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華城
(福建省連城縣第一中學,福建 龍巖 366200)
根據《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公布,當代學生必須具備基礎的信息知識,深入學習信息化課程,增強信息意識、計算思維、創新能力、信息責任等,這對未來發展具有重要的奠基作用。與此同時,信息處理能力的強弱直接關系著學生未來生活與學習的質量。因此,教師要設定教育教學目標,明確核心素養培育的標準,開展豐富的計算機實操訓練,著重提高學生的信息素養,以便學生在日常學習和生活中更好地解決問題,適應現代信息化社會環境,取得良好的發展。
信息技術學科核心素養主要代指是學生學習時所產生的思維或有利于自身發展的學習能力,而信息意識、計算思維、數字化學習等是核心素養的重點組成部分。信息意識是指學生自主挖掘查詢所需要的信息,并進行高度的整理概括,辨別其中信息的正確性;計算思維是學生對產生問題進行深入思考并解決,所形成的一系列的思維活動,具有系統化的特性;數字化學習與創新是學生利用基本的數字化資源和工具,有效開展信息技術學科學習,創造性地解決現實問題,高效完成練習任務,形成創造性能力,它不局限于特定的學科類別。這幾個核心要素相互依托、相互滲透,是促進學生信息素養提升的關鍵,教師要深層次分析,采取針對性的教學計劃,保障學生的全面發展。同時,教師還需根據高中生身心發展特點,設計制作一些實操性強的作業任務,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深刻理解并運用信息技術知識,有效解決一些疑難問題,提高教學質量。
在目前的高中教學中,信息技術課程普遍不受學校重視,隸屬于副課體系,占比較低。其次,普遍教師只注重理論知識的講授,忽視了學生實踐能力的培育,導致教學失衡。在課程知識講解中,更多采用的是板書,缺乏相應的教學設備,學生不能深刻的領悟運用,這些條件直接導致學生課程學習的落后。
高中信息技術學科核心素養是學生個人能力價值的集中體現,其中信息意識、計算思維、數字化學習是關鍵。在高中信息技術課程教學中,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個性化特點,采取項目式教學法,明確“UMU”的中心地位,構建網絡在線教學平臺,引導學生線上練習操作,掌握基本的計算機技能。在新課程改革背景下,教師要重構課堂教學組織形式,創設數字化學習情況,設立探究性板塊,把握項目學習的實質,進而培育學生核心素養,實現教學目標。
基于項目學習模式的特點,開展探究性活動之前,教師必須題設相應的問題,有序組織學生發現、解決并統一組織學生到機房登入“模擬測試軟件”,完成線上測試考題,了解學生對信息技術知識的掌握程度。例如,在小區車輛收費系統項目的學習中,為了讓學生有真實的感受,教師可以讓學生自主運用編程語言設計,并參照網絡教學視頻中的操作步驟來檢驗,看算法設計是否存在問題。又如,針對算法和程序設計,以“水仙花數”為例,教師要明確基本的探究性步驟“算法描述、數學建模、算法流程圖繪制、代碼編制、上機調試”,讓學生自行操作。課后,教師可以布置任務《中國建筑的特征》課件設計制作,首先學生可以先從各大網站中查詢相關的信息資料,如圖片、視頻,并借助word進行初步編輯,而后轉換成PPT格式,自由添加3D動畫和頁面排版,教師要給予一定的建議和幫助,促使學生形成數字化學習創造思維。
在高中信息技術教學中,教師要設計豐富的活動,著重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與計算能力,從而高效地解決問題。基于新課程改革與“UMU”教學體系,教師要搭建網絡教學平臺,指引學生深入地探究計算機知識。
比如,在《網絡基礎》教學中,教師可借助老機房構建網絡實驗室,合理組織教學內容,設計“主機安裝”“組建小型局域網”“網絡故障排查”等主題學習活動,組織學生學習網絡基礎知識,參與主題活動實踐,引導學生從問題入手,如分析硬件連接、軟件配置等常見網絡故障,探索解決辦法。教師可以讓學生以小組的形式來完成以上任務,首先需要先拆分主機的零部件,了解各區域的組織,而后檢查局域網的各類線路,重新測試。或者,教師可以在網絡學習平臺“智慧云”中開展計算機技能比拼大賽,鼓勵學生主參與創作實踐,提升個人能力。另外,針對Excel表格等基礎操作時,教師要合理利用智慧教室的信息技術設備,如投影儀、電子白板等,一對一指導學生練習;對基礎較差的學生,教師可以制作一些教學小視頻,幫助學生強化訓練力度。在學習完知識后,學生可以自主設計制作一些值日表,充分體現個人信息技術能力。
綜上所述,高中信息技術課程對培養學生信息意識、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要靈活運用“UMU與項目學習”教學模式,創建網絡在線學習平臺,便于學生實踐訓練,提升電腦操作水平,實現信息意識的良好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