藺佳影 呂欣
內容摘要:吉林省長白山區域有多個少數民族聚居,如滿族、朝鮮族、錫伯族等,這些民族流傳著許多優美的民間故事,但也特色獨具,互有不同,如存在著滿族先民對山神的崇拜之情、薩滿教對滿族及錫伯族的影響、滿族及朝鮮族強調君權神授以及歌頌征戰創世英雄、伊斯蘭教對回族的影響等差異性。
關鍵詞:長白山區域 少數民族 民間故事 差異
長白山區域各少數民族神話的考察,具有悠久的歷史根源。所謂民族,應該是人類的一種群體,是一個歷史范疇,這種群體是由物質基礎,加上精神結構的總和所構成。所謂民間故事,是人類發展的早期階段,通過對自然的探索及藝術想像的加工,表現對超能力的崇拜、各勢力斗爭及人們追求美好愿望的故事。各少數民族先民在萌生思維能力時,就試圖用民間故事對民族起源進行闡釋,民族起源伴隨著各種奇思妙想誕生。
長白山地區民間故事中滲透著自然崇拜情結,而自然崇拜的主要對象自然神又是較早出現的神話形象,其影響延存于二十一世紀的今天,足見從古至今幾千年來自然環境與人類生存發展息息相關;自然神話中的人神關系、神話思維中的某些特質和長白山地區民間故事中的人與自然環境的關系,又可以為提倡人與自然和諧相處、追求生態審美的當代人提供值得深思、借鑒和選擇的生存方式。
各少數民族故事中存在著一些民族起源差異性,主要表現為滿族先民對山神的崇拜之情、薩滿教對滿族及錫伯族的影響、滿族及朝鮮族強調君權神授以及歌頌征戰創世英雄、伊斯蘭教對回族的影響等。
一.滿族先民對山神的崇拜
長白山為滿族發祥之地,自古以來滿族先民便視長白山為圣山,有著崇尚祭祀長白山的悠久歷史。滿族先世的偉大功績,追根溯源是長白山給了他們力量和信心,自然為滿族人所祭祀。康熙二十一年(1682),在平定“三藩”之后告慰祖靈,皇帝東巡閱示吉林水師,到達吉林首先遙望長白山行三叩九拜大禮,之后才入城。康熙賦詩《望祭長白山》中寫到:千秋兆佳軍,一代典儀尊。雍正十一年在吉林省長白山城門西外幾里的溫得赫恩山建立望祭殿,設定每年春分及秋分致祭。
依靠滿族的文化和歷史背景,先民把和滿族命運息息相關的的勞動人民加以神化并當作滿族自己的保護神,依據長白山崇敬的心理定勢,產生了滿族始祖的民間故事。如《神石》中,人們在石頭公公的神授下,用石泥制造了石刀、石斧、石盆等,用以打敗作怪的水神。撮哈占爺,滿語戰神,也稱“白山總兵”或“超哈占爺”,這是滿族本民族的神,先民們按照自己的意愿塑造而來,表現出滿族尚武驍勇的民族性格。山神崇拜是滿族先民認為萬物皆有靈思想的延續,體現了他們開發自然、改造自然,征服自然的過程。
二.薩滿文化對滿族、錫伯族的影響
1.薩滿教對于滿族先民來說是不可或缺的精神支柱,上至滿族統治階級,下至廣大滿族民眾,薩滿信仰的審美觀點和思維模式影響深深影響著滿族民間故事,原始性很強的薩滿信仰的核心和靈魂是對長白山的崇拜之情。例如滿族民間故事中的西倫媽媽、他拉伊罕媽媽及其弟子均是薩滿形象。相傳長白山溫泉女神西倫媽媽,為了拯救族人,她同虎神的兒子諾溫、雕神的兒子阿哩,一起降服長白山火龍,尋找水源,最終殺死火龍,不幸英勇戰死。《他拉伊罕媽媽》中,部落斷神他拉伊罕媽媽憑借長白山山神傳授的技能制止了部落之間的沖突,打跑了前來吃族人的狼群,被族人推舉為部落首領,她死后被長白山山神召回山上,她的徒弟也都成了有名的大薩滿。
2.錫伯族民間故事中有很多反映現實生活,薩滿教是一種多神教,錫伯族民間故事也在很多方面存在多神論的印記。他們認為神無處不在、無處不生,萬物皆有靈,在薩滿神歌里,有著天神阿布卡恩杜里、山神阿林恩杜里、太陽神順恩杜里、狼神神尼胡里葬恩、鷹神安初蘭、魚神尼木哈厄真、谷神哲庫恩杜等等幾十種動物神、植物神所代表的自然神。在錫伯族密民間故事很多地方都能找到受薩滿文化不同程度影響的表現,而且存在著長白山地域特色的痕跡。
三.滿族、朝鮮族強調君權神授以及歌頌征戰創世英雄
1.在滿族民間故事《三仙女傳說》中正庫倫回答佛庫倫時說到:“吾等曾服丹藥,諒無死理,此乃天意,俟爾身輕,上而未晚。”過了一會兒,佛庫倫便降下一生兒能語的男嬰,倏而長成。其母將所生緣由一一詳說,:“天生汝,實令汝以定亂國。乃與一舟,順水去級其地也。”此子便是滿族先祖——布庫里雍順,姓天生的愛新覺羅,是大清始祖,滿洲部族便是他的族人。清太祖努爾哈赤攻打明朝時,為了順利地統一女真眾多部落,借助《三仙女傳說》顯示自己的神仙的后代,引導人們服從他的統治就是順應天意所為,宣揚君權神授的思想。后來的滿清統治者在編寫滿族起源史時,都將《三仙女傳說》定為滿族始祖的起源,將滿族的先祖神化為天女的兒子,擁有著高貴的身份和血統,顯示出君權來自上天,是神仙賦予的圣君,建立清朝政權是乃順應天意。
滿族《薩布素將軍》歌頌了他勇武善戰、堅韌愛國的民族精神,薩布素將軍治軍嚴明,開發東北,在雅克薩打敗俄軍,迫使俄軍暫時停時了對清領域的侵略。他清明廉潔,一心為民,歷任數十年間忠直無二、家無余財、深得民心。神話《真假巴圖魯》《拜滿章京的孫子》中,鳳凰姑娘的父親給她招親,可是沒有小伙們能夠達到鳳凰姑娘提出的三點要求,直到拜滿章京的孫子巴圖魯出現,帶領族人操練武功,英勇率兵殺敵,打敗庫魯蘇部落。可以看出他們崇尚武力、驍勇善戰的民族性格。在描寫創業英雄努爾哈赤勇武之風時稱為對抗遼英雄阿古打,十三副遺甲打天下。處處表現出對征戰英雄的贊美及崇拜之情。
2.朝鮮族《檀君神話》中桓雄降臨到太伯山之頂,攜帶著作為天上神仙標志的仙印符。檀君是桓雄與熊女之子,父親是奉神的旨意下界的朝鮮始祖,祖父是天帝桓因,顯示出檀君是神的后代,理所應當統治朝鮮。《高朱蒙神話》中,朱蒙的父親解慕漱是天帝之子,解釋了高句麗王權的來歷,顯示出他高貴的血統以及統治權是來自都是天神的父親及祖父,王權神授,以此來讓被統治者能夠欣然接受統治,是一部王權神話。《金首露王故事》中伽耶國始祖是自天而降的圓如太陽的黃金卵孵化成的幻化樣貌非凡的童子,也顯示出了君權神授的思想,是上天賦予的圣君。
四.伊斯蘭教對回族的影響
通過回族的民間故事我們發現,他們的一切言行都嚴格的受制于伊斯蘭教的影響,只崇尚真主。當故事傳播出去或者與其他民族交流融合過程中,它們會與其他故事混合在一起,形成地方性發展。回族主要有民間故事《阿丹與好娃》《人族阿丹》,是承襲借助宗教經典《圣經》《古蘭經》中的目題,回族民間故事在物質及思想上已錯過了天真爛漫的童年時期,所以回族的民間故事起源不是本民族的創造,但男人有喉嚨、女人有月經的故事添加詼諧幽默,是回族人民按照自己關于人體所知道的生理知識而增添上去的,這些顯然與《圣經》中以說教為目的的亞當夏娃故事是大相徑庭的,有自己創造的部分。
民間故事是人民歷史觀點與情感的重要載體,也被稱之為“口傳的歷史”。民間故事表現為純屬虛構的故事,人們對于它的歷史真實性有多少無法去評定。民間故事的歷史價值體現在它可以填補歷史的是它的主要特點。真正的民間故事,除史實傳說外,幾乎無確切時間可查考。民間故事空白,可以糾正歷史記錄的錯誤。民間文學有別于作家文學,口頭性、流傳性、變異性的創作具有傳承性,作品沒有個人所有權,它們屬于每一個人。吉林省長白山地區民間故事具有一定的文化史價值,提供了豐富的長白山地區古代物質文化生活資料和精神文化生活資料。早期長白山地區的民眾由于種種原因,社會生活往往保存在口頭文學中,特別是民間故事中。在民間故事中描繪了該地域古代先民的飲食狀況,人類生吃食物到熟食的轉變。農業的發展,使糧食成了主食,肉類和蔬菜成了副食;民間故事中對器皿的使用也做了描述,從實用到美觀實用的結合說明了人們的審美意識的增強;住所是人們休息、防御野獸、保護火種和炊事的場所,人類最初居住的往往是天然的住所,如山洞、樹頂等,隨著生產力的發展,人類開始營造人工住所。
民間故事的差異性主要表現在滿族先民對山神的崇拜之情、薩滿教對滿族及錫伯族的影響、滿族及朝鮮族強調君權神授以及歌頌征戰創世英雄、伊斯蘭教對回族的影響等。各少數民族民間故事在自然的熏陶中,領悟各自的民族起源,在人文性中捕捉神韻,就像春黑、夏綠、秋黃、冬白的遼闊關東大地一樣,給人力量、信心和勇氣,在萬物中尋求力量和精神依托,是代表長白山文化的標志性符號。通過吉林省長白山地區民間故事可以看到古代社會真實多彩的生活圖畫。
參考文獻
[1]伊萬·斯特倫斯基,李創同,張經緯.《二十世紀的四種神話理論——卡西爾、伊利亞德、列維-斯特勞斯與馬林諾夫斯基》[M].上海: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2012.
[2]劉厚生.中國長白山文化[M].長春:吉林出版集團有限責任公司,2014.
[3]李晉有.全國少數民族古籍整理研究室.中國少數民族古籍論第2輯[M].成都:巴蜀書社,1998(03).
[4]孫建冰,宋黎黎.從滿文文獻看三仙女傳說的演變[J].滿語研究,2012(01).
[5]劉厚生.長白山與滿族的祖先崇拜[J].清史研究,1996(03).
[6]汪玢玲.長白山——自然保護神崇拜的文化內涵[J].社會科學戰線,1994(06).
基金項目:吉林省教育廳項目“吉林省長白山地區民間故事研究”的階段成果;項目編號:JJKH20191106SK。吉林省社科規劃項目“長白山少數民族民間文學傳播研究”的階段成果;項目編號:2019jd66。
(作者單位:通化師范學院文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