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課程改革是深入推進素質教育的有效路徑,也是促進學校持續健康內涵發展的有效手段。然而,課程改革在各個學校的執行層面存在著各種各樣的問題,主要有教師對課程改革認識不夠、采取的措施不具有針對性等問題。針對課程改革存在的“忙”“盲”“茫”問題,探尋學校課程改革的有效策略,對于促進學校持續健康發展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
關鍵詞:課程改革;課程建設;教師專業化
中圖分類號:G622.3? ? 文獻標識碼:A? ? 文章編號:1009-010X(2021)33-0055-03
近年來,在全面深化教育教學改革的大背景下,學校層面的課程改革也風生水起,揚帆向前,形成了“政府強力保障,主管部門聚力推進,學校積極行動,研訓服務引領”的良好勢頭,涌現出了一批課程改革先進典型。但作為一線教師,他們心目中的課程改革是怎樣的呢?課程改革的成果又體現在哪里呢?為此,筆者深入一線學校,深入課堂,探析課程改革在學校執行層面存在的問題及原因,并提出學校課程改革的具體改進建議。
一、正視課程改革中的問題
筆者深入一線學校聽課、評課,發現學校課程改革熱熱鬧鬧,但深入調研發現,多數學校課程改革存在著“忙”“盲”“茫”問題。
(一)忙碌
實施課程改革以來,不少教師普遍認為教育教學任務有所增加,培訓、備課、上課、教研、課改分享、自學等各個環節的任務也有所增加。學校課程改革有三種表象:一是實忙,具體為學校工作多且急于要完成的忙碌,如培訓、迎檢、期末考務等,教師、學生和學校管理者須認真對待,身體力行。二是盲忙。沒有計劃做工作的忙碌,具體表現在與學校實際不相符。諸如高效課堂、卓越課堂、校本課改等新理念,有些嚴重與當地學校實際不相符,學校管理者與教師既不理解新教育理念的內涵與外延,也不清楚實際操作,導致盲目求新,無法落實課改的實質要義。三是假忙。部分學校管理者認為“忙”是工作負責的具體表現,通過忙的假象來表現落實課改的理念,致使諸多一線教師產生抵觸情緒。
(二)盲目
盲目性是一線學校課程改革存在的主要問題。一線學校對課程改革的認識、建構與實施、評價與改進等缺乏系統性認識,學校、教師心中也缺少一個清晰可見的“藍圖”,當外界強行推動時,學校管理者和教師就不假思索地設計、實施,更有甚者奉行“拿來主義”,直接不加改造地使用他人先進的課程改革經驗。具體表現為:一是盲目追求小組合作學習。如采用圍坐式教學,沒有切合實際,片面追求小組合作學習的形式。其實,座位安排要根據學生實際和教學內容安排,不能盲目采用團團坐的方式,合作主題應由教師擬定,合作形式應為“自學—小組小學—小組展示—全班展示交流—教師點評總結”。二是盲目搬用現存的課程改革模式,與學校課改實際銜接不上。
(三)茫然
課程改革進行一段時日之后,不少教師開始質疑,自己進行的是教學還是課程改革。由于部分一線教師認識不到位或認識不全面,致使自己對課程改革的信心不足、思想也未見統一。對于參培,由于各專家的觀點和看法多元,致使一線教師對專家講解的內容不甚理解,甚至造成理解偏差。諸多教師沒有深刻認識到課程改革的問題,未能通過公開課、培訓等方式形成自己的教學體系,導致自己在實際操作中無所適從。
二、有效開展課程改革的建議
一線學校課程改革既存在頂層設計的問題,也存在教師對課改認識和把握的問題,還存在學校軟硬件問題。為此,學校要有效實施課程改革,必須統整學校有效資源,實事求是,做好統籌規劃,以問題為導向,以教學實際的迫切需求為“牛鼻子”,更好地推進課程改革。
(一)深入認識課程改革的重要性和緊迫性
做好課程改革關鍵在于明確課程改革的基本內涵與意義,了解課程改革的內核和要義,以更好地理解課程改革的重要性和緊迫性。
何謂課程改革?針對學校教師而言,課程改革主要在學校課程、課堂教學、課程評價三個方面進行改革。學校堅定不移地推進課程改革,主要原因有以下幾個方面:一是課程改革是實施素質教育的要義之一。課程改革主要解決的問題就是創設適合學生需求的教育,創設符合學生發展的教育,這是課程改革的本質要求。二是課程改革是社會發展的需要。課程改革是基于改革的一部分,教育改革是社會綜合改革的重要組成部分,唯有經過改革,才能激發創造力,激發教師活力,增強主動性。三是課程改革是教育發展的需要。課程改革就是解決學生主動學習的問題,解決學生個性特長充分發展的問題。四是課程改革是師生成長的需要。教育的發展不僅要與社會發展的外部關系相適應,更應與人的發展的內部關系相適應。人在社會發展過程中要有一定的特長,能夠與人合作、有寬容心,具備健全的人格,總之,課程改革須為師生成長服務。
(二)結合實際找準課程改革的起點
課程改革的方案不是千篇一律的,沒有放之四海而皆準的模式,學校管理者需充分抓住教學中的有利因素進行分析挖掘,以凸顯本校課程改革的特色。
1.關注區域課程建設,“頂層設計”是關鍵。課程建設“頂層設計”既是上級教育主管部門的事情,也是教育專家的事情,更是一線教師的事情。教師要力所能及地反映出當前一線教學最真實的現狀,掌握第一手資料,打好“頂層設計”基礎;要認真梳理學校課程體系,厘清辦學理念、辦學愿景、課程內涵等,明確“頂層設計”方向;借助專家引領,通過“課程規劃編制”的頂層設計、深度梳理和反復論證,明確課程建設的發展方向,規范課程建設行走路線。
2.注重區域課程建設,示范引領是保障。任何一項改革都沒有現成的內容和路徑,也沒有固定的模板和格式,在課程改革中,借助精品課程建設對一線教學的示范引領作用,為教師成長提供有效助力。一線教師要積極參加課程現場會,認真聆聽專家的講座或講解,深入到示范學校或示范學科現場觀摩,參與課程改革方面的經驗交流與分享活動,借助梯度推進,讓不同基礎的學校都能夠準確找到自己的位置并投身到課程改革中去,自覺優化教學行為,煥發教學激情。
3.突出區域課程建設,行動落實是基礎。學校要組織人力物力,借助專家團隊的力量和深入推進課程改革的契機,在反復調研、論證的基礎上,擬定出契合學校實際的課程規劃編制,并在此基礎上,擬定出本校的課程改革實施方案。結合規劃編制和實施方案,組織教師反復學習討論,深入領會并予以貫徹執行。一線教師要成為學校課程規劃編制和課程實施方案的主力軍,在學習、理解頂層設計的基礎上提出自己的見解和建議,以豐富、完善學習編制和方案。通過基于課程的課堂建構、基于目標的教與學優化、基于問題的行動研究,促進國家課程校本化、地方課程特色化、校本課程活動化的有效實施,涵養成長,承載發展,使得彰顯特色的課程功能在一線教師的課堂中得到全面落實。
(三)提升教師理論水平
諸多學校在課程改革中均重視理念和理論的引領,紛紛聘請了有關專家進行頂層設計,從背景、意義、理論支撐等方面進行論證,供教師課堂教學實施。為了深入推進課程改革,不少學校精心策劃,組織一系列的培訓活動,采取了“專家理論培訓—優秀教師上示范課—專家點評—教師課堂實踐”步驟進行推進,提升了一線教師的理論水平。作為一線教師的課程改革,既需要頂層設計,又需要專家的引領示范,但更多的在于教師自己有針對性地實施改革,理論聯系實際,通過不斷地完善和改進教學,推進課程改革的落地。
(四)在實踐中推進課程改革
一線教師要想落實好課程改革就需要充分遷移優秀課例,積累經驗,銳意進取,循序漸進地形成自己獨特的教學風格,尋找適合自身的課程改革路徑。例如,在開展語文教學小組學習時,多數年輕教師存在著諸如教育目標不明確、課堂提問碎片化、學生讀得少等問題。事實上,教師需將教學實踐中遇到的難題進行拆解分析,總結經驗教訓,通過課題研究的方式,在不斷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找到解決路徑。就小組合作學習而言,完整的小組學習需經歷“自主學習、小組交流、展示匯報”三個階段,為了完成這三個階段的任務,教師應當做好前期研究,在小組分組、組員培訓和激勵機制上“下功夫”,如此才能不斷地完善課程體系,推進課程改革。
總之,學校課程改革是一項系統工程,既需要飽滿的熱情和激情,又需要冷靜的頭腦,針對課程改革中出現或存在的不良現象,剖析原因,理順關系,對癥施策,以省時、有效或高效地推進課程改革。
參考文獻:
[1]關松林.關于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成效、問題與對策思考[J].課程·教材·教法,2010,(7).
[2]駱小平.西部地區農村學校課程改革的問題及對策[J].教育發展研究,2004,(4).
[3]孫? ?莜.課程改革與農村教育發展[J].基礎教育課程,2005,(11).
[4]董志偉,等.農村老教師適應新課改,難在哪?[J].河北教育(綜合版),2010,(12).
[5]李紅婷.欠發達地區農村初中課改難在哪[N].中國教育報,2011-5-10.
[6]向守萬.農村學校課程改革存在的主要問題及對策研究[J].教育視界,2018,(01).
[7]王榮生,宋冬生.語文學科知識與教學能力[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8]劉兆平.區域課程建設發展之路[M].重慶:重慶教育出版社,2017.
[9]吳忠豪.求真:語文課型改革探索[J].語文建設,2015,(1).
[10]向守萬.課改去哪里了[N].教育導報,2017-1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