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電網有限公司離退休工作部主任、黨委副書記 鄭云安
國有企業退休人員社會化管理是黨中央、國務院完善社會保障體系,提升公共管理服務水平,深化國企改革,加快剝離國企辦社會和解決歷史遺留問題的重大決策部署。2019年3月,中辦、國辦印發《關于國有企業退休人員社會化管理的指導意見》(下稱中央19號文件),明確“2020 年年底前,集中力量將國有企業尚未實行社會化管理的退休人員移交街道和社區實行社會化管理”。國有企業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推進退休人員社會化管理工作取得重要成果,截至2020年底,我國國有企業退休人員社會化管理主體任務已全部完成。
社會化管理工作任務完成后,很多人有許多疑問,如退休人員管理工作還有沒有事情做?關心關愛老同志工作還要不要開展?老同志余熱發揮還有沒有渠道?這些問題都成為企業社會化管理條件下國企必須認真面對思考的重要課題。本文在梳理我國退休人員社會化管理發展進程及存在問題,認真學習研讀中央19號文件的基礎上,結合國家電網有限公司工作實際,就如何做好社會化管理條件下離退休工作提出有關思考。
國有企業退休人員社會化管理是指職工辦理退休手續后,其管理服務工作與原企業相分離,社會保障待遇實行社會化發放,人員移交街道和社區實行屬地管理,由社區服務組織提供相應的管理服務。這一改革始于上世紀末,已經經過了20 多年的探索實踐,這項改革探索自上世紀90 年代開始,經歷了一個漸進的過程:
一是推進養老金社會化發放。1995年,國務院印發《關于深化企業職工養老保險制度改革的通知》,1999 年黨的十四屆五中全會通過了《關于國有企業改革和發展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提出2002年基本實現養老金社會化發放。
二是初步實施退休人員社會化管理。2003年6月,中辦、國辦印發《關于轉發勞動和社會保障部等部門〈關于積極推進企業退休人員社會化管理服務工作的意見〉的通知》,企業退休人員社會化管理全面啟動。
三是全面深化推進社會化管理。中央19 號文件印發后,截至2020 年12 月底,國資系統監管企業管理服務的1390多萬退休人員社會化管理主體任務已全面完成。其中,國家電網有限公司49.4萬退休人員順利移交至街道社區管理,完成退休人員社會化管理任務的99%以上。
退休人員社會化管理取得積極成果的同時,也存在的一些需關注的突出問題,諸如:一些地方和企業對中央19號文件精神認識不全面、落實不到位;大部分地方的街道社區機構、人員等管理服務力量能力不夠強,基礎設施條件不完善;很多中央企業分布在全國各地,各地相關政策和具體移交要求不一致,后續很多工作和遺留問題需要處理等等。
中央19 號文件明確要求,社會化后企業要繼續加強黨建共建、活動聯辦、場所共用、走訪慰問、情況通報等工作,采取多種方式使老同志能了解企業改革發展情況、提出意見、發揮余熱。因此,退休人員社會化管理移交,絕不能“一交了之”,要提高政治站位,順應時代要求,深化思想認識,進一步增強做好社會化管理形勢下離退休工作的主動性和責任感,不斷探索實踐服務管理的新途徑新辦法。
習近平總書記對老同志始終滿懷深厚感情,對離退休工作歷來高度重視,新形勢下做好企業離退休工作,是堅決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認真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老干部工作重要論述和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充分彰顯國有企業“大國重器”“頂梁柱”責任擔當的具體體現。
廣大老同志具有豐富的經驗智慧、專業優勢和人生閱歷,是我們黨執政興國的重要資源,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重要力量。企業要把老同志蘊藏的這些優勢資源傳承好、發揚好、利用好,靈活運用各種活動載體,鼓勵他們繼續為國家建設、社會進步、企業發展注入源源不斷的正能量。
離退休人員做出的歷史貢獻,我們永遠不能忘記。要落實好國務院國資委提出的合規待遇不降低、服務水平有保障、感情紐帶不會斷“三個定心丸”,為老同志安享幸福生活創造條件。
社會化移交前多數企業特別是服務管理做得比較好的中央企業,老同志思想上普遍擔心社會化管理后待遇水平、服務保障會降低。同時,目前很多街道社區的服務保障能力客觀上與原企業有一定差距。面對這些問題,企業有責任妥善解決移交遺留問題,使各項工作有序銜接。
新形勢下,企業離退休工作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全面落實國務院國資委部署要求,穩中求進、積極作為,不斷鞏固退休人員社會化管理移交成果,確保有序銜接、平穩過渡;堅持社會化管理方向,積極適應新形勢新要求,探索建立企業、街道社區和老同志之間的溝通對接機制,通過“雙服務、雙關愛”,形成政府主導、企業配合的服務管理工作模式,努力提高企業離退休人員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離休干部是黨和國家的寶貴財富,為新中國解放、建設發展做出過重大歷史性貢獻,要倍加珍惜為企業離休干部服務的機會,從離休干部的實際需求出發,最大限度提升離休干部滿意度,健全和完善離休干部服務保障機制,落實好各項待遇政策,做到“一人一策”,竭盡所能提供親情化個性化多樣化服務,確保政治生活待遇落實到位,照顧好他們的晚年生活。
積極創造條件,加強與街道社區的對接合作,采取與社區簽署結對共建協議、開展線上黨建活動、合作建設活動項目等方式,開展好退休人員黨建共建工作。通過建立情況通報、參加重要會議和活動等制度,確保老同志政治待遇不受影響。圍繞黨和國家大事要事,引導老同志珍惜光榮歷史、永葆政治本色,自覺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動上與中央部署要求同頻共振、同步前行,做到“兩個維護”。
妥善分類處理退休人員統籌外費用,對企業退休人員原享有的補充醫療保險、醫療互助幫困等相關待遇仍按原渠道解決好,確保待遇水平不降低。協助街道社區做好服務管理工作,引導老同志利用社區力量、社區資源享受服務。開展常態化關心關愛活動,繼續做好走訪慰問、健康體檢、生病探望、困難幫扶、臨終關懷等工作。建立特殊群體幫扶機制,對重病、高齡、失能、失獨等特殊困難老同志進行幫助。通過舉辦退休儀式、制作紀念冊(章)等方式,向老同志傳遞深厚感情。建立常態化移交機制,做好新退休人員隨退隨交。高度重視老同志信訪穩定工作,妥善處理好歷史遺留問題。
充分發揮老同志的政治優勢、經驗優勢和威望優勢,深化增添正能量活動,組織引導老同志講好中國故事,傳承好黨的優良傳統,模范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做好關心下一代工作;采取專題調研、座談交流、意見征詢等形式,組織引導老同志繼續為企業改革發展建言獻策、發聲發力;鼓勵和支持老同志通過調解矛盾、宣講教育、志愿服務等方式,積極參與社會治理、基層治理,協助社區黨組織做好群眾工作,維護和諧穩定大局。結合實際,通過老年大學、老年社團等方式,繼續組織老同志開展具有企業特色的文化活動。推動信息化、精準化與離退休工作深度融合,繼續建好用好離退休服務管理信息系統、公眾號、微信群等載體平臺,為老同志了解企業情況、開展學習教育、豐富文化生活、參與組織活動等提供支撐。
離退休工作政治性、政策性很強,服務的對象是一個政治經驗、人生閱歷都很豐富的特殊老年群體。在社會化管理新形勢下要繼續做好這項工作,必須保持思想不松懈、工作不松勁。目前,隨著退休人員實現社會化管理,一些單位對離退休工作部門進行了機構撤并、職能劃轉和人員分流安置。對此,一方面,各單位結合各自實際,可以適時對機構和隊伍進行適當調整,也可以在過渡期內保持相對穩定,但不管機構怎么變,離退休服務管理的基本職責不能變,必須確保老同志的事情有人管、服務不斷線。同時,要妥善安置好工作人員,注意保留業務骨干。另一方面,要著眼時代發展和事業需要,不斷探索實踐新形勢下離退休工作機制、工作模式、方式方法,確保各項工作有序開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