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長三角”城市社區建成環境與老年人體力活動及BMI的相關關系研究

2021-01-03 11:15:58謝勁彭春政
首都體育學院學報 2021年6期
關鍵詞:老年人

謝勁 彭春政

摘? ? 要:探討“長三角”城市社區建成環境與老年人體力活動及其體質量指數(BMI)之間的關系,為健康人居環境建設提供理論依據。方法:采用“人居環境適宜步行量表(簡約版)”“國際體力活動問卷”,對“長三角”城市社區2 350名老年人進行測量,應用獨立樣本t檢驗、logistics回歸分析和結構方程模型進行數據分析。結論:1)被調查老年人對建成環境因素中道路連接性滿意度最高,其次為治安安全性、目的地可及性、環境美化性和配套設施便利性。2)體力活動水平活躍組與不活躍組老年人感知“長三角”城市社區建成環境因素中的配套設施便利性、目的地可及性、環境美化性具有顯著差異性(p<0.05);BMI<24 kg/m2和BMI≥24 kg/m2組別的老年人感知“長三角”城市社區建成環境因素中的配套設施便利性、目的地可及性具有顯著性差異(p<0.001)。3)被調查老年人體力活動水平與感知“長三角”城市社區建成環境因素中的配套設施便利性、目的地可及性、環境美化性及治安安全性具有顯著相關性(p<0.05),被調查老年人BMI值與感知“長三角”城市社區建成環境因素中的配套設施便利性、目的地可及性有顯著相關性(p<0.01)。4)“長三角”城市社區建成環境對被調查老年人體力活動水平和BMI均具有直接影響效應。

關鍵詞:“長三角”城市社區;建成環境;BMI;體力活動;老年人

中圖分類號:G 804.34?; ? ? ? ? 學科代碼:040302? ? ? ? ? ?文獻標識碼:A

Abstract:To explore the relationship among the built environment, physical activity and body mass index (BMI) of the elderly in urban communities of“Yangtze River Delta”, and to provide theoretical basis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healthy human settlements. Method: Using the Neighborhood Environment Walkability Scale Abbreviated, International Physical Activity Questionnaire to measure 2 350 elderly people in the Yangtze River Delta urban region, and the data are analyzed by means of independent sample T test, regression analysis and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 Result: 1) The investigated elderly people are most satisfied with the factors of street connectivity among the built environment, followed by security, destination accessibility, landscaping and facility convenience. 2) There a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between active and inactive elderly in the perception of built environmental factors of facility convenience, destination accessibility and landscaping factors in urban communities of “Yangtze River Delta” (p<0.05); there a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between BMI<24 kg/m2 and BMI≥24 kg/m2 elderly people in the perception of built environmental factors of facility convenience and destination accessibility in urban communities of “Yangtze River Delta”(p<0.001). 3) the physical activity level of the investigated elderly is significantly related to the perception of built environmental factors of facility convenience, destination accessibility, landscaping and security in urban communities of “Yangtze River Delta”(p<0.05); the BMI of the elderly is statistically related to the perception of built environmental factors of facility convenience and destination accessibility in urban communities of “Yangtze River Delta”(p<0.01). 4) Built environment in urban communities of “Yangtze River Delta” has direct effect both on physical activity and BMI of the investigated elderly.

Keywords: “Yangtze River Delta” urban community; built environment; BMI; physical activity; elderly

2017年,中國共產黨的十九大報告強調“人民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國家富強的重要標志”[1]。國民健康與人口老齡化趨勢是目前國際社會普遍關心的問題,也是我國現階段所面臨的主要挑戰,隨著人口老齡化程度持續加深,健康老齡化成為我國應對此問題的重要戰略。大量研究表明,體力活動是老年人維持和增強體質的理想方式,且與人們日常生活息息相關的環境因素逐漸受到學者們的關注。越來越多的研究表明,老年人的身體活動受到居住地建成環境的影響與制約[2]。建成環境是由人為建設改造的各種建筑物和場所組成,是能夠影響居民身體活動行為的土地利用模式、公共交通系統及與城市規劃相關的一系列要素的組合[3]。部分學者認為,居民居住區到休閑活動場所的距離、設施齊全的運動場地、設計精美的道路、適宜步行的居住環境等與老年人“綠色出行”頻率、體力活動之間有顯著相關性[2,4-5]。一些居住地建成環境因素能有效提高老年人體力活動量,高土地混合利用度、高街道連通性和商業場所可達性等能間接促進老年人健康水平[6]。從已有文獻可知,建成環境還能通過影響居民體力活動對其能量消耗和攝入產生作用,從而進一步影響居民肥胖和BMI指數 [7-9]。通常來說,老年人居住地附近公共體育設施可達性越高、公共體育服務體系越完善、道路連通性越高,越會增加交通性體力活動發生的概率,從而降低肥胖風險[10-11]。還有研究顯示,居住地附近道路交叉口的密度和公園內的設施數量、工作與居住地鍛煉設施數量、是否有休閑運動場所等因素與居民的BMI水平有顯著負相關[12-13]。

總之,關于城市建成環境與健康的關系,已經有許多高度城市化國家的學者進行了研究。雖然我國在健康促進、城市規劃、公共衛生等相關領域已逐漸開展了關于建成環境對居民體力活動影響的研究,且已有研究也證實了建成環境對BMI、超重和肥胖等健康指標具有影響作用,但建成環境對這些指標的作用機制研究還較為薄弱,影響的路徑也不夠清晰。在人口老齡化的嚴峻形勢下,居住地建成環境如何滿足居民的健康需求及如何促進居民有效體力活動的產生,應當是健康城市環境建設和規劃的一項重要內容。因此,本研究對“長三角”城市社區老年人感知居住區建成環境因素、體力活動水平和BMI進行測量,運用結構方程模型來更準確地檢驗三者之間的關系,以期為健康人居環境規劃提供實證依據,并為改善城市居民的戶外活動公共空間提供參考依據。

1? ?研究對象與方法

1.1? 研究對象

“長三角”地區是我國城市化和經濟發展較快的地區,其老齡化程度高于全國平均水平。筆者研究的區域為“長三角”地區的5個城市:杭州、寧波、南京、蘇州、上海,共30個社區。筆者于2019年5-7月采用隨機抽樣的方法兼顧方便性原則,在每個社區招募100名60~79歲常住老年居民作為調查對象,以被調查居民的BMI值、體力活動情況及居住區建成環境為研究對象。調查對象居住的小區均具有多個建成環境特征,入住率超過80%,且被調查居民身體健康、精神狀態正常,愿意積極配合。本次調查由各社區居委會和老年體育協會協助,采用集中發放問卷的形式,共發放問卷3 000份,收回2 636份,其中:有效問卷為2 350份,有效率為89.2%。男性居民為1 235人,占比為52.6%,女性居民為1 115人,占比為47.4%,平均年齡為(67.31±2.58)歲。

1.2? 測量方法

1.2.1? 人居建成環境特征測量

采用Cerin 等[14]研制的簡約版人居環境適宜步行量表(NEWS-A)來評價調查對象對體力活動相關的居住區環境感知情況。國內有學者[15-16]將該量表應用于中國城市社區居民,檢驗得出該量表適合在中國大陸使用。測量內容包括配套設施便利性、目的地可及性、道路連接性、環境美化性、治安安全性5個維度。配套設施便利性是指居住區周邊是否有體育健身設施、戶外場地、室內場館、步行或騎行綠道供居民方便使用,共5個題項;目的地可及性指的是居住地到運動場地、公交站、廣場、商場、公園等公共場所的臨近程度,共6個題項;道路連接性是指居民居住區附近十字路口、街道數量、道路照明、路面及衛生情況,共4個題項;環境美化性指的是居住地周邊自然環境、建筑物、綠化、公共綠道等對居民的美學欣賞吸引力,共5個題項;治安安全性指的是居民對居住地周圍交通事故隱患、犯罪率、治安情況等安全因素的感知,共4個題項。以上5個維度,共24個題項的具體測量內容見表1。量表采用5點計分,分別為非常不同意(1分)、有點不同意(2分)、一般(3分)、比較同意(4分)、非常同意(5分),得分越高表示對人居建成環境滿意度越高。2 350份問卷經過驗證性因子分析得出:χ2/df=2.78,RMSEA=0. 069;CFI、NFI、IFI、GFI 均大于0.9,表明量表效度較好。此外,選取了30名調查對象在調查的一周后進行重新測試,量表的重測信度為0.832,且5個維度的內部一致性系數分別為:0.83、0.90、0.86、0.88、0.91,說明量表的信度較好。

1.2.2? 體力活動水平測量

國際體力活動問卷(IPAQ)長卷 [17]15-17在其他研究[18-19]中顯示出較高的信效度,被認為是一種科學合理的成年人身體活動測量工具。由于本研究對象是老年人,絕大多數是退休人群,因此將問卷中職業性體力活動部分的問題刪除。由各項體力活動的運動頻率和持續時間來評價體力活動水平,并分為高、中、低3個等級水平。各項體力活動的代謝當量(MET)值為,交通性體力活動:騎車為6MET、步行為3.3MET;家務性體力活動:重度為4MET、輕度為3MET;休閑性體力活動:大強度為8MET、中強度為4MET、小強度為3.3MET、步行為3.3MET;以公式“每周能量消耗(MET)×持續時間(min)”計算總能量消耗,一周的體力活動水平評價標準見表2。根據體力活動水平分為體力活動活躍組和體力活動不活躍組,其中:將高體力活動水平和中體力活動水平的老年人歸為體力活動活躍組,將低體力活動水平的老年人歸為體力活動不活躍組。

1.2.3? BMI指數測量

身體質量指數(BMI)是目前國際上常用的評價人體肥胖程度以及是否健康的指標。本研究由被調查者自行填寫最近一次測量的身高、體質量,根據公式:BMI=體質量 /身高2,計算出BMI結果。依據2010年衛生部發布的《營養改善工作管理辦法(衛疾控發[2010]73號)》中的“健康體質量”標準,將BMI≥24 kg/m2界定為超重,將BMI≥28 kg/m2界定為肥胖。

1.3? 數據統計與分析

采用社會科學統計軟件“SPSS22.0” 及“AMOS22.0”對測量數據進行統計,應用獨立樣本t檢驗、Logistic回歸分析和結構方程模型進行數據分析。

2? ?研究結果

2.1? 各變量的描述性統計結果

對調查對象的體力活動水平、BMI值及居住區建成環境因素得分分別進行描述性統計,結果顯示:體力活動水平活躍的老年人有1 664人,占70.8%,體力活動水平不活躍的老年人有686人,占比為29.2%。BMI<24? kg/m2的老年人有1 262人,占比為53.7%,BMI≥24 kg/m2的有1 088人,占比為46.3%。建成環境因素中道路連接性感知得分最高,治安安全性、目的地可及性感知程度次之,感知度最低的是配套設施便利性,這意味著老年人對于其居住周邊的街道連接性感知度最佳,而配套設施使用便利性方面滿意度最低(見表3)。

2.2? 老年人感知居住區建成環境因素得分比較

2.2.1? 不同體力活動水平被調查老年人感知居住區建成環境因素得分比較

對不同體力活動水平(體力活動活躍組和體力活動不活躍組)被調查老年人的居住地建成環境因素感知得分進行比較發現,體力活動水平活躍組老年人對于配套設施便利性、目的地可及性、環境美化性感知得分高于體力活動不活躍組,且均具有顯著性差異(p<0.05),而兩組居民對于道路連接性和治安安全性感知得分均無顯著性差異(p>0.05),結果見表4。

2.2.2? 不同BMI等級水平老年人感知居住區建成環境因素得分比較

對不同BMI等級水平(BMI<24 kg/m2和BMI≥24 kg/m2)老年人感知居住地建成環境因素得分進行比較發現,BMI<24 kg/m2的老年人對于配套設施便利性、目的地可及性的感知得分高于BMI≥24 kg/m2的老年人,且均具有顯著性差異(p<0.001),而兩組居民對于道路接連性、環境美化性、治安安全性的感知得分均無顯著性差異(p>0.05),結果見表5。

2.3&nbsp; 老年人感知居住區建成環境因素回歸分析

2.3.1? 老年人體力活動水平與居住區建成環境因素的關系

為探討老年人體力活動水平與其居住地建成環境各因素之間的關系,在控制年齡、性別、月平均收入、受教育程度變量后,以被調查老年人體力活動水平(1=活躍,0=不活躍)為因變量,居住區建成環境的5個因素為自變量進行logistic回歸分析,結果見表6。由表6可知,老年人體力活動水平與居住地建成環境因素中的配套設施便利性[OR=1.879,95%CI:(1.295~2.751),p<0.01]、目的地可及性[OR=1.615,95%CI:(1.153~2.429),p<0.01]、環境美化性[OR=1.321,95%CI:(1.054~1.657),p<0.05]、治安安全性[OR=1.319,95%CI:(1.021~1.732),p<0.05]均具有統計學意義上的相關性,說明居住地建成環境中的設施便利性、目的地可及性、環境美化性和治安安全性均對老年人體力活動水平有影響,并且配套設施越齊備、運動場地越容易到達,老年人的體力活動水平越高;而道路連接性與老年人體力活動水平不具有顯著相關性。

2.3.2? 老年人BMI等級水平與居住區建成環境因素的關系

為探討老年人BMI等級水平和居住地建成環境各因素之間的關系,在控制年齡、性別、月平均收入、受教育程度變量后,以老年人BMI等級水平(BMI<24 kg/m2設為其他=1,BMI≥24 kg/m2設為超重或肥胖=0)為因變量,居住區建成環境的5個因素為自變量進行logistic回歸分析,結果見表7。由表7可知,老年人BMI值與居住地建成環境因素中的配套設施便利性[OR=1.592,95%CI(1.183~2.125),p<0.01]、目的地可及性[OR=1.463,95%CI(1.102~2.016),p<0.01]均具有統計學意義上的相關性,說明城市社區建成環境因素中的設施便利性、目的地可及性對老年人BMI值有影響,且配套設施的便利性越好,老年人的體質量狀況越好,而環境美化性、治安安全性及道路連接性因素與老年人的BMI值不具有顯著相關性。

2.4? 城市社區建成環境、老年人體力活動和BMI的相關性結構方程模型

本研究采用“AMOS22.0”軟件,對2 350份問卷的統計數據進行驗證性因素分析,建立了城市社區建成環境、老年人體力活動和BMI的相關性結構方程模型,如圖1所示。表8顯示的是模型的各類主要適配度擬合指標,由表8可知:χ2/df=2.63,RMSEA=0.051;GFI、AGFI、CFI、IFI值均大于0.9;PNFI和PGFI值均大于0.5,說明模型的擬合程度較好,是可以接受的。

如圖1所示,城市社區建成環境對老年人體力活動水平和BMI均具有直接作用,路徑系數分別為0.11和0.32。同時,體力活動的殘差為0.34,表示建成環境因素只能解釋一部分原因,還有一些其他因素可能會影響老年居民體力活動水平,例如:心理因素、個人因素、社會因素等。大量的研究表明,有效的體力活動能改善居民的BMI指數及肥胖狀況,兩者之間的相關性在本研究中也得到了驗證。如圖1所示,體力活動與BMI路徑系數為0.38,表明體力活動對BMI有直接的影響效應,但是BMI中超重或肥胖殘差(0.48)較大,說明體力活動不能完全對超重或肥胖狀況進行解釋。此外,從圖1中還可知,城市社區建成環境中配套設施便利性的負荷指數最大(0.76),目的地可及性(0.63)次之,環境美化性(0.58)列為第三,道路連接性因素最小(0.40),這說明在與體力活動相關的城市社區建成環境因素中,居住區周圍的活動場所和配套設施的可及性和可利用情況與老年人體力活動行為的相關性較大。

3? ?討論與分析

3.1? “長三角”城市社區建成環境與老年人體力活動的相關性

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中,體力活動的影響因素是動態且復雜的。在社會生態模型理論視角下,鄰近社區的建成環境特征和公共設施能對居住其中的居民的體力活動水平產生影響,例如,較高的安全性、較低的車流量、充足的公共設施、優美的景觀等都可以產生積極作用[10-11,20]。也有研究表明,可使用性的建成環境有助于居民維持良好的體力活動[21],因此,就影響居民體力活動水平的因素來說,居住社區建成環境是其中一個重要的支持因素。本研究證實了城市社區建成環境因素中的設施便利性、目的地可及性、環境美化性和治安安全性與老年人體力活動水平具有顯著相關性,且在結構方程模型中也驗證了城市社區建成環境對老年人體力活動具有直接影響效應。

對于配套設施便利性和目的地可及性這兩個城市社區建成環境因素,本研究表明,體力活動水平活躍組的老年人對其滿意度高于體力活動不活躍組,且配套設施越齊備、使用越便利,以及運動場地越容易到達,居民的體力活動水平越高。許多研究證實了公共設施,特別是娛樂設施的可及性較好時,有利于提高老年人的休閑體力活動量,從而影響其健康水平[6,12-13]。Van等提出公共配套設施可達性越高、使用越便利,越有利于老年人進行步行體力活動,還能提高公共空間的使用率[22]。Spring指出健康支持及服務較好的社區,例如:老年活動中心、公共體育設施、休閑娛樂場所等可及性較好,居住其中的老年居民的健康狀況較好[23]。這些研究均支持了本研究的結果。可見,如果居住社區周圍有良好的體育設施、鍛煉場地或者適合運動的公園、廣場等公共場所,均能對居民產生一定的促進作用,并且其主動參與體育鍛煉的積極性就越高,體力活動水平就越有可能得到改善和提高。

對于環境美化性和治安安全性這2個建成環境因素,本研究結果顯示較好的環境美化情況和社會治安情況對老年人體力活動有積極的影響。這與一些歐美國家的研究結果一致,例如有學者認為令人愉快的建成環境能夠提升老年人的體力活動水平[24-25],治安良好、綠化較好、景觀宜人的社區建成環境會增加居民戶外體力活動的時間,從而提高日常體力活動量[26-27],但是也有研究認為,安全性與老年人的體力活動情況無顯著相關性,例如Humpel等的研究便顯示了這兩者之間的關系并不存在統計學意義上的顯著性[28]。究其原因可能是治安情況較復雜,與社會制度、經濟、環境等多種因素相關,因此,在不同經濟發展水平地區的老年人體力活動水平與建成環境因素中的治安情況相關性檢驗的結果可能不同。

3.2? “長三角”城市社區建成環境與老年人BMI的相關性

本研究以居民BMI值為24 kg/m2作為分界線,對是否超重人群進行分組比較,結果發現,BMI<24kg/m2和BMI≥24kg/m2組別的老年人在居住社區配套設施便利性和目的地可及性因素上存在顯著性差異(p<0.05)。Berke等研究發現,生活區域更高的步行適宜指數與老年人BMI值呈現顯著的負相關,降低了肥胖的風險[29]。日本的一項研究也證實了居住區周邊的步行環境和自行車設施情況與居民的體力活動水平呈正相關[30]。在本研究中,步行適宜指數體現在步行或騎行綠道等設施的情況,研究結果表明BMI<24 kg/m2的老年人對于居住區周邊環境中配套設施便利性的主觀評分更高,這與Berke等的研究結果一致。同時,在老年人BMI與社區建成環境相關性分析中發現,配套設施便利性和目的地可達性對老年人BMI值有積極影響,這說明社區建成環境因素中的健身、步行等設施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居民的肥胖狀況。其原因可能是公共體育設施建設越完善、使用越便利,居民對體力活動環境的滿意度會越高,也更愿意主動去使用健身設施、步行綠道等進行休閑性體力活動,從而也能維持健康體質量,降低肥胖的風險。

3.3? “長三角”城市社區建成環境各因素的重要性

在本研究建立的結構方程模型中發現,配套設施便利性是社區建成環境構成要素中負荷指數最大的因素,其次為目的地可及性,而治安安全性和道路連接性負荷指數較小。原因在于,具有可使用的健身服務設施和運動場所能夠為居民提供較為專業的活動場地和器材,從而更好地誘發居民體力活動行為。同時,目的地可及性表示居住區周邊配套設施的距離適宜性以及完善程度,這與居民進行體力活動的方便性和目的性直接相關。而環境美化性和治安安全性突出城市綠化、景觀改善以及交通狀況,側重社區建成環境的生態性和美學功能,在社區建成環境規劃上則是考慮減少交通擁堵和安全隱患,而形成可進行身體活動與鍛煉的場所是社區建成環境的次要功能,甚至可能會減弱支持居民戶外活動的功能。所以,相對于配套設施便利性和目的地可及性,環境美化性和治安安全性對老年人體力活動行為影響較小。

另一方面,道路連接性對社區建成環境的負荷指數最小,且并沒有顯著影響老年人的體力活動水平。原因可能在于,街道連接性較好意味著有較高交通通行量和車速較快,也容易存在安全隱患,例如交叉路口和人行道上發生交通事故,一些不遵守交通規則的車輛和行人等都可能會對老年人的出行產生影響。也有可能較好的街道連接性促進了汽車通行,但降低了老年人交通性體力活動水平,對他們步行出行的安全感知產生了消極影響。有研究認為街道連通性越好、街道越密集越有利于減少人們出行的距離和增加人們路徑的選擇,從而能鼓勵人們更多地選擇步行和自行車出行[31]。但也有研究顯示,周邊街道的連接性與居民的閑暇步行水平呈負相關,街道連接度越高,中老年人的交通安全感越差,每周進行體力活動的時間會縮短[32]。可見,城市社區的街道連接性是影響居民出行方式的因素之一。

3.4? 本研究對城市人居環境規劃的啟示與不足

從體力活動的建成環境影響因素來看,促進老年人健康的城市人居環境可從以下幾方面著手規劃:1)可及的游憩場地及配套生活設施要方便居民使用和到達,功能布局盡量多樣化,滿足居民日常生活的多樣需求,同時社區空間上要考慮居民的地域性和文化偏好,以及不同人群的需求。2)居民居住區周圍的活動場所在規劃時應當注重建筑實用性、環境開放性和景觀審美性相結合,營造有吸引力的自然、人工、文化景觀和戶外活動空間,在滿足居民視覺上美學享受的同時,引入體驗式設計,拉近人與戶外活動環境之間的距離,提高社區建成戶外活動空間的使用率。3)提高步行路徑和騎行車道的連通性,合理規劃廣場、公園、綠道等公共場所與戶外活動空間,建立便捷的公共交通乘換點,實現步行和自行車出行方式的便捷轉換。4)構建安全的過街通道,采取一定的措施在街道連接處降低機動車車速和噪音,并要關注弱勢群體的需求,設置和完善無障礙設施。總之,在規劃戶外活動支持型的健康城市時,應該注意社區建成環境各因素之間的相關性,立足于與體力活動相關的建成環境因素,著力營造有利于體力活動生活化的氛圍,從全面、系統和綜合的視角進行城市社區建設。

同時,本研究是橫斷面研究,雖然通過調查數據探討了“長三角”城市社區建成環境與老年人體力活動及BMI之間的相關關系,但未采用縱向研究設計,因而無法探究變量之間的影響關系。其次,研究采用了主觀測量法來測量老年人對社區建成環境的主觀感知和體力活動,因此,還存在研究方法的缺陷。在今后研究工作中,應融入更多的客觀測量方法,例如采用GIS和加速度計等分別對社區建成環境和體力活動進行測量,進一步提高研究結果的客觀性,還可以將其他和BMI相關的影響因素,例如對社會環境等進行分析,以優化社區建成環境與體力活動及BMI的相關性模型。

4? ?結論

通過對被調查老年人感知“長三角”城市社區環境建成因素與體力活動及BMI的相關性分析得知:1)被調查老年人對“長三角”城市社區建成環境因素中的滿意度依次為道路連接性、治安安全性、目的地可及性、環境美化性和配套設施便利性。2)體力活動水平活躍組與不活躍組的老年人感知社區建成環境因素中的配套設施便利性、目的地可及性、環境美化性具有顯著差異性(p<0.05);BMI<24 kg/m2組和BMI≥24 kg/m2組的老年人感知“長三角”城市社區建成環境因素中的配套設施便利性、目的地可及性具有顯著差異性(p<0.001)。3)被調查老年人體力活動水平與感知“長三角”城市社區建成環境因素中的配套設施便利性、目的地可及性、環境美化性及治安安全性具有顯著相關性(p<0.05),被調查老年人BMI值與其感知“長三角”城市社區建成環境因素中的配套設施便利性、目的地可及性具有顯著相關性(p<0.01)。4)“長三角”城市社區建成環境因素對被調查老年人體力活動水平和BMI均具有直接影響效應。本研究對“長三角”城市建設健康人居環境有一定的啟發意義,同時也存在一些不足,要在今后研究中加以改進。

參考文獻:

[1]? 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EB/OL]. (2017-10-27)[2019-08-16]. http://www.gov.cn/zhua

nti/2017-10/27/content_5234876.htm.

[2]? 陳春,陳勇,于立,等. 為健康城市而規劃:建成環境與老年人身體質量指數關系研究[J]. 城市發展研究,2017,24(4):7.

[3]? 馮建喜,黃旭,湯爽爽. 客觀與主觀建成環境對老年人不同體力活動影響機制研究——以南京為例[J]. 上海城市規劃,2017,7(3):17.

[4]? VOJNOVICI I,KOTVAL-K Z,LEE J,et al. Urban built environments,accessibility,and travel behavior in a declining urban core:the extreme conditions of disinvestment andsuburbanization in the detroit region[J]. Journal of Urban Affairs,2014,36(2):225.

[5]? 張延吉. 城市建成環境對慢性病影響的實證研究進展與啟示[J]. 國際城市規劃,2019,34 (1):82.

[6]? 吳志建,王竹影,宋彥李青. 老年人休閑性體力活動建成環境影響因素的meta分析[J]. 上海體育學院學報,2018,42(1):64.

[7]? HOEHNER C M,ALLEN P,BARLOW C E,et al.Understanding the independent and joint association of the home and workplace build environments on cardiorespiratory fitness and body mass index[J]. American Journal of Epidemiology,2013,

178(7):1094.

[8]? 陳春,塔吉努爾·海力力,陳勇. 女性老年人肥胖的建成環境影響因素及規劃響應研究[J]. 人文地理,2018,33(4):76.

[9]? 孫斌棟,閻宏,張婷麟. 社區建成環境對健康的影響——基于居民個體超重的實證研究[J]. 地理學報,2016,71(10):1721.

[10]? YANG L,GRIFFIN S,KHAW K-T,et al. Longitudinal associations between built environment characteristics and changes in active commuting[J]. BMC Public Health, 2017, 17(5):458.

[11]? CRANNEY L,PHONGSAVAN P,KARIUKI M,et al. Impact of an outdoor gym on park users’physical activity:a natural experiment[J]. Health & Place,2016,37(11):26.

[12]? JANSEN M,ETTEMA D,PIERIK F,et al. Sports facilities,shopping centers or homes:what locations are important for adults’physical activity? a cross-sectional study[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Research & Public Health,2016,13(3):287.

[13]? CANIZARES M,BADLEY E M.Generational differences in patterns of physical activities over time in the canadian population:an age-period-cohort analysis[J]. BMC Public Health,2018,18(1):304.

[14]? CERIN E,SAELENS B E,SALLIS J F,et al. Neighborhood environment walkability scale:validity and development of a short form[J]. Medicine and Science in Sports and Exercise,2006,38 (9):1682.

[15]? 周熱娜,傅華,羅劍鋒,等. 中國城市社區居民步行環境量表信度及效度評價[J]. 中國公共衛生,2011,27(7):841.

[16]? 杜宇坤,蘇萌,劉慶敏,等. 城市體力活動相關建成環境客觀評價工具的信度和效度研究[J]. 中華疾病控制雜志,2012,16(7):551.

[17]? 李洋. 社區人群體力活動測量與促進[M]. 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11:15-17.

[18]? 王曉波. 國際體力活動長問卷在中國老年人群中應用的信度和效度[J]. 中國老年學雜志,2015,35(20):5912.

[19]? DUNCAN M J, KELLY A N, MEHALA S, et al. Revisiting the international physical activity questionnaire (IPAQ):assessing physical activity among individuals with schizophrenia[J]. Schizophrenia Research, 2017, 179(9):2.

[20]? BARNETT A, CERIN E, ZHANG C J P, et al. Associations between the neighbourhood environment characteristics and physical activity in older adults with specific types of chronic conditions:the ALECS cross-sectional study[J]. Th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Behavioral Nutrition and Physical Activity,2016,13(1):53.

[21]? WINTERS M, BARNES R, VENNERS S, et al. Older adults’ outdoor walking and the built environment:does income matter? [J]. BMC Public Health, 2015, 15(1): 1.

[22] VAN C J,NATHAN A,BARNETT A,et al. Relationships between neighbourhood physical environmental attributes and older adults’leisure-time physical activity: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J]. Sports Medicine,2018,48(7):1635.

[23] SPRING A. Short-and long-term impacts of neighborhood built environment on self-rated health of older adults[J]. The Gerontologist, 2018, 58(1):36.

[24]? KOOHSARI M J, MAVOA S, VILLANUEVA K, et al. Public open space,physical activity,urban design and public health:concepts, methods and research agenda[J]. Health & Place,2015,33(2):75.

[25]? NNTHAN A,WOOD L,GILES-CORTI B. Perceptions of the built environment and associations with walking among retirement village residents[J]. Environment and Behavior,2014,46(1):46.

[26]? LU Y, CHEN L, YANG Y, et al. The association of built environment and physical activity in older adults:using a city wide public housing scheme to reduce residential self-selection bias[J]. Int J Environ Res Public Health, 2018, 15(9):1973.

[27]? RALATON M. The role of older persons’environment in aging well:quality of life, illness,and community context in south africa[J]. The Gerontologist, 2018, 58(1):111.

[28]? HUMPEL N, OWEN N, LESLIE E. Environmental factors associated with adults’ participation in physical activity:a review[J]. American Journal of Preventive Medicine,2002,22(3):188.

[29]? BERKE E M, KOEPSELL T D, MOUDON A V, et al. Association of the built environment with physical activity and obesity in older people[J]. American Journal of Public Health,2007,97(3):486.

[30]? INOUE S, MURASE N, SHIMOMISU T, et al. Association of physical activity and neighborhood environment among japan-

ese adults[J]. Preventive Medicine,2009,48(4):321.

[31]? HELBICH M, EMMICHOVEN M J, DIJST M J, et al. Natural and built environmental exposures on children’s active school travel:a dutch 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based cross-sectional study[J]. Health & Place,2016,39(3):101.

[32]? VAN D D, CARDON G, DEFORCHE B, et al. Environmental and psychosocial correlates of accelerometer-assessed and self-re-ported physical activity in belgian adults [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Behavioral Medicine, 2011, 18 (3):235.

[33]? 劉芳梅. 網絡成癮對大學生體質健康的影響及干預對策研究——以廣東省高校為例[J].? 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16,39(7):108.

猜你喜歡
老年人
認識老年人跌倒
保健醫苑(2022年1期)2022-08-30 08:40:44
無“微”不至,才能讓老年人更幸福
公民與法治(2022年4期)2022-08-03 08:20:26
老年人再婚也要“談情說愛”
保健醫苑(2022年6期)2022-07-08 01:25:16
老年人睡眠少怎么辦
保健醫苑(2022年4期)2022-05-05 06:11:20
老年人噎食的預防、互救和自救
中老年保健(2021年4期)2021-08-22 07:10:20
老年人崴腳之后該怎么辦?
保健醫苑(2021年7期)2021-08-13 08:47:44
老年人,你為何得不到贍養?
老年人春節出行,如何保持身心愉快
保健醫苑(2020年1期)2020-07-27 01:58:14
老年人冬季起床應注意什么
越來越多老年人愛上網購
海峽姐妹(2018年1期)2018-04-12 06:44:24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亚洲欧美日韩在线观看一区二区| 国产成人一二三| 成年看免费观看视频拍拍| 18禁黄无遮挡免费动漫网站| 亚洲精品在线观看91| 亚洲区视频在线观看| 欧美一区二区精品久久久| 自偷自拍三级全三级视频| 香蕉伊思人视频| 国产乱子伦无码精品小说| 色欲色欲久久综合网| 免费又爽又刺激高潮网址| 成人福利在线观看| 久久99蜜桃精品久久久久小说| 欧美成人午夜视频| 人妻丰满熟妇AV无码区| 99久久精品免费观看国产| 国产大片黄在线观看| 无码专区在线观看| 亚洲成年人片| 成人精品区| 亚洲综合欧美在线一区在线播放| 四虎成人精品在永久免费| 99久久国产精品无码| 国产精品成人免费视频99| 亚洲人成成无码网WWW| 992tv国产人成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伊一| 超清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av在线手机播放| 九九热精品在线视频| 在线观看国产网址你懂的| 国产黄网站在线观看| 伊人天堂网| 香蕉国产精品视频| 制服丝袜一区| 99视频在线免费看| 日本手机在线视频| 99久久精品视香蕉蕉| 国产性爱网站| 国产午夜看片| 久久久久亚洲Av片无码观看| 激情無極限的亚洲一区免费| 亚洲Va中文字幕久久一区| 欧美成a人片在线观看| 色哟哟色院91精品网站 | 色综合狠狠操| 青青青国产免费线在| 网久久综合| 亚洲高清日韩heyzo| 欧美成人区| 萌白酱国产一区二区| 久久综合成人| 亚洲国产精品无码久久一线| 成人韩免费网站| 免费全部高H视频无码无遮掩| 91在线高清视频| 国产免费久久精品99re不卡 | 无码免费视频| 秋霞国产在线| 国产精品无码久久久久久| 国产精品深爱在线| 白浆视频在线观看| 免费人成在线观看成人片 | 日韩在线视频网站| 亚洲天堂777| 精品视频在线观看你懂的一区| 亚洲综合18p| 欧美精品影院| 欧美狠狠干| 欧美成人二区| 麻豆精品国产自产在线| 国产激情第一页| 毛片网站免费在线观看| 国产内射一区亚洲| 中文一区二区视频| 亚洲中文字幕久久精品无码一区| 青青草原偷拍视频| 玖玖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2020极品精品国产 | 熟妇丰满人妻av无码区| 人妻少妇久久久久久97人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