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燕
(沂水縣婦幼保健計劃生育服務中心 山東 沂水 276400)
瘢痕妊娠是指女性行過剖宮產,再次妊娠時,受精卵著床于之前進行剖宮產的子宮疤痕位置[1]。瘢痕妊娠并發大出血,是一種臨床較為多見的癥狀,且其兇險度高[2]。本研究選取我院接受治療的患者60 例為研究的對象,深入分析不同護理方式對患者的療效,詳細內容如下文所所述。
從我院選取2014 年2 月—2019 年2 月期間,接受治療的患者60 例為對象,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將這些患者分為對照組和實驗組,各30 例,所有患者年齡在28 ~40 歲,年齡最長者45 歲,最小者25 歲,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對比,有可比性(P >0.05),可比。
納入標準:①經醫院檢驗診斷確為剖宮產瘢痕妊娠并發大出血;②所有的患者參加本次實驗都是出于自愿,簽署知情同意書;③患者在治病過程中記錄的資料無損壞。排除標準:①合并消化系統的惡性腫瘤、心腦血管和嚴重的肝臟腎臟方面的疾病還有免疫系統疾病;②合并認知障礙、糖尿病或對實驗無法積極配合的患者。
對照組患者采用常規的護理方式完成日常的護理工作,即保持患者房間的舒適,術前交叉配血,抗生素皮膚試驗,術后保持會陰部清潔,必要的飲食指導,拔出尿管后叮囑患者盡早下床活動預防并發癥發生并解決患者在護理中產生的問題。在護理的過程中實時監測患者的生命體征變化,并注意觀察患者精神狀況及陰道流血情況。嚴密觀察病情變化,及時發現可能的感染及并發癥等狀況。出現異常,及時的告知醫師處理,保證患者的生命安全。
實驗組患者則實行綜合護理干預方法,除常規的護理手段外,制定了嚴謹細致的的護理及健康教育計劃,主要側重于以下幾個方面進行:(1)術前準備:嚴格落實責任制整體護理模式,要求責任護士在手術開始之前詳細的了解患者的身體狀況及心理狀態,為患者及家屬講解疾病的基本知識,此次手術的必要性及術后需家屬提供的必要照護,提高患者及家屬對治療護理的認知水平,減輕其心理壓力; 幫助患者及家屬準備生活必需品,如衛生棉墊、洗漱等; 加強人文關懷,責任護士陪伴患者至手術室交接,進一步緩解患者的緊張情緒。(2)術畢回病房后20min 即按摩雙下肢并協助床上翻身2h/1 次,病情平穩后即鼓勵并幫助患者帶尿管下床活動以促進腸蠕動的恢復及預防深靜脈血栓形成;術后每日兩次會陰擦洗直至出院,預防尿路感染,增加患者舒適度;嚴格按分級護理要求巡視病房,及時發現問題并處理,給予患者及家屬力所能及的生活上的幫助。(3)急救護理:做好應急預案的管理,對部分周圍靜脈充盈不理想的患者,術后停止輸液后仍保留一路靜脈輸液通道至少2 天以應對突發狀況。(4)關注患者及家屬的心理健康:因本次妊娠不符合預期、對手術及術后生育能力不確定性的擔憂,患者及家屬會產生沮喪、焦慮不安及恐懼心理,使得在治療護理的過程當中無法很好的配合。護士應根據患者的接受度及疾病對具體情況對其進行科學的心理疏導。進行溝通交流時應注意安撫患者的情緒,幫助患者建立戰勝疾病的信心。(5)疼痛管理:正確評估患者,針對病人的個體差異,采用不同的方法緩解疼痛,如分散注意力、遵醫囑給予鎮痛藥、應用鎮痛泵等,注意觀察止痛效果。(6)出院指導:制定個性化的健康教育溫馨提示卡,針對出院之后使用藥物、飲食、個人衛生、性生活方面及復診時間等做詳細說明。
觀察記錄兩組患者在護理結束后平均手術用時、手術完成后的排氣用時、平均住院日以及患者對護理方式的滿意程度,進行比較。
使用SPSS22.0 統計軟件進行數據統計分析,計量資料用(±s)表示,組間比較實行t 檢驗,計數資料用率(n/%)表示,組間對比進行χ2檢驗,P <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比較實驗組和對照組患者平均手術用時、術后排氣用時、平均住院日,實驗組患者在護理過程當中的每一項數據都會顯著的優于對照組,組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平均生產用時、術后排氣用時、住院平均花時對比(±s)

表1 兩組患者平均生產用時、術后排氣用時、住院平均花時對比(±s)
分組n平均手術用時(min)術后排氣用時(h)平均住院日(d)實驗組3025.±13.12±11.232±3.47對照組3038±19.3021±14.235±3.88 t-3.0602.7193.157 P-0.0030.0090.003
觀察發現實驗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會明顯的優于對照組患者,組間差異存在統計學意義(P <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對護理方式的滿意程度比較[n(%)]
近年來,女性選擇剖宮產的頻率越來越高,使得瘢痕妊娠的發生概率也隨之增長[3]。由于患者的子宮還留有之前的瘢痕,留有瘢痕的地方常常會有較小的裂隙,其宮腔和黏膜層連接的不是很完整,肌肉層之間更是存在縫隙[4]。胚胎如果剛好在醫生之前在子宮開的口子的附近著床,很容易導致患者的子宮發生破裂或大出血狀況[5]。患者一旦在剖宮產瘢痕妊娠過程中發生大出血現象,對患者的生育能力、生命健康安全都會產生較大的影響[6]。對該疾病患者進行及時有效的治療以及合理的護理干預方式,能夠使得患者發生大出血的概率變少,降低該疾病的致死率[7]。臨床方面一般是選擇常規的護理方式對患者進行護理干預,但其臨床護理效果不是很令人滿意,該護理方式無法很好的滿足患者在治療過程中的需求,有一定的局限性。
綜合護理方式逐漸更多的用于臨床方面對患者的干預[8]。該護理干預方式有一定的科學理論基礎,在護理判斷的指示下,按照事先想好的干預方法對患者進行一系列的護理措施。護理人員根據患者自身的具體狀況,為其制定適合的護理方案。對其進行科學的心理幫助,協助患者克服因妊娠階段特殊的生理特點而產生的焦慮、不安等情緒,使得患者能夠對自己提高信心,從而達到能夠有效的提高患者的心理素質,使得患者在治療的過程中更積極的配合的目的。該護理干預方式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患者的護理治療成效,使得其治療的效果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讓患者對護理的滿意程度更高。
本研究選取患者60 例為研究的對象,發現實驗組患者在護理過程當中的平均手術用時、術后排氣用時、平均住院日、護理滿意度都會顯著的優于對照組患者(P <0.05),兩組患者之間的組間差異存在統計學方面的意義。對患者使用綜合護理干預的方式可以得到較為顯著的治療效果,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患者的護理滿意程度,有利于患者健康的恢復。
綜上所述,對剖宮產瘢痕妊娠并發大出血患者使用綜合護理干預方式其臨床治療效果明顯,有效的提升了患者對護理的滿意程度,有利于患者的后續健康恢復,適合臨床治療方面的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