀,保持樂觀向上的生活態度。在讀寫結合教學手段的創新上,就需要教師去深入鉆研,推陳出新。
比如,在學習《我的伯父魯迅先生》這一課文時,有一段篇幅主要是描寫魯迅為受傷車夫包扎傷口的動作。這時,教師就可以大膽創新,讓學生細細揣摩魯迅的動作,并進行課堂表演。在學習《再見吧親人》這一課文時,整篇課文都是站在志愿軍的角度進行敘述,教師可以嘗試反其道而行之,讓學生想象志愿軍的親人們會對他說些什么。在學習《詹天佑》這一課文時,教師可以讓學生以詹天佑為對象,寫一段墓志銘,以此向學生渲染詹天佑的愛國情懷,熏陶學生。
實際上,語文知識的學習就是一個由淺入深的積累過程。學習語文就像花錢和攢錢一樣,只有錢攢得多了,花錢的底氣才會足。底氣帶來的自信感才能讓學生感受到攢錢的好處。當然,積累性讀寫結合并不只是摘抄記錄那么簡單,而是在積累的過程中進行賞析,抓住文章的關鍵字詞去探究文本內涵。這一過程,可以有效強化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潛移默化培養學生閱讀能力。比如,在學習《山中訪友》一文時,其中有一句這樣寫道:“我腳下長出的根須,深深扎進泥土和巖層……”學生就可以從其表現手法入手,去品味作者思想感情。再比如《草蟲的村落》這一課文,在描寫上運用想象手法居多,學生就可以根據其描寫手法進行分類,針對性去體會作者思想情感。
葉圣陶老先生曾說過:“習慣不是與生俱來的,知識也不是憑空得到的,必定是有所依仗,最大的依仗就是國文教本。”而語文教材就是其中之一,它經過教育領域的眾多權威專家反復斟酌、精心篩選,而挑選出的最典型的學習范本。基于此,教師在開展仿寫性讀寫結合時,最重要的就是把文章中的每一個引人深思的地方深度挖掘。仿寫性讀寫結合,首先要進行的就是仿寫詞,把一篇課文中比較有價值的詞單獨拿出來,讓學生去自由造句。在這一過程中,學生需要去親自動手實踐,從而達到內化吸收的效果。和傳統的默寫、聽寫等方式相比,其效果會大幅度上升。其次,要進行的就是仿寫句。在仿寫句子時,應從表達形式、表現手法和修辭手法三個方面去進行設計。比如,在《北京的春節》一文中,有這樣一句:“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農業展覽會。”教師就可以引導學生揣摩作者比喻手法的運用,去進行仿寫。最后,要進行的就是仿寫段。段的仿寫其精髓在于謀篇布局上,在小學語文教材中,就有許多布局精妙的課文,如《賣火柴的小女孩》中的虛實對比、《我的伯父魯迅先生》中的隔行分段法等等。這些結構布局方法教師都可以運用,來鼓勵學生進行仿寫,并根據學生仿寫段落進行指導,以便學生運用到今后的寫作中,有效提高學生寫作能力,把讀寫結合的效用性充分發揮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