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杰
當前我國實行的《結核病分類WS196-2017》標準將結核病患者分為活動性肺結核、非活動性肺結核、結核分枝桿菌潛伏期感染三大類。據WHO 的報道數據顯示,全球范圍內活動性肺結核感染患者數量為2000 萬,每年因肺結核病死亡患者數量高達300 萬人,每年新發肺結核患者約為800~1000 萬人次[1]。且截止目前,臨床并未明確結核病的發病機制,亦未能完全闡明人體對結核感染的免疫機制。但有相關研究表明結核病的發生過程實質上是宿主免疫細胞與結核分枝桿菌相互作用的復雜過程,免疫功能紊亂后可導致結核分枝桿菌的體內擴散,引發結核病。本文基于此,分析T 細胞、NKT 細胞與NK 細胞在肺結核患者外周血中的表達與臨床意義,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2018年7月~2019年12月收治的60例肺結核患者作為研究組,其中男38例,女22例;年齡19~64 歲,平均年齡(40.68±7.94)歲;初治肺結核43例,復治肺結核17例;病情嚴重程度:輕癥17例,中癥24例,重癥19例。另選取本院同期60例體檢健康者作為參照組,其中男36例,女24例;年齡20~66 歲,平均年齡(40.75±8.89)歲。兩組性別、年齡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肺結核患者納入標準:患者均伴有不同程度咳嗽、胸悶、咳痰等基本癥狀,經痰抗酸桿菌涂片證實為肺結核,胸肺部X 線可見肺部病灶。參照組納入標準:近期均無結核病患者接觸史;胸肺部X 透視結果正常;結核菌素試驗為陰性或弱陽性。排除標準:糖尿病患者;免疫系統缺陷患者;良惡性腫瘤疾病患者;非結核分枝桿菌感染患者。兩組研究對象均知情并自愿加入本次研究。
1.2 檢測儀器及方法 本次所用試驗儀器為美國Becton Dickinson 公司生產的Accuri C6 型流式細胞儀,CD3-FITC/CD(16+CD56)-PE 雙標記單克隆抗體。分別取兩組空腹狀態下外周靜脈血3 ml,置于肝素鈉抗凝管中待檢,使用CD3-FITC/CD(16+CD56)-PE 抗體進行熒光標記,室溫反應20 min。溶血試劑為OptiLyse C 溶血素,使用PBS 洗滌重懸細胞。后采用EPICS XL System II TM 分析系統分析前向散射及側向散射細胞分群。
1.3 觀察指標 對比兩組外周血T 細胞、NKT 細胞與NK 細胞表達水平;研究組輕癥、中癥、重癥患者外周血T 細胞、NKT 細胞與NK 細胞表達水平;初治及復治肺結核患者外周血T 細胞、NKT 細胞與NK 細胞表達水平。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8.0 統計學軟件對研究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表示,采用t/F 檢驗;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外周血T 細胞、NKT 細胞與NK 細胞表達水平對比 參照組外周血T 細胞、NKT 細胞與NK 細胞表達水平分別為(53.89±8.02)%、(2.03±0.22)%、(3.95±0.36)%;研究組外周血T 細胞、NKT 細胞與NK細胞表達水平分別為(54.67±7.94)%、(7.58±0.46)%、(4.02±0.41)%。兩組外周血T 細胞、NK 細胞表達水平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t=0.535、0.994,P=0.593、0.322>0.05);研究組外周血NKT 細胞表達水平高于參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t=84.311,P=0.000<0.05)。
2.2 研究組輕癥、中癥、重癥患者外周血T 細胞、NKT 細胞與NK 細胞表達水平對比 輕癥患者外周血T 細胞、NKT 細胞與NK 細胞表達水平分別為(42.17±6.25)%、(7.74±0.72)%、(3.85±0.41)%;中癥患者外周血T 細胞、NKT 細胞與NK 細胞表達水平分別 為(51.36±6.78)%、(7.55±0.69)%、(4.16±0.52)%;重癥患者外周血T 細胞、NKT 細胞與NK 細胞表達水平分別為(62.43±7.16)%、(8.03±0.64)%、(4.02± 0.38)%。輕癥、中癥、重癥患者外周血T 細胞表達水平對比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F=40.647,P=0.000<0.05);輕癥、中癥、重癥患者外周血NKT 細胞、NK 細胞表達水平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F=2.622、2.368,P=0.081、0.103>0.05)。
2.3 研究組初治及復治肺結核患者T 細胞、NKT細胞與NK 細胞表達水平對比 43例初治肺結核患者T 細胞、NKT 細胞與NK 細胞表達水平分別為(51.40±6.29)%、(7.65±2.07)%、(4.08±1.13)%;17例復制肺結核患者T 細胞、NKT 細胞與NK 細胞表達水平分別為(62.95±7.11)%、(7.31±2.14)%、(3.79± 1.09)%。初治、復治肺結核患者外周血T 細胞表達水平對比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t=6.177,P=0.000<0.05);初治、復治肺結核患者外周血NKT 細胞與NK 細胞表達水平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t=0.560、0.919,P=0.578、0.362>0.05)。
T 細胞是機體免疫應答功能的重要細胞成分,亦是淋巴系統免疫功能的執行者。NKT 細胞是細胞表面具有T 細胞受體、NK 細胞受體的特殊T 細胞亞群,發揮著抗感染、抗腫瘤及免疫調節等功能。臨床報道稱,T 細胞受體及NK 細胞受體雖為NKT 細胞的表型指標,但NKT 細胞是相對較為復雜的異質性群體。從細胞免疫學角度分析來看,結核桿菌為胞內寄生菌,對該類結核桿菌清除過程亦依賴于細胞免疫,且基于細胞免疫的過繼免疫療法是當前結核病研究的全新領域。
NKT 細胞的特征表現為T 細胞受體基因表達的恒定性及細胞因子產生的迅速性,且現代研究表明活化的NKT 細胞多伴有T 細胞及NK 細胞活化,對免疫應答具有重要影響[2]。本次研究結果顯示:研究組外周血NKT 細胞表達水平(7.58±0.46)%高于參照組的(2.03±0.22)%,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t=84.311,P=0.000<0.05)。該結果證實NKT 細胞表達升高是肺結核患者免疫功能異常的特征表現之一,可為臨床進行潛伏期感染及活動性肺結核的定性診斷提供參考依據。CD8+T 細胞在抗結核免疫過程中發揮重要作用,可識別靶細胞抗原并促進CD45Rlo CD8+細胞增殖,在溶解喪失免疫活性的巨噬細胞釋放活化吞噬細胞。而多數情況下結核菌可對CD8+T 細胞的免疫反應啟動機制產生抑制,且NKT 細胞可加速樹突細胞成熟[3]。
T 細胞主要通過Th1 產生γ-干擾素(IFN-γ)及CD8+T 細胞滅殺結核菌[4],在本次研究中,兩組外周血T 細胞表達水平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分析其主要原因可能有以下兩點:①同非結核菌感染的檢查體檢者相比,肺結核患者CD4+T 細胞表達降低,同時CD8+T 細胞表達增加,而本次研究所測定的為T 細胞亞群變化總和,造成其同健康體檢者水平相當。②外周血T 細胞并未完全代表病灶局部變化、初診患者T 細胞水平偏低。本次結果亦表明,輕癥、中癥、重癥患者外周血T 細胞表達水平對比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F=40.647,P=0.000<0.05),重癥患者外周血T細胞表達水平明顯高于中癥、輕癥患者,說明T 細胞表達水平與疾病嚴重程度呈正相關,但NKT 及NK 細胞表達水平無明顯差異。且初治、復治肺結核患者外周血T細胞表達水平對比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t=6.177,P=0.000<0.05),復治肺結核患者外周血T 細胞表達高于初治肺結核患者,提示致敏細胞反復暴露于病原菌后增生反應增強,且復治肺結核患者免疫反應涉及T 細胞各亞群,并非均局限于單一CD4+T 細胞,可將其用于肺結核患者病情嚴重程度的區分劃定及預后情況的判定,亦可助于了解患者治療后復發情況[5,6]。
綜上所述,NKT 細胞、T 細胞是誘導結核菌特異性免疫的主要因素,亦是細胞免疫的重要組成部分,借助外周血NKT細胞可有效進行肺結核疾病的定性診斷,而T 細胞檢測則可輔助進行不同類型及不同嚴重程度肺結核的區別診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