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華平 彭歆婷 雷文君
摘要:隨著社會的進步和和人文科學的不斷發展,我們開始用科學的方式解釋著社會的發展,三元閉包和同質化現象是社會網絡結構常見的兩種現象。本文通過論述社會現象,討論兩種原理帶來影響。并且希望通過科學手段發揮兩種現象的積極作用,糾正錯誤導向。
關鍵詞:三元閉包;同質化;同質效應;個體選擇
三元閉包 在社會網絡結構中,三元閉包結構是一種典型的社會網絡現象。即在一個社交圈內,若兩個人有一個共同朋友,則這兩個人在未來成為朋友的可能性就會提高。[]并且在我們生活中,個體之間的關系強弱總是相對而言的。當我們希望與C成為朋友時,但是由于生活中認識的幾率很小,我們完全可以尋找B作為三者之間關系連接者。將此應用到社會現象中,“走后門”現象完全可以由此衍生開來。在社會網絡中,“走后門”除了A向熟人的B尋求幫助外,另一種方式則是C通過A的熟人B進行認識A。在三元閉包原理中,“走后門”是否成功的概率取決于“中介B”是否愿與C構成關系。所以在日常生活中,要維持自身的正直性,必須要學會謹慎交友,減小結交立場不堅定的好友的概率從而減少C通過走后門認識A的可能性。Zai“騰訊QQ”也體現了這個功能,“騰訊QQ”中的共同好友可以幫助人們知道第三者“C”的存在,有利于三角閉包的出現,同時許多軟件也利用了這個功能,一方面提高用戶之間的交流,另一方面提高顧客對其研發的軟件的忠誠度。其運營方式類似,便不一一贅述。
由于強弱關系的“強度”難以分辨,于是給以下定義:在三元閉包中,強聯系對應朋友關系。弱聯系對應熟人關系。當我們希望通過捷徑尋找工作,但是我們的親密范圍內信息多數已經了解。若節點A與節點B和C的關系均為強聯系,且B和C之間無任何連接,則稱節點A違反了強三元閉包性質。否則,稱其滿足強三元閉包性質。[]于此我們可以得出結論在三元閉包中可得到大部分捷徑都是弱連接。所以在生活中,我們不能停止在社會網絡給我們帶來的“天然”關系,而是應當盡我們所能,人為的創造出一條強聯系的捷徑,將會擁有更強的穩定性。根據強三元閉包性質,一旦一個節點再次形成一條強關系邊,則三個節點會形成三角形連接通過社會影響則會進一步形成強三角形進而逐漸擴展,使捷徑連接兩邊交流更多,此時獲取的利益之和則會更多,即社會利益最大化。
社會關系機構是屬于多個復雜的關系網結合而成,當我們成為單個元素存在于社會網絡時,容易迷失自己的方向。所以當人們完全可以將生活關系網規劃成為不同的三角閉包來解決我們的各項問題。除此之外,我們可以適當的調整自己與其他元素的強弱關系并且通過三角閉包關系來進一步達成自己的目標。
同質現象 三角閉包的現象屬于同質現象的一種典型類型。我們會發現我們日常生活中周圍的親近圈的朋友與自己都有著或多或少的共同點,所以我們也有著諺語“物以類聚,人以群分。”對同質性的研究很多如麥克弗森、庫克等人對同質性進行了廣泛的研究。[]同時,同質性在現代社會學中普遍受上世紀50年代費爾德和默頓的影響。[]除了簡單的的我們與自己的朋友具有的同質的特點,他還在社會中各個領域出現。究其原因,終究是選擇和社會的相互作用。針對各企業或單位同質化現象可以有這樣一個理解,這種同質化可以屬于各單位基于社會趨勢而做出判斷后的一種現場,同時這種現象對于后面的決策判斷提供了一個導向。所以同質化現象是屬于一種個體選擇和社會影響相互作用的一種結果。
以我國各地市的人才政策為例,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各地市普遍對人才更加重視,不斷出臺了各項人才政策。長沙對碩博研究生給予購房補貼,南京實行3年住房租賃補貼,鄭州對“雙一流”高校畢業生及碩博研究生給予購房補貼,南昌對畢業5年內首次購房碩博研究生給予購房補貼,武...[]由于社會的發展注定了經費成為廣大人才完成學業后的一種需求,而這種需求是社會的的影響,而各地勢做出的相應的人才政策是各地市的政府選擇,也是社會大背景影響下的一個必然趨勢。并且由于社會對人才的重視,社會上的每一個家庭,每一個個體都更加重視人才的培養,這樣子會再一次推動各項政策的新一輪發展,這是社會的一個同質表象,其本質依舊是個體選擇和社會影響相互作用的結果。
同質現象也是一把雙刃劍,它可以促進當地政府提高對人才的重視,同時也可能對創新起到一定的消極作用。微信公眾平臺的發展為傳統媒體的轉變與發展提供了更好的條件。但是現階段存在著嚴重的新聞傳播同質化問題,需要進行重點的關注。基于此,本文說明了微信公眾平臺新聞傳播同質化現象,分析了微信公眾平臺新聞傳播同質...[1]-[6]傳媒以其獨特的地位走在時代的前沿,但是現實中不乏粗制濫造,“照貓畫虎”的傳媒內容的出現。以微信公眾號“標題黨”和抖音視頻為例,每當娛樂圈或者公眾事件一出,公眾號的“標題黨”必然將推出許多同類型微信推文,來博得大眾眼球。抖音亦是如此,我們總是能在一段時間里看到許多類似的短視頻,他們或是使用同一段背景音樂,或者用同一劇情橋段來進行拍攝。究其原因,他們都是受公眾的需求導向指引,即社會的影響。它們自己去進行作品的推送,即為個體的選擇。所以兩者相互影響,導致媒體內容單一,缺少創新型的多樣性,無疑對創新起到一種阻礙作用。
結束語:
社會的各個方面都存在著相同點或者不同點,在這些相同點里大多數都存在著普遍的聯系,而這些普遍聯系里面多多少少存在著同質效應的背影,所以我們要積極把握住同質化的積極導向,適當利用手段抵御同質化的消極導向,如此,才可促進社會的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網絡群體與市場[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11(10)
[2]淺談人才政策同質化的問題、成因及建議——以購房優惠政策為例.梁清云[J].人才資源開發.2019(20)
[3]微信公眾平臺新聞傳播同質化現象研究[J].劉新.傳媒論壇.2018(18)
[4]作為一個社會過程的友誼:一個實質性的和方法分析,《現代社會中的自由與控制》。1954年,18-66頁
[5]米勒·麥克弗森、林·史密斯-洛文和詹姆斯·M·庫克,同類鳥:社交網絡中的同系物。《社會學年度評論》,2001年第27期,415-444頁
[6]阿納托利拉波波特,通過具有社會結構偏見的人群傳播信息及物性假設,數學生物物理學通報,1953年12月,523-5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