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我國持續推進科技引領的高質量發展方式,企業不斷加大研發投入的力度。根據現代風險導向審計理論,研發投入可能會加大事務所的審計風險,影響審計費用。本文以2010年-2019年我國滬深兩市的上市公司作為研究對象,進行分析。研究發現,我國上市公司研發投入與審計費用間存在顯著的正向關系。
關鍵詞:研發投入;審計費用;企業創新;審計投入
一、引言
根據現代風險導向審計理論,會計師或審計師會對大概率產生錯報的企業或者事項提高警惕,提升執業關注度。而企業的研發投入具有投資周期長、投資風險大、收益不穩定的特征,因此研發投入成為了注冊會計師重點關注的審計事項。
但從目前看,涉及到研發投入與審計費用的研究較少。基于此,本文通過滬深兩市上市公司2010年-2019年的相關財報數據,分析我國上市公司研發投入如何對審計費用產生影響。
二、文獻綜述
影響審計費用的因素一直備受各界的關注,也引起了學術界的廣泛討論。現有文獻對于審計費用的研究,主要從兩個維度展開,一個維度是上市公司及被審計單位的特征,另一個維度是從會計事務所展開研究。被審計單位的方面進行的研究可以分為公司規模、盈余管理、商譽三個方面。公司規模是以企業總資產的數量進行衡量的。伍利娜(2003)認為,企業的規模越大,審計費用就越高。這是因為,上市公司的規模越大,經濟業務就越復雜,所帶來的審計風險就越高,審計師需要擴大審計測試的范圍,尋找更多審計證據,從而使得審計費用增加。Hay&Knechel(2006)研究發現,企業的研發投入(R&D)與審計費用之間,呈顯著正相關關系。上市公司管理層在法律法規、會計準則允許的范圍內,通過選擇會計信息披露方式、變更會計政策等方式,實現自身利益最大化,針對于此Bedard(2004)研究發現,企業的盈余管理水平與審計費用呈顯著的正相關關系。這是因為審計師面對具有盈余管理風險的企業或被審單位時,為減少因盈余管理帶來的錯報、漏報的可能性,審計師必然會增加審計程序,上市公司盈余管理行為頻繁,審計風險上升,會計事務所要降低審計風險,勢必會增加審計程序,提高審計質量,使得審計費用增加。有研究表明,商譽和商譽減值測試同樣會對審計費用產生影響。葉建芳等(2016)通過2007年-2014年中國A股上市公司數據研究發現,商譽會增加企業的審計費用,商譽減值損失是難以進行定量的,注冊會計師想要準確定量商譽減值損失,審計難度將會加大,存在更大的錯報風險,按照風險收益原則,要提高審計費用作為風險溢價。
另一個維度對于審計費用的研究是通過會計師事務所方面的影響展開的。主要包括會計師事務所規模、聲譽、注冊會計師性別這三個特征進行研究。很多學者對于會計師事務所規模的研究,是基于會計師事務所是否為四大會計師事務所,或者是否為當年排名前10的會計師事務所。在外國學者的研究中,Choi(2008)研究表明,與非國際四大會計師事務所相比,國際四大會計師事務所承擔更大的法律責任,注冊會計師有更大的動機加大工作量求得更高的審計質量,因而需要更高的審計費用作為回報報酬。在國內學者的研究中,王立彥(2014)將2001年-2011年我國滬深兩市上市公司作為研究樣本,對審計費用“粘性”進行研究發現,會計師事務所的市場份額越大,所具備的議價能力就越強,越會出現審計費用易漲難跌的現象。而關于聲譽對于審計費用的影響當中,大多數研究也會用“四大”來衡量會計師事務所的聲譽。
綜上所述,目前國內外文獻對于企業研發投入的研究,多集中于影響研發投入的因素。而在審計費用的研究文獻中,在上市公司維度,鮮有對于研發投入與審計費用關系的研究。本文立足于此,將探究上市公司研發投入與審計費用之間的關系,希望能夠豐富相關文獻,并對企業及相關監管機構產生一定的幫助。
三、理論分析與研究假設
根據現在最為流行的Simunic審計定價模型,審計費用是由審計資源成本、審計正常報酬和審計風險溢價三部分組成。企業的研發活動不易受到監管,企業研發投入具有大數額、長周轉和高風險的特點,企業為規避研發活動和研發投入帶來的收益不確定性給企業的負面影響,以及可能給利益相關者帶來的不良預期,企業極有可能進行盈余管理,平滑研發活動和研發投入帶來的盈余波動風險。因此研發投入越大企業進行盈余管理的幾率越高,這必然會影響到財務報表的質量,注冊會計師對企業的研發投入會給予更高的關注度。綜上所述,注冊會計師在面對研發投入較大的企業時,為識別企業是否進行了盈余管理,必然會增加審計過程,加大審計投入,導致審計成本的增加,同時為了補償風險,會計師事務所會收取更高的審計費用。因此,本文認為,企業的研發投入會導致企業盈余管理的可能性增加,進而增加了審計風險,導致會計師事務所增加審計投入,從而提高審計費用。基于以上論述,提出本文研究假設:
H1:企業的研發投入會增加審計費用,即二者呈正相關關系。
四、研究設計
1.樣本選取與數據來源
本文選取了2010年至2019年中國A股上市公司作為研究樣本,剔除了ST公司、*ST公司等交易狀態異常的公司,剔除了數據缺失的樣本,最終獲得了18961個觀測值。數據均來自國泰安(CSMAR)數據庫。為避免極端值給研究帶來的影響,對變量在1%和99%分位上進行了縮尾處理。數據的收集和整理運用Excel 2007和Stata完成。
2.模型構建與變量定義
(1) 模型構建
為了研究研發投入與審計費用之間的關系,本文構建如下模型進行檢驗:
(2) 變量定義
被解釋變量:LnAfee(審計費用對數)參考何威風等(2015)的文獻研究,將上市公司每年的審計費用取對數,作為審計費用的度量。解釋變量:LnRD(研發投入對數)參考劉中燕等(2017)的文獻研究,將上市公司每年的研發投入取對數,作為研發投入的度量。控制變量:參考了翟勝寶等(2017)學者的研究,確定控制變量為資產負債率(Lev)、企業規模(Size)、資產收益率(Roa)、產權性質(Soe)、獨立董事比例(Board)、速動比率(Quick)、虧損(Loss)、股權集中度(First1)、四大事務所(Big4)、審計意見(Op)。
五、實證結果分析
1.描述性統計
表1是本文研究的所有變量的描述性統計結果。本文的關鍵研究變量是研發投入(RD),平均研發費用為15323萬元,最大研發投入為263966元,最小研發投入為468500元,標準差為35713,說明上市公司對于研發的投入波動較大;審計費用(Afee)的數據中,平均審計費用為112.5萬元,最大審計費用為980萬元,最小審計費用為26萬元,標準差為112.5,說明各上市公司的審計費用有較大差距;四個事務所均值為0.0486說明大約有4.9%的上市公司是由四大會計師事務所進行審計的;審計意見的平均值為0.978,說明97.8%的樣本公司被出具了標準審計意見。
2.相關性分析
表2列示了主要變量間的Person相關系數。研發投入(LnRD)與審計費用(Lnafee)的相關系數為0.445,在1%顯著性水平上正相關,說明隨著企業科研投入的增加,會使得審計費用增加,結果與本文的研究假設相一致。
3.多元回歸分析
表3列示了企業科研投入和審計費用的多元回歸結果。企業科研投入(LnRD)的T值為12.58,回歸系數為0.034,在1%的水平上顯著,表明企業科研投入的增加,會導致審計費用的增加,支持研究假設。
六、研究結論與政策建議
本文將2010年-2019年我國滬深兩市上市公司作為研究樣本,通過相關性分析和多元回歸分析,探究了我國企業研發投入與審計費用間的關系。研究發現,企業的研發投入與審計費用之間存在顯著的正相關關系。這是由于企業的研發投入的大投入、高風險、長周期會導致審計成本的增加以及審計風險的提升。
本文的研究結論對于多方都有重要的參考價值。從政府層面來看:對于投資者而言,關注的重點是研發的總投入以及研發項目的后期收益,但是對于研發費用的具體計量,業界并沒有明確統一的規定,這使得企業在財報中披露研發投入以及注冊會計師在審查企業研發投入時都產生了一定的困難。因此政府相關部門應該充分貫徹十九屆五中全會中“提升企業技術創新能力”的會議精神,完善政策法規以及監管條例,使得上市公司和會計師事務所在企業研發投入的度量上,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為企業打造良好的經營環境。從企業層面來看,要在財務報表中充分披露研發投入的相關信息,這樣就能在一定程度上對企業管理層進行監督,防止管理層對公司進行“利潤操縱”。并且對于企業的利益相關者特別是財務報表的使用者來說,更加充分的信息披露能夠使得信息的獲取更加及時有效,掌握并分析企業的價值。我國上市公司應該更加充分合理地披露研發投入金額、費用化金額和資本化金額,其次還要披露研發投入項目的進度,使得利益相關者迅速獲得所需信息,對項目的未來價值進行估算。對于注冊會計師來說,充分的信息披露能夠深化對于被審企業的認識,掌握的信息更加充分,更容易判斷風險存在之處,知悉審計的重點和難點,能夠更有效開展審計工作,從而保證審計質量,制定合理的審計費用。從會計師事務所層面來看,注冊會計師在審計過程中要提高對于被審企業研發投入的關注度。企業研發活動的特點,會對審計成本和審計風險兩者產生影響。規模越大的企業,其研發投入和能力便越大,對于這些被審企業,會花費注冊會計師更多的時間和精力來確定研發活動的資金投入以及資本化金額,從而增加了審計成本。研發投入的不確定性以及投入金額較大,使得審計失敗的風險增加,也對審計費用產生了影響。鑒于研發項目的特殊性,會計師事務所要盡量選擇有行業經驗的注冊會計師進行審計工作,具備更強專業能力的注冊會計師能夠憑借其豐富的行業經驗和技能降低審計失敗的風險,注冊會計師也要提升個人對于研發投入審計的能力,以謀求更好的職業發展。
七、結語
在“十四五”的開局之年,黨中央提出了以科技創新為戰略支撐點,進而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為實現行業高質量發展,提升企業的科技創新能力,我國企業的研發投入會進一步加大。國內關于研發投入所造成的經濟規模的研究較少,企業研發投入的相關研究有待于進一步豐富。在討論研發投入與審計費用關系時,還應該進一步考慮審計供需雙方的特征,例如企業所處行業特點、注冊會計師個人特征以及行業專長等,能夠給審計供需雙方以及市場監管帶來更多幫助。
參考文獻:
[1]高偉.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思考[J].宏觀經濟管理,2016 (5):69-76.
[2]李經路,蘇杭.管理層持股與研發投入:數理分析與數據檢驗——以創業板公司為例[J].商業研究,2016(11):123-135.
[3]黃國良,董飛.我國企業研發投入的影響因素研究——基于管理者能力與董事會結構的實證研究[J].科技進步與對策,2010(17):103-109.
[4]呂迪偉,藍海,林曾萍.企業研發投入對出口績效的影響——高管持股的調節作用[J].軟科學,2018(7):84-88.
[5]楊德明,陸明.互聯網商業模式會影響上市公司的審計費用么?[J].審計研究,2017(6):84-90.
[6]朱鵬飛,張丹妮,周澤將.企業風險承擔會導致審計溢價嗎?——基于產權性質和費用粘性的拓展性分析[J].中南財經政法大學學報,2018(6):72-80.
[7]李鈴,陳熙,張巍.盈余波動性、高管激勵與企業研發投入[J].會計之友,2019(1):117-121.
[8]唐瑋,崔也光,羅孟旎.投資者情緒與企業創新投入[J].北京工商大學學報(社會科學學版),2017(4):66-77.
[9]馮銀波,葉陳剛.審計師聲譽、行業專長與審計定價[J].西安財經大學學報,2018(5):32-40.
作者簡介:尹正浩(1996.11- ),男,漢族,山東東營人,西安財經大學,碩士研究生,會計學,主要研究方向:財務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