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慧慧 王蘭
【摘要】? ? 本文從物聯網安全發展的角度出發,分析其具體機遇與挑戰。伴隨計算機網絡技術的發展,各個國家和地區開始對物聯網概念有所了解并進行持續投入研究,物聯網相關設施的研發與構建已經成為當今時代信息技術發展的重要趨勢之一。物聯網的建設、完善與使用等在市場競爭日趨充分的現代社會面臨發展的重大機遇,同時其應用也受到物聯網使用安全與隱私安全等方面的影響。本文基于對物聯網安全發展問題進行積極解決的目的而對物聯網安全發展所面對的機遇與挑戰等進行積極研究,揭示物聯網架構,分析物聯網安全發展可以采用的安全防范措施,希望能夠對我國的物聯網安全發展事業的進步有所幫助。
【關鍵詞】? ? 物聯網安全發展? ? 安全發展機遇? ? 安全發展挑戰? ? 物聯網體系架構? ? 物聯網安全措施
引言:
物聯網的發展跟隨信息技術的進步而來,信息技術領域競爭性的加強導致物聯網的發展呈現快速擴張態勢。隨著有關技術發展狀況的改變,物聯網的競爭態勢也會日趨激烈,同時物聯網應用的安全風險挑戰等問題也會日趨突出,相關從事物聯網行業的人員應該清醒認識到這一點。物聯網的安全發展機遇與挑戰等對物聯網事業的發展有重要影響,相關人員也應該投入更多力量用于研究物理網安全問題。
一、物聯網安全發展面臨的機遇分析
隨著我國經濟發展方向的轉變,當今時代正是物聯網技術蓬勃發展的良好時期。物聯網技術的發展和應用等可以有效助推新型經濟模式的出現與發展,實現我國以物聯網為載體的新經濟模式的出現與擴張。物聯網經濟已經是我國經濟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物聯網的發展對我國經濟體系的平穩運行有重要影響,需要相關單位對物聯網經濟與技術等給予充分重視。近些年來的物聯網發展確實也迎來較好機遇,其發展狀況的良好性為物聯網技術的持續進步提供充分動力。當然,物聯網在發展良好態勢的背景下同樣面對大量發展問題,同樣需要相關單位予以重視。相關單位應該在經濟、技術快速革新的大背景之下充分利用物理網發展平臺實現整體行業內容的進步與改進,推動物聯網事業實現發展的前提下,維護好物聯網安全發展的態勢。
二、物聯網安全發展的體系架構分析
物聯網的體系架構的具體指向性內容有三個層次。在第一個層次內容中,物聯網的核心含義指的是能夠實現不同設備之間超出與原本應用目的的連接。不同應用事物之間的連接不再基于單純互聯網終端設備,不同事物之間的充分連接開始依托區域性的傳感網絡。其次,不同的網絡影響事物可以通過不同標準的網絡實現設備之間連接,其將連接的主體內容從原本的用戶主體拓展為應用標的主體。最后,物聯網的體系架構構建的指向性同樣指物聯網所帶來的設備智能化。物聯網的智能化能夠幫助提高相關事物的服務能力,進而促進我國經濟發展實際效果的提高。因應于物聯網體系架構的具體指向性內容,物聯網應該能夠實現三個主要的應用特點。物聯網設施應該是能夠實現全面感知,能夠實現傳輸安全并且能夠實現對信息的智能化處理的設施。通過全面感知的功能,物聯網相關設備可以獲取到物體的具體信息,為其下一步設備連接和信息傳輸提供充分幫助。具體而言,物聯網感知工具包括傳感設備、二維碼掃碼設備與RFID等。通過傳輸安全性的功能,物聯網可以實現不同網絡和計算機互聯網絡之間的充分銜接,將傳輸信息的內容進行安全性充分的快速傳輸,并且充分保證傳輸內容的完整性。通過對信息的智能化處理功能,物聯網可以借助大數據等工具實現對指數級數據量的快速而準確處理,為相關物聯網設備的智能處理效果實現提供充分支持。就具體的物聯網體系架構內容展開而言,物聯網的體系結構主要被分成三個方面。感知方面、信息傳輸方面與物聯網使用方面等共同構成物聯網技術體系內容。在感知方面,物聯網相關感知設備可以通過對信息的感知能力而得到物聯網相關設備運行所需要的充足信息。在這一方面中的RFID技術和其他傳感技術等有重要的應用價值。在信息傳輸方面,各種網絡的信息傳輸都可以與物聯網相關設備相連接,能夠實現不同信息的大規模傳輸工作,將不同網絡空間中的信息進行聚合化處理。在物聯網使用方面,物聯網的大數據應用技術、物聯網識別技術等內容可以實現對海量數據的高智能化處理,實現不同物聯網設備的有效運行,為物聯網的應用進一步廣泛和深入提供有效支撐。
三、物聯網安全發展面臨的挑戰分析
3.1在感知方面的物聯網安全發展挑戰
首先,物聯網的感知方面安全發展挑戰包括對RFID的攻擊性挑戰問題。物聯網破壞主體可以通過數據攻擊的方式實現對物聯網網絡連接設備內容的破壞,通過對物聯網設施的物理破壞行為而將物聯網的運行內容進行破壞,盜取相應客戶信息內容等。相關破壞主體還會通過對信息感知功能發揮的物聯網信息通道進行堵塞的方法來削弱物聯網的使用安全性,導致其信息傳輸能力和信息感知能力的雙向降低。安全迫害主體會通過對自身網絡攻擊行為的外部偽裝等騙過物聯網防御系統,實現對物聯網內容的攻擊效果。其也可以通過對網絡合法應用信息的竊取等進行以合法手段掩蓋下的非法信息攻擊行為,進而導致物聯網發展安全問題的產生。相關物聯網破壞主體會通過將多種攻擊行為進行復制性操作的方式將物聯網中的信息進行偷取,進而實現對物聯網的破壞。其次,物聯網的感知方面安全發展挑戰同樣包括對傳感網絡系統的攻擊性挑戰問題。區域性的無線網絡是信息傳輸的重要載體,物聯網的良好應用效果離不開物聯網絡的區域性感知方面無線網絡的幫助。在物聯網的發展過程中,現階段的物聯網應用內容等包括各種物聯網應用信息。應用信息的內容和物聯網設備的應用相關,因此和一些用戶的隱私內容也高度相關,需要相關單位加強對物聯網傳感網絡的保護。就具體的無線網絡的安全挑戰行為而言,其安全挑戰內容同樣具有多樣化。相關傳感網絡攻擊主體可以通過對網關節點內容進行攻擊性行為的方式竊取用戶的信息使用秘鑰,進而實現對物聯網中的信息竊取,影響物聯網安全發展。網絡攻擊主體可以對網絡信息傳感網絡中的相關節點進行捕獲,進而保證其信息傳輸安全性遭受顯著降低,影響物聯網絡安全。攻擊者也可以通過傳感網絡中相關信息竊取的行為而對不同信息通路鏈條中的信息傳輸內容進行竊取,通過網絡信息分析手段將信息傳輸中的關鍵數據內容進行分離,實現對具體安全影響性信息的獲取,進而導致物聯網安全發展出現挑戰性問題。
3.2在傳輸方面的物聯網安全發展挑戰
物聯網信息傳輸方面的顯著特點就是信息數量的巨大化。而海量的信息傳輸需求對物聯網絡的傳輸能力提出更加嚴苛的要求。我國物聯網建設中的核心網絡建設情況較為良好,能夠適應對海量網絡數據存儲的要求,但是因為網絡傳輸通道的穩定性和多樣性等方面問題,網絡信息傳輸的階段性關口容易出現信息傳輸堵塞問題,進而導致信息傳輸服務能力的減弱,影響物聯網的安全發展。因為物聯網能夠實現不同網絡路徑的充分信息鏈接,因此不同的網絡內容需要依靠不同鏈接工具進行傳輸銜接,這位網絡攻擊者的物聯網攻擊行為提供空間。
3.3在使用方面的物聯網安全發展挑戰
物聯網的具體應用用戶的數據內容需要被存儲在物聯網應用設備之中,這些設備的信息存儲容易被通過設備等終端攻擊行為而導致信息被竊取,從而影響物聯網絡的使用安全,更是影響民眾的物聯網使用效果。
四、物聯網安全發展的安全措施分析
4.1在感知方面的物聯網安全發展措施
首先,相關單位應該根據RFID的具體安全防護要求而采用對應安全防范發展措施。相關單位應該對物聯網絡使用的用戶標簽進行妥善管理,對網絡用戶的認證工作更加重視,保證網絡用戶的信息安全與信息防護,利用用戶標簽管理機制盡可能減少網絡感知信息主體的偏差性。同時相關單位也應該充分利用進場通信等技術手段實現對RFID相關應用信息的切實保護。對于利用RFID技術手段進行對物聯網用戶信息破壞等行為,相關單位同樣應該利用相應技術手段加大懲處力度。其次,相關單位應該根據區域性感知無線網絡的使用環境復雜性,將無線感知網絡中的具體安全秘鑰技術和安全信息傳輸與處理路徑等相關技術進行有針對性的升級,以實現安全傳輸網絡的充分安全性。
4.2在傳輸方面的物聯網安全發展措施
為了保證物聯網發展的傳輸領域安全性,相關單位應該在物聯網絡使用過程中充分利用好傳輸終端和傳輸終端之間傳輸的有效措施,同時保證點對點傳輸方式的加密工具有效性。此種傳輸方式的采用需要物聯網絡傳輸的全過程均實現信息加密性質的傳輸,盡可能減少信息泄露的風險。
但是因為傳輸節點的廣泛性,因此加密信息在每一個傳輸節點進行二次傳輸的過程中都需要進行信息的解密和重新加密的反復過程,因而會造成信息泄露風險的增加。因此,相關單位應該想辦法實現網絡信息傳輸終端的盡可能少量化,同時也應該提高信息傳輸節點的防護性,保證物聯網安全發展態勢。
4.3在使用方面的物聯網安全發展措施
相關物聯網控制單位應該在其數據智能化處理操作數據庫中加強對數據庫內容訪問的防御。相關單位應該控制訪問者的信息標簽內容,將不同的用戶區分開來,明確不同網絡用戶的具體操作權限內容,從而維護物聯網的安全發展。相關單位同樣應該依托加密制度手段等提高不同場景的物聯網安全使用效果,同時為網絡攻擊行為的追溯提供切實幫助。
五、結束語
綜上所述,物聯網的發展是大勢所趨,其能夠對經濟發展產生積極影響。但是物聯網發展同樣面臨復雜安全性挑戰。相關單位應該針對安全性問題采用積極措施提高物聯網應用安全性,從而推動我國物聯網事業的發展。
參? 考? 文? 獻
[1]化存卿.物聯網安全檢測與防護機制綜述[J].上海交通大學學報, 2018,5210:1307-1313.
[2]楊偉,何杰,萬亞東,王沁,李翀.基于IEEE802.15.4e標準的工業物聯網安全時間同步策略[J].計算機研究與發展,2017,5409:2032-2043.
[3]楊威超,郭淵博,李濤,朱本全.基于流量指紋的物聯網設備識別方法和物聯網安全模型[J].計算機科學,2020,4707:299-306.
[4]邵子豪,王慧強,孟慶川,呂宏武,馮光升.工業物聯網安全態勢評估方法研究綜述[J].高技術通訊,2020,3009:908-917.、
[5]曲朝陽,董運昌,劉帥,沈志欣,于建友,李育發.基于生物免疫學方法的泛在電力物聯網安全技術[J].電力系統自動化,2020,4402:1-12.
[6]李森森,黃一才,郁濱,鮑博武.基于PUF的低開銷物聯網安全通信方案[J].電子學報,2019,4704:812-8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