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候泰
中圖分類號:G808? ?文獻標識:A? ? ?文章編號:1009-9328(2021)11-093-02
摘? 要? 在小學生的所有課程教學中,體育學科是培養(yǎng)學生頑強意志力,提升學生身體素質,強健體魄的重要課程,也是提升學生綜合素質的重要平臺。隨著新課改的深入,體育教學也受到更多的重視,同時也提出更高的要求,更加強調學生綜合素質的提升。田徑訓練是體育課程中的重要一項,應用田徑運動提高小學體育教學質量是每一個體育教師都在思索的問題。本文以田徑運動在小學生體能訓練中的應用為主要內容,淺談作者在小學實習期間的一些心得體會。
關鍵詞? 田徑運動? 小學生? 體能訓練? 途徑
在我國中小學的體育課程中,田徑運動是一項非常基礎、普遍的體育運動項目。每一所學校都會設置課間操,主要以跑步為主。近年來,田徑運動越來越受到重視,不僅因為它便于開展課程,而且對于學生來說也比較簡單,方便參與。田徑運動可以有效提升學生的身體素質,增強學生體質,促進學生肢體協(xié)調,將田徑運動與體能訓練相互結合,形成良性循環(huán),有利于小學體育課程的有效開展。
一、田徑運動與體能訓練
(一)田徑運動
大多數(shù)人理解的田徑運動就是跑步,其實它是一種以跑步為主要形式,可以開展跳躍、競走、跨欄跑等活動的多樣化運動。田徑運動主要包括徑賽、田賽和全能比賽。徑賽主要是通過時間計算成績的競走和跑步,田賽主要包括以跳高和跳遠計算成績的跳躍項目和投擲比賽,全能比賽就是混合跑步、跳躍、投擲、競走全能沒有競走的體育項目。田徑運動發(fā)展歷史悠久,也是其他體育運動項目的基礎。在小學廣泛開展田徑運動,不僅能夠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也可以幫助學生放松身心,促進身心健康成長,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二)體能訓練
體能訓練的目的就是提升人的體能水平,而人的體能水平主要受兩個方面的影響:先天影響和后天影響。先天性的體能來源于遺傳,我們無法改變;后天性的體能主要通過身體鍛煉來獲得,主要靠人的主觀能動性。現(xiàn)在我們通過體能訓練得到的提升就屬于后天影響。體能訓練可以全面提升人的身體素質,促進人的新陳代謝,提升人體的健康水平。小學生的體能訓練主要包括力量改為靈活性訓練、柔韌性訓練、耐力訓練和平衡性訓練。所有體育活動都是以人體的體能作為支持的,提升小學生的體能水平便于開展課堂上的體育活動,包括田徑運動。
二、田徑運動在小學生體能訓練中存在的問題
(一)訓練方式單一
目前在我國的中小學的體育課程中,田徑運動的訓練方式比較單一,以單純的跑步為主。在課程中,體育教師不跟根據(jù)班級內學生的體能水平、興趣愛好對體育鍛煉內容進行合理規(guī)劃,田徑體育活動的訓練方法也沒有創(chuàng)新,導致課程的訓練效果不明顯,無法達到預期效果,也不能激起學生對田徑活動的熱愛。而且教師在進行教學設計時,更多是群體性的單一活動,比如班級集體進行跑步訓練、跳高訓練等,過程比較枯燥無聊,學生的鍛煉興致不高,而且?guī)熒g、學生之間的互動性不強,無法了解學生的學習狀態(tài)。總的來說,由于這種單一的訓練方式落后于學生的發(fā)展需要、優(yōu)質課程的發(fā)展需要,導致體育課程無法取得明顯的成績,也無法使學生的身體素質、運動能力得到有效提高。
(二)缺乏正確認知
小學階段的學生更多接觸的是知識性的學科學習,受傳統(tǒng)應試教育觀念影響,小學階段的教學目標主要就是提高學生學習成績。從現(xiàn)實層面來說,學校和家長也更注重學生的文化學科成績,而體育課程也不是小學升學考試科目,所以對體育課程相對忽視看,田徑訓練的教學方式研究也沒有引起教師的關注。在體育鍛煉時,學生對田徑運動也沒有正確的認知,主要是因為這方面理論知識的欠缺。教師如果沒有把體育活動與理論知識結合教學,學生就難以從其他渠道接受田徑運動理論教學,沒有科學的認知,就沒有科學的訓練方法,無法激發(fā)學生的運動潛能,也就不能發(fā)揮田徑運動在體能訓練中的積極作用。
(三)缺乏專業(yè)訓練教學計劃
隨著時代的發(fā)展我們的教育理念也在不斷地發(fā)生改變,在素質教育深入推行的今天,各個課程的教學方法也要隨之改變。在新的課程理念要求下,小學體育教師對于田徑訓練的認識要進行科學糾正,以往我們對田徑的認識比較狹隘,在課堂上組織田徑活動也只是讓學生簡單跑一跑。田徑的訓練計劃過于簡單枯燥,也逐漸消磨了學生對田徑的熱愛。也有許多體育教師并不是體育學專業(yè)出身,對田徑運動本身就缺乏正確認知,課堂組織活動時也比較隨意。在安排體育課程教學計劃時,很多教師對新形勢下的田徑訓練理解不夠,把田徑等同于跑步,認為跑步每個人都會,不需要特意教學。由于這種認知的局限性,教師在進行教學時更側重于體操或者球類運動技巧的教學,對田徑運動缺乏專業(yè)的教學計劃。
三、田徑運動在小學生體能訓練應用的有效策略
(一)設計科學合理的訓練方法
把田徑運動更多與小學生的體能訓練計劃相結合,就要有科學合理的訓練方法,也要保證學生的參與積極性。所以教師在進行課堂教學時要改變傳統(tǒng)田徑活動模式,豐富教學內容,采用多樣化的手段對田徑運動訓練方法進行改進。在設定教學計劃時,教師一定要考慮到小學生的身體素質和體能水平,做到因材施教,制定不同層次的教學計劃,使每一位學生的體能水平都能夠得到提升。比如對于體能較好的學生,可以多進行力量性改為腳下靈活性的鍛煉,進行一些田賽訓練,跨欄跑,沖刺來回跑等練習,培養(yǎng)學生的爆發(fā)力與續(xù)航能力;對于體能較弱的學生,要先進行基礎性的田徑鍛煉,比如短跑、跳遠以及一些柔韌性、平衡性的訓練。除此之外,教師一定要設計一套完整的訓練方案,主要以田徑運動中的基礎項目為主,長跑、短跑、跨欄跑等,逐步提升學生的體能水平。
(二)利用體育器材,開展趣味運動
田徑的運動項目比較多,需要教師不斷更新體能訓練的方法。在實際教學時,教師也可以合理利用一些健身器材,做一些輔助性訓練,幫助學生充分熱身,協(xié)調四肢。這樣不僅可以增加課堂活動的趣味性,也能促進學生身體的新陳代謝,在過程中發(fā)掘學生的運動潛能。在進行體育專項訓練時,比如投擲類的活動,一定要結合體育器材輔助訓練,讓學生真切體驗到運動的效果。
開展趣味性的田徑運動,激發(fā)小學生學習田徑運動的興趣和個人潛能可以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豐富課堂,保證學生進行田徑學習的可持續(xù)性和穩(wěn)定性。從小學生的心理特征來看,他們更喜歡參與一些游戲式的活動。基于此,教師要將游戲元素融入課堂中,提高學生課堂參與度,如追逐性游戲“木頭人”等等。也可以開展小組對抗式競賽,激發(fā)學生的競爭心理,培養(yǎng)學生的團隊合作能力。
(三)鼓勵式教學,科學評價
小學生的體能水平存在差異性,有的學生根本就不喜歡體育鍛煉,教師要考慮到這一點。除了設計有趣豐富的訓練形式吸引學生的鍛煉興趣,教師也要在教學語言上進行鼓勵式教學,千萬不要太過嚴厲。在進行教學評價時,不要對單一田徑項目過于看重,要綜合評價學生的訓練成績。教師要靈活變通,不僅體現(xiàn)在教學方式上,也要體現(xiàn)在日常言行中,鼓勵學生的體育精神,提高學生對田徑運動的興趣。
四、結語
綜上所述,田徑運動在小學生體能訓練中的實踐應用有利于提升小學生的身體素質,提高學生運動能力,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fā)展。在課堂上根據(jù)學生的實際體能水平和興趣愛好,開展豐富多樣的田徑運動活動,利用專業(yè)知識,將理論與實踐結合,為學生制定科學合理的田徑訓練計劃,提升體能訓練的效果。短暫的實習使我對體育教學有了更多的了解,也有進行了一些實踐和改進,但是學生的體能提升之路,田徑水平的培養(yǎng),需要更長時間的堅持,也需要更多的探索和努力。
參考文獻:
[1]唐永崗.小學生田徑體能訓練的實施方法與提升對策探折[J].文體用品與科技,2021(17):34-35.
[2]高文學.田徑運動在小學生體能訓練中的應用[J].體育風尚,2020(03):88.
[3]鄭文.對新課標下小學體育田徑訓練內容實施情況的分析[J].新校園,2021(09):85-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