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然
一、“愛心+耐心——澆筑希望之花”
我校是鄭集鎮地理位置最偏遠、學生和教師人數最少的農村學校,共有四個年級,學生30人教師8人。而其中絕大多數學生為留守兒童,在常規習慣方面從小就缺少系統細致的管理和教育,因此為了提高學生的素質,使學生能得到全面的發展,作為教師我們應該給以這些孩子更多的愛心和耐心來幫助他們。
具體做了以下三方面:
1.我校組織每位班主任每周每天輪流對全體學生進行常規行為習慣、衛生習慣和學習習慣培訓,并且在每個年級挑選出一名學生監督員對學生一天的行為舉止進行觀察監督,每天在課間操和午間閱讀時讓學生對所觀察內容做一個小結,大力表揚遵規守紀的學生,同時對違規違紀的學生進行批評教育希望其改正自身缺點,深入貫徹以表揚為主批評為輔的教育方針,然后教師再進行進一步的補充總結,以此來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2.充分利用和發揮《家校聯系手冊》的作用,各班每天安排一名學生觀察全班學生的言行舉止(因為班級人數較少所以可以實行),并且在放學前根據學生當天的表現對家校聯系手冊的每一條內容進行打分和評比,對于學生當天沒有做到的內容提出要求希望其能夠加以改正,并且充分調動和發揮出學生間的互相監督的作用,每天評選出星級最高的學生,每周把評比的結果進行公布,同時大力表揚做得好的同學,鼓勵其他學生向他們學習,發揚榜樣對象的積極作用,通過此舉進一步對學生的各方面行為習慣和學習習慣進行加強與鞏固;
3.同時為了豐富學生的精神世界,學校組織全體師生每天進行“午間閱讀”和“古詩天天讀”活動,以此來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啟蒙學生讀書讀古詩的興趣,為學生以后的學習能夠打下良好的基礎;在前期實行過程中很多低年級的學生根本坐不住也看不進去書,經常有學生不專注和別的同學竊竊私語或者開小差神游天際,對此我們對學生進行耐心細致的解說教育,嚴格按照閱讀規則執行,經過一年所有師生的不懈努力,全校的每一個學生都在常規方面取得了巨大進步,精神面貌也煥然一新,爭做講文明懂禮貌守紀律愛學習的好學生。
當然光有愛心其實是遠遠不夠的,因為學生的德育是一個循環往復而又任重道遠的過程,這就需要每位老師還要有足夠的耐心,切不可急功近利追求表面的進步,只有持之以恒才能達到最后我們期望的目標。
二、重視心理教育,充分發揮學校的德育力量
創建新型家訪模式——家庭沙盤心理療愈
我們學校是一所百年老校,但我們為其澆筑了新鮮血液,即建立了以整體融合型優樂心育教育為特色,以同心同行同享為教育原則的新型教育模式,使心育教育成為了我們學校的特色,而家長又是學校與學生之間的樞紐,為了更好地了解和幫助學生,為了更好地發揮整體性融合性優樂心理教育的作用,在韓梁校長和王彬主任的統籌組織下,我校開創了‘新式家訪即借助心理沙盤游戲,讓學生、家長和老師能夠進行面對面的溝通與交流,通過心理沙盤游戲共同探討學生的心理、深度探析親子關系,以此來促進學生的進步與成長。
學校每天還組織一位學生家長,通過前期溝通和心理沙盤游戲進行長達兩個小時左右的一對一家訪,并且每周進行一次四個家長小組的團體家訪,每個月組織一次心理團建,截止到學期末,全校的所有學生和家長都參與其中。此外我們還組織了“家長成長小組”和“優樂茶座”活動,也都贏得了家長們與學生們的一致好評。家長通過新式家訪敞開了自己的心扉,更加地重視了學生的教育以及對自己的教育方式進行了反思;學生通過這一系列的新式家訪活動也獲得了顯著的進步和改變,變得更加地懂事和理解父母與老師的苦心,同時也愛上了沙盤游戲。而教師通過新式家訪也更加全面地了解了學生和家長,為以后的學生教育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學校里的八位教師都心系學校與學生,我們每位教師既是德育的實施者同時也是心育的工作者,為了讓學生能夠更好地陽光自信健康快樂地成長,大家竭盡所能各司其職,不論是在中國礦業大學青年志愿者實踐課程的活動中,還是在江蘇師大與尤樓小學歡慶六一的活動中,亦或者是在尤小教師學生家長春游江師大和中煤五建公司愛心捐贈活動中,每位老師都熱情地投入積極地準備。有的老師訓練學生的禮儀,有的老師指導學生的表演,還有的老師負責布置活動會場,正是因為所有人都同心同力、竭盡所能才造就了每次活動的圓滿成功!而每一位老師在這個過程中也都將“關愛學生,一切為了學生,為了學生的一切”這一德育思想貫徹始終。
我們深知小學生的德育工作在小學生、尤其是偏遠地區的學生的道德品質的發展上具有不同尋常的意義,因此我們更加不敢有一絲一毫的懈怠,學生的品德教育任重而道遠,而我們一直在這條漫漫長路上不停思索,并且期望也堅定地相信:通過我們的不懈努力可以在德育這條路上越走越遠越走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