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應花 劉慧芳 唐曉艷
(江西省安遠中等專業學校,江西 安遠 342100)
我們充分發揮教學平臺優勢,組成線上線下混合式社區,利用平臺開展團隊學習,調動學習的積極性,提高教學效果。
我們選擇了支持一屏三端、主題討論、詞云、舉手等功能的學習通作為線上教學平臺,學生課堂學習氣氛活躍,平臺評價及時對學生進行激勵提高課堂教學效果。團隊在學習通平臺上建設了思政課程,完善了微課、視頻、試題等教學資源,并在學習通上建立學習通班級,采用分小組任務驅動式教學法開展教學,學生能隨時隨地根據學習需要自主學習視頻,提高學習效果。
課前課后,團隊適時在學習通上發布任務點等,引導學生學習、討論、練習、考試、答問,平臺記錄學生的實時學習行為,教師通過大數據的分析進行教改,提高教學效果。
在案例 “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共建美麗中國”這一講中,有一個環節是招聘校園環保志愿者。我們知道,實踐出真知,只有真正地參與與體驗,才能內化于心,外化于行。那么,在上課前,我們就在平臺上發布了一個體驗任務:尋找校園里的不文明、不環保畫面(如:亂扔垃圾、垃圾不分類、大量使用一次性餐具、使用塑料袋……),將畫面拍攝下來并上傳到學習通平臺,然后圍繞這個畫面中的行為的危害性在平臺展開自由討論。在自由討論的基礎上,上課時引導學生爭當校園環保志愿者。有了線下的調查,線上的討論,環保理念更加深入學生心中,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達到了預期的效果。
在教學中,利用豐富的網絡資源,非線性組織教學信息,培養學生的多角度思維。非線性指的是信息內容為超文本方式進行組織,內容是非線性的,教學時根據學生的學習需求進行跳轉、重組等,有利于學生的多角度思維,多種方式學習,實現按需學習。
本專題教學中,比較多地使用到了學習強國中的信息,以達成教學成效。比如:在講授國家安全內容時,在教學中聯系時事,鏈接兩會內容——外交部部長王毅答記者問。讓學通過觀看學習強國的視頻,思考并回答記者的提問,如:1.今天的中國不是百年前的中國。2.要捍衛國家的主權和尊嚴及辛勤勞動成果,國家必須強大起來,青年更應自強。通過學習和思考,激發學生樹立強國志。諸多此類學習強國上的信息鏈接,不僅講授了國家安全的知識點,也培養了學生關心國家大事、關注時事,關心祖國的前途和人類的命運的思維方式。
運用VR虛擬現實技術交互式的三維動態視景和實體行為的仿真,學生能進行沉浸式學習,經歷多樣化的學習過程,給學生帶來視覺享受,激發學生學習熱情,并啟發思考,提高教學效率。
當前環境下,抖音資源是師生都很容易觸碰到的資源,短小精悍的抖音視頻,也是特別好的政治課素材。重組素材,討論素材,總結歸納內容傳達的內涵,可以實現師生民主地交流與互動。
在案例“文化自信、傳統文化”內容的學習中,師生共同提供李子柒相關的抖音視頻,課上,師生平等、民主地交流與互動,認識到視頻中不論是尊老敬老的“孝道”文化、真實古樸的“農耕”文化,還是順應時代的“品牌”文化都無不彰顯了國人骨子里的文化自信,只有熱愛生活,活出中國人的精彩與自信,才更有文化輸出的自信力、號召力、影響力。通過李子柒的勵志故事,引導學生培養文化自信。
政治課重在引導學生通過親歷某種情境或事件,獲得直接的認知和情感經驗,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抽象的理論知識,加深學生對社會、職業的認識與理解,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
然而,親歷并不代表認知、理解和學會。而我們將某些親歷事件、情境用視頻記錄下來,在教學時進行回放和討論,卻能獲得認知,起到很好的激勵效果。
本案例在“建設美麗中國”內容教學中。通過拍攝正反面素材,如:環保志愿者行動,亂扔垃圾行為,亂倒剩飯菜行為,學生自覺進行垃圾分類行為……課堂上對視頻進行點評、討論,獲得認知,受到正面行為的激勵,進而開展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踐行綠色行動,建設美麗中國的教育,效果較好。
在案例“優先發展教育”內容的學習中,針對電商專業的學生,我們選取了化繭成蝶當上職業主播——我們學校電商專業的畢業生曾某某同學因職業教育改變命運的故事。曾某某同學家境貧寒,身有殘疾,在國家助學金等各項優惠政策的幫扶下,完成學業,并頑強拼搏,走上創業道路,多個媒體報道過他的事跡。我們回放了曾某某同學在學校刻苦實踐的活動視頻。引導學生充分認識到勞動沒有高低貴賤之分,樹立崇尚、尊重勞動的意識,弘揚勞動精神,從而熱愛所學專業。
總之,隨著現代信息技術的迅猛發展,信息技術與思政課深度融合勢在必行。教無定法,貴在得法。因地制宜,思政課教學中合理選擇信息化策略,必將提高中職育人的實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