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交流輪崗要明方向抓重點
不久前,北京市將大比例促進干部教師交流輪崗的消息發布,引發社會關注。作為縮小校際差距、促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的重要舉措,教師交流輪崗應該明確方向抓住重點。首先,緊緊圍繞公平與質量兩大主題,聚焦“促進優質均衡”這一目標,通過教師交流輪崗,帶動所有學校共同成長與進步。其次,把住“骨干教師”這一關鍵點,保證一定比例“骨干教師”向普通校流動,以“骨干教師”為龍頭發揮好骨干及團隊的帶動作用。同時,合理平衡,把握好“度”,保障優勢校教育教學水平相對穩定。最后,把好“激勵保障”這一支撐點,盡力為交流輪崗教師在職稱晉升、績效考核和榮譽認定等方面提供激勵保障,激發他們的內在動力,調動他們的工作積極性,確保教師交流輪崗工作精準務實,防止為交流而交流、為輪崗而輪崗。(汪明)
警惕“新家政”打亂孩子成長節奏
據媒體探訪,在校外培訓機構降溫的同時,打著“新家政”名義的住家教師悄然興起。盡管名為家政,可這些人不負責家務做飯,只負責孩子的教育問題。以某中介推薦的一位“新家政”為例,不僅具備碩士學歷、畢業于雙一流大學,還通過英語專業八級、有少兒英語教學經驗。
“雙減”政策出臺后,教育改革將有更深層次上的突破,通過切實減輕學生校內校外負擔,重構教育生態,關注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家長與其在花式補課上想新招,不如尊重孩子成長規律,根據孩子的個性特點合理設定成長預期,科學安排孩子學習節奏。一味盯著分數或者寄希望于家教,最終可能效果并不理想。(石向陽)
研學旅行需著力教育設計
“雙減”政策落地后,研學旅行成為教育市場熱點,一些培訓機構紛紛將目光投向這片領域。研學旅行市場如何做到規范和健康發展,值得討論。實際上,地方政府和學校在研學運作中都有可以主動作為的地方。地方政府可以參與制定區域研學的總體規劃,利用當地特色資源,打造具有本地特色的研學小鎮,既豐富研學資源,也為當地經濟發展注入新動力。地方教育主管部門引導學校合理規劃研學旅行,不倡導學校按照年段大規模開展研學活動,應大力提倡小班制、定制式的研學方式,還可以讓家委會組織研學。學校在組織研學活動中,最擔心的是安全問題,在做好安全保障的同時,應讓專業的保險公司介入,而不該因偶發的安全問題因噎廢食。教育主管部門和學校要共同擔起監管責任,對研學機構加強監管、科學評價,使之規范有序發展。研學旅行遵從教育性、實踐性、安全性、公益性原則,制定嚴格配套的研學市場管理機制。研學旅行是一個高技術含量、高服務水準的綜合項目,為杜絕“劣幣驅逐良幣”的不合理現象,相關部門及學校不僅要制定最高限價,更要有最低保底價。(歐荔)
編輯:徐春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