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偉堯
近期,全國上下大力實施“雙減”工作,深入治理中小學生負擔過重、校外培訓機構無序發展等問題。“雙減”工作體現了黨中央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回應百姓教育關切、堅持教育事業公益性、消除功利化及短視性教育行為、構建教育良好生態的堅強決心。
緊緊圍繞黨的教育方針立德樹人。實施“雙減”工作的重要目的,是通過減輕學生過重的作業和校外培訓負擔,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健康成長,著力培養擔當民族復興重任的時代新人。方向準,則道路明。推進“雙減”工作,必須牢牢把握社會主義辦學方向,緊緊抓住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把服務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作為重要使命,立足“兩個大局”,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著力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要強化學校思想政治教育,開展好大中小學思政課,圍繞學生關注的時政熱點,引導青少年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厚植愛國主義情懷,自覺把個人的理想追求融入國家和民族的偉大事業。要堅持五育并舉,關注中小學生心理健康,全面實施德育鑄魂、智育提質、體教融合、美育熏陶、勞動促進行動,走出“短視化、功利化”教育的困境,促進學生全面、個性發展。
提升課堂教學效率,減輕學生負擔。減輕學生負擔,根本之策在于全面提高學校教學質量,強化學校教育主陣地作用,使教育回歸常識,回歸本分,回歸初心,回歸夢想。具體來說,抓好課堂教學,關鍵在學校和教師。為此,學校要主動擔起責任,緊緊抓住課堂教學主陣地,全面推行素質教育,著力深化課堂教學改革,讓課堂教學提質增效;優化教師資源配置,改革教學評價體系,堅決克服或摒棄唯分數、唯升學的頑瘴痼疾和“題海戰術”等做法;健全考核、監督、獎懲等機制,加強師德建設,弘揚尊師風尚,提高教師待遇,讓教師心無旁騖地投入到教書育人之中,杜絕校外有償補課行為。尊重學生主體地位,堅持因材施教,大力開展合作式、任務式、探究式等教學,把課堂還給學生,使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角,不斷增強學生的課堂歸屬感;嚴控作業總量,優化作業設計,創新作業方式,規范作業管理,減輕學生過重作業負擔,讓學生“輕裝上陣”,全面發展。
拓展美育、體育、勞動教育渠道,促孩子全面發展。學校要著眼學生個性化、差別化、實踐性學習需求,在抓好學校課堂教學的基礎上,探索開展課后服務和“第二課堂”,組織豐富多彩的文體、藝術、勞動等小組及社團活動,開展音樂節、體育節、美食節等節日及才藝比賽,積極聘請退休教師或具備資質的社會專業人員、志愿者提供課后服務,保證時間、力求質量,確保全覆蓋、常態化,鍛煉學生意志品質、培養學生綜合素質,讓孩子們在校園里快樂學習、健康成長。同時,要統籌利用社會資源,發揮好少年宮、青少年活動中心、少兒培訓中心等校外活動場所和社會實踐基地在課后服務中的作用,增強課后服務質量。組織學生積極參加公益勞動、志愿服務等社會生產勞動實踐活動,培養學生互相尊重、團結合作、善于溝通等能力素質。運用好校外培訓機構轉型后的資源和管理優勢,發揮好校外培訓機構的補充性、特色化作用,拓展學生綜合素質,促進學生多樣化發展。
青少年強,則國家強。教育部門和學校要堅持學生為本、遵循教育規律、注重強減結合、突出綜合治理,全面落實關于減輕學生過重學業負擔的有關規定,著力提升學校教育教學質量和服務水平,讓教育回歸到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勞全方位發展上來,讓每一個學生都有發展,能出彩,能成才。
(作者系甘肅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甘肅政法大學黨委委員、副校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