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永斌
摘 要:如今我國網絡信息化進程不斷推進,這也使得信息傳播媒體之間發生了融合,我國新媒體技術的發展也進入了一個全新的階段。當下,多種多樣的新媒體層出不窮,單一的媒體傳播已無法滿足時代發展的需求,那么創新便是媒體要做的主要工作。本文在媒體融合的協同背景下探討了媒體的特點、創新方向以及具體的創新策略,為媒體在協同背景下的融合提供了實際的建設意見。
關鍵詞:媒體融合;發展;創新新媒體
中圖分類號:G20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8122(2021)12-0043-03
融媒體發展背景下,單一傳統的媒體傳播技術已無法滿足時代發展需求,加之,當前移動智能設備的普及帶給傳統媒體行業巨大的壓力,媒體的傳播方式已趨于多向化、多元化,多種傳播媒體互相交融。在融媒體時代協同背景下對融媒體時代提出了新要求、新標準,要想使融媒體得到更好的發展,那么對其必須進行縱深的思考。本文便對在協同背景下媒體融合如何創新,以推進融媒體長期有效的發展進行探討和分析。
一、 深刻認識到媒體融合的必要性
我國社會在不斷打造新型媒體,媒體融合的發展由此進入了快車道。信息技術在不斷的發展和進步,但是信息為主的主流媒體與商業平臺之間尚未產生良好的化學反應,不僅如此,市縣媒體的發展依舊處于落后狀態,即使媒體的發展已如火如荼,但是這樣的問題并沒有得到很好的改善。這也就意味著融媒體的發展已到了最關鍵也是最困難的階段,能否在這個階段攻難克艱,是我國融媒體發展好與壞的決定性階段。傳統媒體的新聞信息剪輯制作效率低下,需要經過很多繁瑣的步驟,加之新聞的傳播要經過多層的嚴格把控,最終會嚴重影響新聞的時效性。在媒介融合的時代背景下,各種各樣的新媒體層出不窮,我國媒體在未來的發展趨勢必定是各種各樣的媒介深度融合,實現優勢互補。這種趨勢對傳統媒體的影響力度也是前所未有的,新媒體本身擁有的特點是傳統媒體所沒有的,也是無法模仿的,新媒體的特點優勢不僅體現在傳播速度上,還體現在內容、信息載體等方面。同樣傳統媒體具有的影響力、真實性、權威性、官方性,也是新媒體望塵莫及的,要想持續性推進媒體融合向縱深發展.那么便要協同兩者,進行綜合提升,這已成為我國當前的主流,它面臨的是一場必勝的、革命性的改革任務,其重要性不言而喻[1]。
二、 把握媒體融合的協同性
(一) 認識程度
要想構建足夠完整的融媒體,那么縣級融媒體機構的發展必然不能落后,對其建設要在思想上下足功夫,要進一步增強主流思想的輿論和全面提升媒體在服務方面的能力,這些都是促進縣級融媒體良好發展的重要方法和策略。所以,要想加快縣級融媒體的建設,把媒體深度融合推到一定的高度,光是廣播與電視的融合是遠遠不夠的,更不用說只限于一臺、一報、一網的傳統媒體框架。如今要做的是首先做好宣傳工作,讓縣級對融媒體有一個全新的認識,為將來推廣和發展融媒體打下堅實的基礎,還要通過思想的影響,把單位和各個領域對融媒體的管理工作,緊密地結合起來[2]。
(二) 對融媒體的重視程度
媒體融合的工作是極具系統性和整體性的。尤其是在縣級融媒體的建設中,本身思想方面認識不足,而要想把融媒體的深度融合推向高處,就必須攻克這項難關。而這個任務之所以完成起來有困難,主要是任務量重、時間緊湊,并且牽涉的部門眾多。對于省級媒體的發展來講,要把傳統媒體的優點總結出來,把一些不好的方面舍棄,同新媒體之間進行深度的融合,把媒體中心的運用體系進行系統的完善和優化;在落實縣級融媒體中心建設時,首先就是資金方面的援助和調節,其次是要利用好當地的資源,可以借鑒其他地方的成功經驗,這對于媒體更好的發展、政府的工作有效性顯得格外重要[3]。
(三)媒體融合的協同度
媒體融合是自身一次新型的挑戰,這也是社會發展的需要、時代改革的需要。這次的改革是困難的、是全面的,它要求全方位聯動,各省市縣協同合作,不僅是政府的領導結構要完整,也需要相關主管部門強化頂層設計,有政策的引導,也有過程的監督。省級媒體充分挖掘媒體的發展平臺,要保證高質量、低成本生態的融合優勢,把資源最大化利用,以人才力量的支撐保障各媒體平臺的安全運行,這也是這次革命的主力軍。市縣媒體要依靠省級媒體提供好的平臺,把平臺推廣到群眾中,讓更多的用戶參與其中。這就涉及信息的傳播和發布,以及服務層面,要貼近民生,全方面吸引群眾,秉持以務實的工作原則來引導群眾、服務群眾,在這次革命中,它起到的是一個基礎的作用,沒有了基礎,也無法有更好的作為。
三、 推動媒體融合縱深發展的具體措施
(一) 擺脫傳統媒體觀念帶來的束縛,為媒體輸入新的“血液”
一直以來,我國的發展歷程中都是接受了新事物,才會讓我們的發展更迅速,才能謀取新的出路、新的發展。如果固步自封,不接受新事物,我們的發展便是舉步維艱,注定了被淘汰的命運,因此思想和觀念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好的思想和傳統我們應該保留下來,在面對新事物時,積極接受,并把傳統中優秀的東西融入進去,形成自己的特色產物。如果不舍棄落后的觀念,那么勢必會影響到行動,自此一葉障目,也不會明白在守舊的階段,錯過了多少值得學習的新事物。如果沒有突破傳統媒體的慣性思維,只是以過去不再符合當下發展的經驗來應對時代的變革,即使運用了新媒體,其依舊不具有競爭力,并不是真正意義上的跟隨時代的步伐[4]。如今媒體的發展可以說是不進則退,但是只有真正地擺脫思想上的守舊和觀念上的束縛,才能真正邁出創新的第一步,只有邁出第一步,才能加快媒體協同發展,也能完成更縱深的融合。
(二) 協同背景下對媒體融合進行綜合的分析
關于媒體在協同背景下的融合,人們多少會對其存在一定的誤解。只是認為在原來的媒體上融合了新技術,利用了新的平臺來發展。但實際上,媒體的融合不是在原有的基礎上進行簡單的加減,而是將現在的市場、傳播途徑、人才、平臺等進行協同合作,達到深度的融合。為此,國家也進行了大力的支持,為探索深度融合提供了條件和基礎,然而,沒有對協同背景下媒體融合有一定了解的人,就會認為這次的變革會帶給傳統媒體致命的打擊,甚至是取而代之。自此,無限放大新媒體的缺點,把傳統媒體的不足肆意宣揚,這也會導致部分傳統媒體在時代的進步中,忘卻自身具有的優點,面對困難顯得畏手畏腳,極其不自信。這樣的分析是片面的,傳統媒體要深刻認識到自身存在的優點與優勢,在保證自身優勢的同時,吸取新媒體的優勢,兩者協同發展。所謂傳統媒體即將被取代的說法也是錯誤的,因為,就傳統媒體本身所具有的權威性、官方性、和真實性而言,自身的品牌影響力也是不能被忽視的。雖然新媒體的傳播速度快、傳播渠道多,傳播形式多樣,但這是它的優點也是缺點,正因為多,部分新媒體無法保證其質量和真實性,不僅會出現同一段新聞重復播放的現象,更重要的還會出現新聞造假現象,這也讓新媒體缺乏真實性。大眾把官方微博、微信公眾號、網站等作為重點,即使形式上來說多種多樣,但是并沒有做到媒體資源的有限融合,沒有質量和真實的基礎,即使再多也不過是沒有意義的堆砌而已。如今的媒體發展狀態,就是各自為戰,傳統媒體固步自封,雖然保證了新聞真實性,但是缺乏傳播的速度,自然使新聞缺乏時效性。而對于新媒體而言,其傳播途徑廣、傳播速度快、平臺多等都是其具有的明顯優勢,但量多質量卻參差不齊,使得新媒體的真實性大打折扣,這亦是其缺點。所以媒體融合發展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兩者協同發展才能達到縱深的融合[5]。
(三) 媒體融合背景下新聞記者采訪形式的創新策略
首先,提升自身專業技能水平,應對時代變化。在新時代媒體融合的背景下,廣播電視臺記者的各項工作都將面臨不同的挑戰,如采訪工作就受到了極大的沖擊,以往單一的采訪模式已無法適應如今的新形勢,這便對新聞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記者要通過不斷學習來提高自身的專業技能水平,還要熟練使用各式各樣的新媒體設備,創新其采訪的方式從多方面、多途徑開展新聞采訪工作[6]。要具有發散性思維,一改之前傳統的采訪思維,利用如今互聯網時代的便利之處對自身的采訪方式進行創新,在不違反規定的情況下用手機通話或視頻的采訪形式進行信息的收集,也可以利用新媒體的方式,把新聞信息用微信公眾號等新方式配以圖片文字進行上傳。甚至可以對被采訪人的實際狀況進行更加具體的采訪,以提高受眾的深切感受,這樣一來也提高了新聞報道的真實性。
其次,改變傳統工作觀念,重新認識新媒體技術。在媒體融合背景下,廣播電視臺記者提高新聞質量的辦法之一就是要樹立創新意識,新媒體的誕生就是創新的產物,正因為這種創新打破了傳統新聞采訪以往在時間、地域等不同方面的限制,使得廣播電視臺記者對信息的采集能夠更便捷,對于信息的傳播也更迅速,對比傳統新聞的傳播模式是一次巨大的改變。以持續發展的眼光來看待各種新聞信息,對新聞信息進行多方面、多維度、發散性的分析,秉持客觀、公正原則進行新聞報道。與此同時,廣播電視臺記者在進行新聞報道工作中,思維不能一成不變,要懂得變通,摒棄傳統報道方式中的缺點,不拘泥于老舊的工作形式,應面對發生的實際情況,在分析的基礎上探索出一種更高效、更貼合實際的工作方式,在不斷探索中反省自己的工作方式,查找問題、分析原因、總結經驗,以此來促進新聞報道工作的可持續發展。除此之外,身為廣播電視臺記者,需時刻做好趕往新聞現場的準備,要在第一時間報道新聞,把新聞的時效性最大化,也可以充分利用互聯網等新型信息采集手段來拓寬自己的新聞信息獲取渠道[7]。
最后,提高新媒體工具的應用,廣播電視臺記者首先必須要有創新精神。對社會新動向、最新關注點等,要進行主動地搜集,雖然無法在傳播速度上與新媒體相提并論,但可以在另一方面即真實性上下功夫。把關注度高、受眾感興趣的新聞信息收集起來,憑借自身豐富的專業知識和經驗性的技巧方法,把這些信息合理地運用到自己的新聞報道中。此外,了解新媒體技術,熟練使用各種新媒體設備,都是創新精神的具體體現[8]。加大對廣播電視臺記者新媒體設備的使用、新媒體技術方面的培訓力度,同時建立完善信息發布平臺,借助新媒體平臺的優勢來保證自身能夠掌握最新的信息[7]。
四、結 語
綜上所述,本文對協同背景下媒體融合縱深發展思考進行了探析。總之,媒體融合在我國媒體行業的發展中是一次巨大的變革,傳統媒體如果沒有抓住協同背景下媒體融合的新發展機遇,那么傳統媒體終究會埋沒于時代的發展潮流中,如果新媒體只是追求數量和速度,而對質量不嚴格把關,那么久而久之,也會被大眾舍棄。因此,要想讓我國的媒體以一個全新的姿態出現在大眾的眼前,就要在協同背景下進行深度的合作和交流,慢慢來獲取大眾更多的關注。
參考文獻:
[1] 劉韻.媒體融合背景下廣播電視臺記者采訪形式的創新方向探討[J].科技創新導報,2020,17(34):251-253.
[2] 久美旺加.媒體融合下的廣播電視臺記者采訪形式革新研究[J].魅力中國,2020(19):284.
[3] 董大偉.協同視域下的媒體融合縱深發展探微[J].中共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報刊社,2020(3):61-66.
[4] 盧巧玲.媒體融合背景下廣播電視新聞記者的采訪意識及策略轉換[J].記者觀察,2019(3):142.
[5] 張曉紅.媒體融合縱深發展的守正與創新[J].傳媒觀察,2020(1):18-25.
[6] 吳宏志.媒體融合下的廣播電視臺記者采訪形式革新探究[J].新聞傳播,2018(18):107-108.
[7] 楊勇.媒體融合節點問題的思考[J].現代電視技術,2019(5):34-37.
[責任編輯:楊楚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