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 雷
(西安科技大學安全科學與工程學院,陜西 西安 710054)
礦井開采工作與井上作業相比具有一定的危險性,其屬于井下作業,作業環境惡劣,沒有充足的氧氣和陽光,并且井內含有大量的礦塵以及有毒氣體,這就要求礦井施工人員具備較高的礦井通風安全意識。近年來,工業經濟發展迅速,國內能適應采礦工業化的高素質礦井施工人員還比較缺乏,目前礦井施工中行業的人員在通風安全意識上和專業技能水平上,都已經很難適應礦井施工對產業工人的需求,大部分礦井施工人員文化水平較低,基本都是高中以下教育水平者,持證上崗的施工人員僅占26.65%,所以礦井通風安全培訓已經成為保證采礦企業安全生產的重要保障,也是提升礦井施工人員安全意識和專業技能水平的重要手段。礦井通風安全培訓質量的好與壞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采礦企業的未來發展,同時決定了礦井施工安全事故發生的幾率。但是目前礦井通風安全培訓過程中采用的教學模式比較呆板,應用的是課堂灌輸理論的方式,這種教學模式是以教師作為主體,教學理念比較落后,并且教學內容也比較單一,在實際實踐培訓過程中培訓學員的學習興趣較低,致使傳統的礦井通風安全培訓教學模式取得的教學效果不夠理想,已經無法滿足礦井通風安全培訓需求,為此提出礦井通風安全多元化培訓教學模式的實踐與探索,對促進采礦工業化可持續發展也有重大現實意義。
針對傳統礦井通風安全培訓教學模式比較單一的弊端,提出了一種多元化培訓教學模式,該種教學模式的實踐分為四部分,首先是根據礦井通風安全培訓需求,設計一個多元化培訓教學內容;然后根據培訓學員實際情況對培訓教學環境進行設計,有助于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在此基礎上采用多種教學方法開展礦井通風安全培訓教學活動,其中包括體驗式教學方法和理論式教學方法;最后對培訓學員進行考核。下圖為礦井通風安全多元化培訓教學模式示意圖。

圖1 礦井通風安全多元化培訓教學模式示意圖
傳統教學模式在實踐過程中,教學內容單一,以礦井通風安全基礎知識為主,并且在教學過程中沒有明確的教學重點,導致培訓學員根本不了解關鍵的礦井通風安全知識。多元化培訓教學模式在實踐過程中,首先要根本礦井通風安全培訓需求,設計出多元化培訓教學內容,單一的學習通風安全基礎知識還遠遠不夠,還要學習礦井通風安全規程、礦井通風安全要點、國家安全生產方面的法規、礦井通風安全災害發生的規律、礦井通風安全風險識別方面的知識以及礦井通風安全風險管理方面的知識,其中礦井通風安全規程、礦井通風安全要點、國家安全生產方面的法規和礦井通風安全災害發生規律是一些基本常識性知識,要求學員對其有一定的了解即可。將礦井通風安全風險識別和礦井通風安全風險管理作為重點培訓內容,礦井通風安全風險識別培訓內容的設計要盡量涵蓋礦井施工過程中所有涉及通風的不安全因素,對每個風險因素進行詳細的講解,提高培訓學員的礦井通風安全風險防范意識,在實際礦井施工過程中能夠準確地排查礦井通風安全隱患。而礦井通風安全風險管理的培訓能夠使培訓學員正確地處置礦井通風安全風險,所以在多元化培訓內容中的課程設計應當以礦井通風安全風險識別和管理作為重點,適當添加一些礦井通風安全基礎知識,形成一個多元化培訓教學內容,下表為礦井通風安全多元化培訓教學內容與課時分配。

表1 礦井通風安全多元化培訓教學內容與課時分配
礦井通風安全培訓過程是培訓學員構建安全意識的過程,若要取得理想的培訓效果,必須要考慮培訓學員的學習風格,設計出合理的教學環境[1]。VHKB 理論將人的學習風格分為聽覺型、視覺性、閱讀性和動覺型四種,所以在對培訓教學環境設計時要將這四種培訓學員的學習風格進行結合,此外還要將傳統教學環境以網絡教學環境向結合,設計一個多元化培訓教學環境。教師將事先設計的培訓內容制作成PPT 多媒體課件,在制作的課件中添加相應的圖片、音樂、視頻、文字,在教學過程中通過投影儀、計算機、電子雙板等設備將制作的多媒體課件進行展示,這種多元化培訓教學環境可以全面調動培訓學員視覺、聽覺、動覺、讀寫興趣,從而提高培訓學員對礦井通風安全知識的學習興趣,讓培訓學員可以更加真實地了解到礦井通風安全相關的內容。此外針對一些距離遠、無法出席的培訓學員,可以利用計算機遠程技術進行線上培訓,比如云端平臺、多媒體教室等。多元化培訓教學環境的設計可以更好的幫助培訓學員完成學習目標,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多元化培訓教學環節分為課前、課中、課后三部分,在課前準備階段,教師需要做好礦井通風安全培訓教學相關準備,在網絡上搜集好與教學內容相關的資源,并將準備好的資料制作成短視頻、預習任務單以及測試題等,通過多媒體教學平臺和系統推送給培訓學員,培訓學員在平臺接收到資料后對即將學習的學習內容進行預習。當學生完成預習后,在多媒體教學平臺上進行預習測試,平臺將會根據教師事先上傳的測試標準答案對學生測試情況進行智能分析和評分,并以學情分析報告的形式發送給教師,教師在多媒體教學平臺上可以清晰地了解學生的預習情況,然后以此為根據有針對性的制定出教學計劃[2]。在預習過程中培訓學員如果對預習資料有不懂的問題,可以在多媒體教學平臺上向老師發私信,及時與老師進行溝通和交流。教師通過課前的準備,更能精準的把握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有助于接下來教學活動的開展。
課中階段是多元化培訓教學模式的核心環節,教師根據課前的教學設計開展接下來的教學活動。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充分發揮出引導作用,避免出現傳統教學模式“一言堂”情況,引導培訓學員對礦井通風安全知識探究學習、小組合作學習,著重突出學生在教學中的主體地位[3]。多元化培訓教學模式課中階段,采用教師講授、問題解答、情景模擬、學生互動等多個教學方法,教師利用教學平臺組織關于教學內容的討論活動,發布課堂學習任務,以小組討論的形式對礦井通風安全重點學習內容進行討論,每組小組派出一人對討論內容進行發表,教師根據小組表現和發表情況對培訓學員給予表揚,訓練培訓學員發現礦井通風安全問題、分析安全風險、安全風險管理的能力。最后,教師要對本堂課的重點教學內容進行總結,并通過多媒體教學平臺將總結內容傳遞給培訓學員,方便學生對課堂上的礦井通風安全知識進行復習。除此之外,教師還可以設計一些情景模擬和互動環節,將常見的、典型的礦井通風安全問題進行實際模擬,在情景模擬過程中將教學內容傳遞給培訓學員,通過這種方式激發培訓學員的學習興趣。
課后,教師根據培訓課堂情況設計課后作業,通過多媒體教學平臺將其推送給培訓學員,教師對培訓學員作業完成情況進行檢查,如果發現問題要及時跟培訓學員交流,將其錯誤進行糾正。培訓學員如果有理解的問題也要與教師進行及時溝通,這樣教師能夠更好地了解培訓學員學習情況,可以有針對性的進行個別輔導,根據教學情況對自己的教學進行總結反思,做好下一次課程的準備,以此形成一套完整的多媒體智慧教學過程。
完成教學后要結合礦井通風安全培訓教學內容,對培訓學員的學習情況進行考核,考核分為筆試、實踐應用以及平時課堂表現三部分,筆試內容為礦井通風安全理論知識,筆試成績占最終考核成績的40% ;實踐考核是通過情景設計,對培訓學員礦井通風安全技能實踐應用能力進行考核,該部分考核結果占最終考核成績的50% ;最后是對培訓學員在課堂中的表現,其中包括問題回答情況、出席情況、紀律情況等,該部分考核結果占最終開合成績的10%。通過以上三部分的考核,全面了解培訓學員是否具備礦井上崗資格,確定培訓學員礦井通風安全意識,如果最終的考核成績超過80 分,即表示礦井通風安全培訓過關;如果最終的考核結果低于80 分,則表示該學員未通過培訓,需要重新培訓,直到達到考核標準即可,以此完成了礦井通風安全多元化培訓教學模式的實踐與探索。
此次結合相關文獻資料,對礦井通風安全多元化培訓教學模式的實踐與探索進行了研究,有利于提高礦井通風安全培訓質量,降低礦井通風安全風險,對礦井通風安全培訓教學活動開展具有一定的參考價值,同時對研究礦井通風安全多元化培訓教學模式具有一定借鑒意義。由于此次研究時間有限,雖然在該方面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但在研究內容方面還存在一些不足之處,今后仍會對礦井通風安全多元化培訓教學模式進行進一步研究,促進采礦企業的未來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