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久儒
摘? ?要:基于農村幼兒園發展緩慢,教師教研水平低、教研能力差的現狀,教研團隊通過學前教育教研指導體系構建研究,提出縣域教師教研共同體運作模式。經過教研團隊的合理分區、層級研討,不僅可以依托園本教研充分發揮出農村幼兒園的區域優勢,而且幼兒師范院校的支持也對廣大農村幼兒園教學水平的提升和教師的專業發展起到很大的促進作用。
關鍵詞:農村幼兒教師;教研模式;體系構建
中圖分類號:G615? ? 文獻標識碼:A? ? 文章編號:1009-010X(2021)33-0004-02
教研活動既是農村幼兒園的核心工作,也是縣級教育局幼教管理部門需要關注的大事、要事,因此,構建有效的教研指導體系是提升農村幼兒教師教育水平的重要方式。筆者團隊在研究學前教育教研指導體系時提出,面向農村幼兒園需構建如下模式的教研共同體:縣教育局幼教科(室)主導+農村幼兒園主體+幼兒師范院校支持。其中,整個縣域為一個總的教研共同體,稱之為一級教研共同體,教研共同體由縣級教育部門直接領導;根據鄉鎮幼兒園地理位置及教師擅長的某領域教學活動情況劃分成5個分支教研共同體,稱之為二級教研共同體,該教研共同體由鄉鎮總校長負責。
此外,項目團隊需與院校所在地市教育局幼教管理領導者主動對接,確立教研共同體的運作思路“統一領導、形成制度、厘清思路、抓住關鍵、各有側重、定期交流、全面提升”;確立教研共同體的運作模式:縣教育局統一領導,各二級教研共同體集中教研、定期交叉“傳經送寶”,幼兒師范院校專家團隊定向指導。
一、合理分區,發揮優勢
教研共同體的教研方向應有所側重。我們在研究過程中,按地理位置的就近原則把LZ市13個鄉鎮分成東西南北中5個片區,組建五個二級教研共同體,分別將幼兒教育五個領域的教研任務進行分包。例如,南區三個鄉鎮某幼兒園的語言教學能力較強,即由南區負責語言領域的教研活動;以中區縣直幼兒園為龍頭的幾個城區幼兒園,社會領域的教學能力較強,即由中區負責社會領域的教研活動。
二、依托園本,局部提升
分支教研共同體的運作主要依托園本教研。在工作中,我們將分支教研共同體涵蓋的幼兒園組織起來,集中開展“升級版”園本教研活動。例如,我們以南區某幼兒園的教學示范課為教研線索,組織片區內鄉鎮教研員、各幼兒園園長及主任集中針對該園示范課進行教學指導。經過反復研討與修改后,將此示范課在片區內進行展示,不僅迅速提升了該區域語言教學活動的效果,而且使分支教研共同體的全體幼兒以及教師受益匪淺。
三、層級教研,普遍提高
首先,明確教研定位。我們將傳統的園本教研升級為鄉鎮片區分支教研共同體后,筆者與縣教育局主管幼兒教育工作的領導便及時為二級教研共同體提供了教研方向,主要是把“教研定位在提升教學”上,并要求本級教研共同體在本片區教研示范課引領結束之后,各幼兒園的教師需要在學習消化的基礎上制作個人展示課。個人展示課的實施步驟為:教師課前向全園教師講授活動設計思路和理論依據→在園內面向全園教師授課→課后為二級教研共同體的教研員、園長、主任陳述教學反思→經評課人、聽課人點評,推選出新的“優質課”。
其次,申請縣、市級科研課題。我們通過引導二級教研共同體抓住教研活動中呈現的突出問題,指導幼兒教師從教研走向科研,助推幼兒教師專業發展向高一級臺階邁進。在教研活動的推進過程中,我們要求二級教研共同體要注重教師個體需求、實行分層教研,要為教師成長提供個性化支持。
最后,召開教研匯報會。一級教研共同體的領導者——縣教育局主管幼兒教育的科室負責人需每月召開一次二級教研共同體負責人教研匯報會,一是將教研活動中匯集的教研教改問題進行分類統計,以簡報的形式傳遞給五個二級教研共同體;二是組織將新推出的優秀教研教改課在縣直幼兒園內集中磨課,擇機“送教下鄉”。
四、院校嵌入,引領科研
探索縣域教研共同體運作模式并同步實踐,為農村幼兒園教師專業發展提供了全新的教研載體。在教研過程中,幼兒教師既可以帶著組織教學時遇到的困惑、難以解決的問題融入到教研活動中,還可以將自己日常教學活動中的一些嘗試、體驗、收獲與大家共享。
與此同時,幼教管理領導和“學前教育教研指導體系構建研究”項目團隊負責人還安排專人對前一階段的教研共同體活動進行了深入廣泛的調查。在調查中,我們發現,農村幼兒教師普遍認為他們在“研課、磨課、送課、學課”等教研活動中收獲頗豐,但同時,他們更關注的是如何解決教學活動的內容生成、教學內容游戲化、課上問題隨機處理、活動方案優化等方面的問題。
基于此,我們組成幼兒教育五大領域“助教小組”,以語言教法、科學教法、社會教法、藝術教法、健康教法的教師為主要成員,吸納其他學科教師組成五個“助教小組”。五個“助教小組”在一級教研共同體的統一安排下,根據二級教研共同體鎖定的教研目標,進行“精準對接”,并直接進入目標幼兒園參與其教研活動。具體做法:一是根據幼兒園教學實踐的困惑與訴求,指定專業教師給出指導方案;二是教法教師現場示范,諸如教學內容生成、游戲編排、活動組織、教學評價、課后反思、優化提升等;三是將一線幼兒教師納入幼兒教師科研團隊,拉動農村幼兒教師參與科研活動。
參考文獻:
[1]顧榮芳.觀摩活動意味著什么——兼議幼兒園教師的專業成長[J].幼兒教育,2006,(4).
[2]李更生,劉? ?力.走進教育現場:基于研修共同體的教師培訓新模式[J].教育發展研究,2012,(8).
[3]龔育紅.“1+N 聯合教研”助推薄弱幼兒園課改的策略探索[J].寧波教育學院學報,2020,(6) .
[4]劉明遠.當前我國學前教育教師隊伍建設面臨的問題與對策[J].教師教育研究,20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