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穎
摘 要:質量是期刊賴以生存和發展的根本,高校學報作為學術期刊中重要的一員,其質量在一定程度上體現了高校的科研學術水平。在數字出版時代,由于出版物形態的多元化、出版領域的擴展以及出版流程的改變,對高校學報質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從稿件的組稿策劃、審稿流程、編輯加工質量以及編輯部建設等環節入手,結合學報出版工作的實際情況,將學報出版標準化、規范化,思考提高各環節質量的實踐方法。
關鍵詞:高校學報;稿件;編輯;質量
中圖分類號:G237.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8122(2021)12-0074-03
一、引 言
信息技術和網絡技術的發展,有力地推動了社會的進步和經濟的創新發展。它們與出版業不斷融合,逐步產生了新的出版形態——數字出版[1]。高校學報在一定程度上是交流教學經驗和展示科研成果的平臺,也是傳播科技信息和擴大高校影響力的主要窗口。本文將從加強稿件的組稿策劃,提高稿件的審讀質量,細化稿件的編輯加工質量,以及重視編輯部建設等方面進行論述,以期為高校學報質量的提高提供參考。
二、數字出版時代提高高校學報質量的路徑
(一)稿件的組稿策劃是高校學報質量的重要支撐
要加強組稿策劃,就要轉變組稿理念。過去,編輯是坐在辦公室等待作者主動投稿,現在,我們要摒棄這種被動的組稿理念。在信息高速發展時代,編輯能通過多種渠道接觸到大量信息,這就需要編輯具有敏銳的信息意識,熟練掌握各種檢索方法,從而快速準確地找到對自己有價值的信息,這個過程就是對期刊的組稿策劃。編輯可以通過對各個大型數據庫的檢索,來獲得所需的學術信息的發展動向。編輯主動組稿更能體現編輯的創造性,更能反映讀者的閱讀需求。編輯根據當年制定的選題計劃和擬設置的欄目,以發展的戰略眼光站在學科發展前沿,對作者的研究方向進行引導,從而使學報具有自己的特色和個性。
編輯有針對性、目的性地組稿,首先,要做到優化選題。高校的學報編輯身處學術氛圍濃厚的校園中,他們可以接觸到大量學術信息,怎樣對這些學術信息進行正確辨別、篩選與處理,這就要求編輯對信息具有一定的判斷鑒別能力。學報編輯要圍繞學校活躍的學術氛圍和優勢學科,優化學報的選題計劃并予以實施。通過編輯約稿、專家薦稿和作者自發投稿相結合的方式來擴大稿源數量,在多中選優,從而獲得質量相對較高的稿源。學報編輯要緊跟高校的重點科研課題,了解其研究的進展和達到的水平,要與學科帶頭人多溝通交流,鼓勵他們及時發表其課題研究成果;其次,根據選題的內容和相關知識要求,認真遴選合適的作者,約其撰寫符合期刊出版宗旨的高質量稿件。編輯在與作者的溝通交流中需要把確定的選題信息傳遞給作者,并與其在創作內容的總體把握上達成共識,還要配合作者制定出寫作大綱及完成稿件的時間計劃;最后,在刊物整體策劃的背景下,把前期按一定原則組來的稿件進行歸類,形成能體現高校學科優勢和辦學特色的專題欄目。高校學報的專題欄目,以高校的較強學科為依托,逐步形成某幾個學科領域的研究系列,可以營造出對某些熱點問題深入研討的整體氣氛,吸引廣大讀者的注意力,這樣高校學報有了自己的辦刊特色,其質量自然能得到大力提升。
(二)優化審稿流程是提高高校學報質量的重要保障
高校學報作為公開出版發行的期刊,它既是展示高校教學科研成果的主要窗口,又是廣大教職工信息交流的主要平臺,所以必須要以公開出版發行刊物的標準來辦。目前,大部分高校的編輯部都普遍實行“三審制”,初審、復審、終審,必要時還要對稿件進行外審。
數字出版時代下,高校學報編輯部也緊跟時代發展浪潮,已經普遍利用采編系統進行收稿、審稿。作者可以先進入編輯部網站主頁,進入采編系統,自行注冊相關信息,注冊成功后即可在系統里投稿,投稿成功后系統會顯示“投稿已經成功”提示頁面,且自動分配稿號,作者還可以在系統里隨時查看稿件實時處理情況,信息獲取不再受時間地點限制,亦無需專門前往編輯部問詢;審稿專家可通過在線審稿系統撰寫審稿意見并及時反饋,還可在線查詢研究內容是否創新、是否有研究價值。
初審一般由編輯部的責任編輯完成,責任編輯初審的主要工作是對文章進行內容和形式的審查。責任編輯收到稿件后首先通讀全文,判斷來稿在內容方面是否符合期刊的辦刊宗旨和選題范圍,審查稿件的政治導向和學術性;接著利用“學術文獻檢測系統”對稿件進行學術不端行為檢測;最后檢查稿件是否一稿多投,如果發現是一稿多投一般直接進行退稿處理。在形式方面,主要審查稿件的組成部分是否齊全,圖表的內容是否符合期刊的規范。責任編輯在初審時首先要把不符合期刊辦刊宗旨和出版范圍的稿件進行退稿;其次,對結構不完整、內容不規范的稿件,提出修改意見并反饋給作者;最后,撰寫審稿意見,并將其和稿件一起報送復審。
復審一般由編輯部主任完成。編輯部主任在通讀全稿的基礎上,首先要對初審者提出的審稿意見進行審核與判斷,針對初審者提出的問題必須一一進行解決;其次,如果與初審者的意見不同,或在審稿過程中發現了新的問題,則需要外審專家把關;最后撰寫復審意見。高校內刊的外審專家可以在學校內遴選,為了體現公平和公正的原則,一般采取“雙盲法”審稿,即作者和外審專家互相不知道對方的信息,這樣就避免了人情關系影響審稿專家對稿件的判斷,從而保證了外審專家對稿件評價的客觀、謹慎、負責。
終審作為期刊的最后一個審級,總編輯應從更高的角度來審視稿件,即文章本身是否與有關法律法規及政策相悖[2]??偩庉媽Ω寮嬲莆蘸?,要先對初審者和復審者提出的審稿意見進行了解;其次對稿件的重點、難點問題進行仔細研究,必要時可召開評審會;通過召開評審會,期刊的多名編委就稿件的學術性、實用性、可讀性進行討論,即對文章的質量進行了把關,又激發了編委對期刊的工作熱情,因此定期召開評審會是保證期刊質量的有效途徑[3]。
(三)提高稿件的加工質量是保證高校學報質量的重要環節
編輯加工是編輯出版流程中的一個重要環節,是指一篇論文在經過審稿并決定錄用后,對其進行全面加工。它是審稿工作的繼續和深入,是使論文全面達到出版規范的保證;是對廣大讀者負責,對學報質量負責不可缺少的重要工序。編輯加工一般包括內容加工、文字加工、技術加工[4]。
內容加工主要是推敲稿件的觀點是否存在錯誤的輿論導向;稿件的層次結構是否合理、學術性是否嚴謹;稿件的內容是否完整、標題是否準確。高校學報是校內學術交流的平臺,所刊發的文章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高校的學術水平,所以作為編輯,必須以公開出版物的標準來辦刊。審查稿件內容的完整性,體現在論點、論據、論證是否齊全,該交代的東西是否清晰;稿件的層次、段落、開頭、結尾是否銜接緊密,詳略得當。此外,在編輯加工時還應注意文字內容敘述是否與圖表一致,各部分的標題是否與文字內容相符。
文字加工主要是對稿件中出現的文字長、累贅、章節段落結構不合理、層次不清、選詞造句欠妥當、錯別字、病句以及標點符號等進行甄別修改。幾乎所有的稿件都存在需要文字加工的問題。編輯要高度重視對稿件的文字加工,不能因為所辦刊物的主要讀者是校內師生,從而放松對文字問題的審校。對決定錄用的稿件,編輯應當反復審讀,仔細斟酌后,對稿件進行逐章逐節、逐字逐句地文字加工工作,力爭使文章詳略適宜,完整和諧,重點突出。在文字的修飾上,要做到用字準確、用詞恰當、行文流暢、標點符號運用得當。編輯不能一知半解,如果遇到把握不了的問題時,要主動查閱資料,并虛心向資深編輯請教,及時解決。
技術加工一般包括字體字號的選擇、圖表加工、量和單位的加工、參考文獻的規范著錄加工等方面的內容。稿件的章節、層次,要選擇不同的字體字號,使讀者閱讀起來清晰明了,一目了然。在正文的版式設計上,要注意文字和插圖的協調,一般要遵循“文先圖后”的規定,插圖不能攔腰截斷文字,插圖與文字要盡量排在一個版面上,如果不能排在一個版面,允許適當移動插圖,但不能離正文太遠,更不能跳頁跨節。表格中的物理量和計量單位必須符合國家標準和國際標準。對于表格的版式設計,不管采用哪種方式,都要做到既節省篇幅,又條理清晰。對于其他一些技術性加工問題,如數學單位、符號、上下角標的位置、正斜體英文的使用、參考文獻的格式等,應嚴格按照有關國家標準規定執行。
(四)重視編輯部建設工作是提高高校學報質量的重要助力
編輯工作作為高校學報出版的核心,其工作質量直接影響著學報的質量,所以必須重視對編輯本身的培養。一個好的編輯在埋頭干好本職工作的同時,還用注重自身素養的提高。在數字出版時代下,學報編輯要熟練掌握多種辦公常用軟件,必要時還需了解多媒體運用技術;要始終保持對知識探索的欲望,感知領域內與相關領域內的變化;要有自己獨特的研究方向,有計劃地參加相關學術研討會,及時了解學科動態和研究熱點。
高校也要重視對學報編輯業務能力的培養。編輯只有具備扎實的編輯基本技能,才能做好編輯工作。編輯可以根據自身需求制訂個人的短期或長期學習計劃,有選擇性地參加編輯業務技能培訓班,有助于開闊自己的眼界和提高編輯業務水平,所以高校在送學培養方面要給予政策上的支持。其次,高校要注重編輯部的信息化建設。雖然學報的發行量和發行范圍有限,但學報也要跟上時代的步伐,建設自己的網站、采編系統、微信公眾號等。學報建立有自己特色的網頁,同時向本校讀者提供期刊的全文瀏覽;采編系統的建立可以使投稿、審稿、修改等環節不受時間和空間的限制。最后,高校要提高學報編輯部在校內的地位。高校在職稱評審、科研項目結題、畢業生發表論文等方面對本校學報給予認可,只有這樣才能提高校內人員的投稿積極性,使編輯部收到大量的優質稿件,從而提高學報的質量。
三、結 語
在數字出版時代下,高校學報要抓住發展機遇,在嚴格按照國家標準和模式來辦學報的基礎上,自主創新出版及傳播模式,努力培養高素質編輯人才。從組稿策劃、審稿流程、稿件加工、編輯部建設等方面形成良性循環,不斷提高審讀編校水平,學報的質量才能不斷提升,從而更好地為高校的教學科研服務。
參考文獻:
[1] 全國出版專業職業資格考試辦公室.數字出版與數字出版產品[M].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2011:66-82.
[2] 出版專業實務·中級(2015年版)[M].北京:商務印書館,2016:46.
[3] 楊陳,趙鶴凌,鐘盛先,王海燕.通過優化科技期刊的審稿流程提高期刊質量[J].編輯學報,2013(增刊2):45.
[4] 吳興兵,魏開金,鄧薇,徐濱.論科技期刊的編輯加工[J].編輯學報,2019(增刊):116-117.
[責任編輯:武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