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勇
(山東省菏澤市鄆城縣中醫醫院 山東 菏澤 274700)
人體組織結構當中,甲狀腺占據著一個至關重要的地位,為內分泌腺體之一,能夠合成機體所需的甲狀腺激素,并能起到調節機體代謝的作用,但若甲狀腺合成量減少,將會影響血中的甲狀腺激素水平,使得垂體促甲狀腺素水平升高,進而導致了甲狀腺的肥大與增生[1]。現階段,臨床醫師一般會采取手術療法來對甲狀腺腫物進行治療,比如:甲狀腺全切除術,此法可對病灶組織進行徹底的切除,但會對其它組織造成損傷,不利于患者病情的康復[2]。近年來,醫療水平的提升,使得甲狀腺次全切除術變得更加成熟,并被廣泛用在了甲亢、巨大甲狀腺腺瘤與甲狀腺囊腫等疾病的治療中。本文選取的是94 例甲狀腺腫物患者(2018 年5 月—2020 年4月),旨在分析甲狀腺次全切除術用于甲狀腺腫物中的價值,總結如下。
2018年5月—2020年4月本院接診的甲狀腺腫物病患94例,用奇偶數字分組原理均分兩組。實驗組女性27 例,男性20 例;年齡在23 ~62 歲之間,平均(43.58±4.21)歲;病程在0.5~4 年之間,平均(2.17±0.38)年。對照組女性28 例,男性19 例;年齡在22 ~63 歲之間,平均(43.49±4.08)歲;病程在0.6 ~4 年之間,平均(2.08±0.41)年。患者臨床信息完整,對研究知情。排除凝血功能障礙者、精神病者、中途轉院者和過敏體質者。兩組病程等資料對比,P >0.05,具有可比性。
兩組術前都完善常規檢查,包含肝腎功、心電圖、凝血功能、胸片和甲狀腺功能等,對于甲狀腺功能亢進者,需先對其施以藥物治療,如:口服盧戈液。實驗組采取甲狀腺次全切除術,詳細如下:指導取頭后仰臥位,適當墊高肩部。予以頸叢麻醉亦或者是全身麻醉法,于胸鎖骨傷二橫指部位經皮紋作一領式切口,設計切口大小在8 ~10cm 的范圍之內。逐層切開皮膚和頸闊肌,并于頸闊肌深面往上翻起皮瓣,以充分顯露術野。按要求切開頸白線后,將頸前肌牽開,充分顯露并分離患側甲狀腺。若甲狀腺巨大,需剪斷頸前肌,以完整顯露術野。待切除掉甲狀腺腫物之后,再對位分層縫合,放置負壓引流條。
對照組實行甲狀腺全切除術治療:全麻成功后,對甲狀腺側葉進行完整切除。兩組術后都接受抗感染治療,需維持治療3d,并合理使用止血藥物。對于引流液不足18mL 者,可拔除引流條。
記錄兩組鎮痛劑用藥量、手術耗時與住院時間,統計并發癥(甲狀旁腺損傷,及甲狀腺功能減退等)發生者例數,便于后期分析。
按照下述標準對兩組手術療效作出評價:(1)痊愈,促甲狀腺素、甲狀腺球蛋白抗體與游離碘甲狀腺原氨酸等指標都恢復正常,頸部B 超檢查提示正常,臨床癥狀消失。(2)有效,促甲狀腺素、甲狀腺球蛋白抗體和游離碘甲狀腺原氨酸等指標明顯改善,頸部B 超檢查提示好轉,臨床癥狀有所緩解。(3)無效,促甲狀腺素、甲狀腺球蛋白抗體和游離碘甲狀腺原氨酸等指標未改善,頸部B 超檢查提示未改善,臨床癥狀未緩解。總有效=(痊愈例數+有效例數)/總例數×100%。
通過SPSS20.0 軟件完成數據分析工作,用t 來檢驗計量資料(±s),用χ2來檢驗計數資料[n(%)]。當P <0.05 時,表示組間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實驗組鎮痛劑用藥量比對照組少,差異顯著(P <0.05)。實驗組手術耗時與住院時間比對照組短,差異顯著(P <0.05),見表1。
表1 兩組手術指標的對比分析表(±s)

表1 兩組手術指標的對比分析表(±s)
組別例數鎮痛劑用藥量(mg)手術耗時(min)住院時間(d)實驗組4774.62±6.8381.48±6.479.05±1.53對照組47156.14±15.79113.54±8.23 12.47±2.01 t-7.43157.68526.9413 P-0.00000.00000.0000
實驗組并發癥發生率4.23%,比對照組19.15%低,差異顯著(P <0.05),見表2。

表2 兩組并發癥的對比分析表[n(%)]
實驗組總有效率100.0%,比對照組93.62%高,差異顯著(P<0.05),見表3。

表3 兩組療效的對比分析表[n(%)]
臨床上,甲狀腺腫物十分常見,為甲狀腺疾病之一,病變表現主要是彌漫性亦或者是多發性,病因和放射免疫、環境碘含量、遺傳與飲食等因素密切相關[4],若治療不及時,將會引起結節的囊性、壞死、纖維化亦或者是出血等,危害性非常大[5]。目前,手術乃甲狀腺腫物的一種重要治療手段,比如:甲狀腺全切除術,能夠對病灶進行徹底的清除,但能夠損傷頸部的其它組織,使得甲狀腺被損壞,增加了甲狀腺功能減退等并發癥的發生風險[6]。
甲狀腺次全切除術乃比較先進的一種治療術式,能夠根據患者的病情狀況,對病變組織進行有效的切除,以避免損傷到甲狀腺和周圍組織,從而有助于減少患者在術后發生各種并發癥的幾率,減輕疼痛程度,縮短住院時間[7,8]。
曾妃發等人的研究[9]中,對60 例甲狀腺腫物病患進行了甲狀腺次全切除治療,同時對另外60 例甲狀腺腫物病患進行了常規甲狀腺全切除治療,結果顯示,干預組手術耗時(82.5±6.9)min、住院時間(9.1±1.6)d,比常規組(114.7±8.4)min、(12.5±2.4)d 短;干預組并發癥發生率8.3%(5/60),比常規組33.3%(20/60)低。可見,甲狀腺次全切除術具有手術耗時短與術后并發癥少等特點,有助于促進患者術后的康復進程。此研究中,實驗組手術耗時與住院時間比對照組短,差異顯著(P<0.05);實驗組并發癥發生率比對照組低,差異顯著(P <0.05),這和曾妃發等人的研究結果相似。此外,實驗組鎮痛劑用藥量比對照組少,差異顯著(P <0.05);實驗組總有效率比對照組高,差異顯著(P <0.05)。經過甲狀腺次全切除術治療后,甲狀腺腫物病患的病情得到了有效的控制,且其手術耗時比較短,術后并發癥比較少,病情康復較為迅速[10]。為此,臨床醫師可將甲狀腺次全切除術作為甲狀腺腫物的一種首選治療術式。
綜上,選擇甲狀腺次全切除術,對甲狀腺腫物病患進行治療,效果好,手術耗時短,術后恢復快,并發癥少,疼痛輕,值得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