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澤宇 王健敏
風濕病是臨床較為常見的一類炎癥病變,屬于關節性疾病,患者患病后機體骨骼、肌肉、血管以及結締組織均可能受到侵襲[1]。老年人由于年齡較大、自身免疫力下降,比其他年齡群體更容易患有風濕病,并且老年風濕病患者普遍具有病程長、進展緩慢、病情反復等特點,會嚴重降低老年患者的生活質量[2]。關節炎是風濕病患者最常見的一類臨床表現,在炎癥的影響下,患者會感到明顯的疼痛,嚴重者還可能出現關節畸形等癥狀[3]。目前,臨床上對于老年風濕病患者主要采取保守治療措施,以對癥西藥治療為主,雖然可以一定程度上緩解患者的病癥,但整體效果并不理想。本研究即選擇我院2019年1月—2020年1月收治的風濕病老年患者80例,就中西醫結合治療方案的臨床效果進行分析,現匯報如下。
1.1 一般資料選取2019年1月—2020年1月于我院接受治療的風濕病老年患者80例,按隨機數字表法分組,隨機分為2組即研究組和對照組。對照組患者共40例,患者男女比例21∶19;最小年齡61歲,最大年齡79歲,平均年齡(68.53±6.85)歲;平均病程(5.84±1.04)年。研究組患者共40例,患者男女比例23∶17;最小年齡60歲,最大年齡80歲,平均年齡(67.38±6.84)歲;平均病程(5.71±1.13)年。2組患者年齡、性別分布、病程長短等基線資料對比,差異不存在統計學意義(P>0.05),可進行統計學對比。本研究由我院倫理委員會審核批準,80例患者了解本組研究全部內容,并在知情同意書上簽字。
1.2 納入與排除標準納入標準:①所有患者均經臨床診斷確診為風濕病;②所有患者治療前無中藥服用史和非甾體類消炎藥史;③對于治療選取藥物,無過敏史。排除標準:①臟器功能嚴重障礙患者;②認知功能嚴重障礙患者。
1.3 治療方法對照組患者行常規西藥治療方案,給予患者雙氯芬酸鈉緩釋片治療。雙氯芬酸鈉緩釋片(國藥準字H20010604,上海信誼藥廠有限公司生產),口服用藥,每日2片(150.0 mg)。研究組患者行中西醫結合治療方案。研究組患者西藥治療部分與對照組患者一致。在西藥治療基礎上,研究組患者接受本院自擬中藥湯劑治療。處方如下:薏苡仁20 g,川芎10 g,木瓜10 g,獨活10 g,懷牛膝10 g,桂枝10 g,羌活10 g,川烏8 g,甘草6 g,馬錢子6 g。如果患者風濕病有明顯疼痛感,可以加乳香10 g,沒藥10 g;如果患者寒證明顯,可以加附子10 g,吳茱萸10 g;如果患者濕熱證明顯,可以減去藥方中的川烏,加知母10 g,石膏20 g。中藥湯劑每日1劑,每日早晚服用1次。 2組均以4周為一個療程,2組患者均接受2個療程的治療。
1.4 觀察指標①對比2組研究對象的治療總有效率。顯效:治療后,患者關節疼痛等臨床癥狀得到顯著改善;有效:治療后,患者關節疼痛等臨床癥狀有所改善;無效:治療后,患者關節疼痛等臨床癥狀無變化,或發生惡化。有效率加顯效率即為治療總有效率。對比2組患者治療前后的生活質量評分變化情況。生活質量評分由生活質量量表進行評估,患者最終得分越高,表示生活質量水平越高。
2.1 2組患者治療總有效率對比研究組治療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2組患者治療總有效率對比 (例,%)
2.2 2組患者治療前后生活質量評分對比研究組治療后各項生活質量評分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2組患者治療前后生活質量評分對比 (例,
風濕病是臨床較為常見的一類慢性關節性疾病。現代研究表明,風濕病的發病與人體自身免疫力和體質有著緊密的聯系,體質越弱、免疫力越低,越容易出現風濕病[4]。老年人由于年齡增加,自身免疫力下降明顯,體質較弱,因此老年人群體是風濕病的高發群體[5]。風濕病以關節炎為主要的臨床癥狀表現,隨著疾病的惡性發展,不僅可能造成關節活動性障礙,還可能導致患者關節畸變等嚴重后果,嚴重降低患者活動功能和生活質量[6]。同時,疼痛也是風濕病的一個重要臨床表現,并且疼痛會隨著病情的加重不斷加劇,這也會直接增加患者的痛苦,降低患者生活質量[7]。目前,針對老年風濕病患者的治療,以西藥對癥治療為主,包括給予患者消炎止痛藥物治療等。這些治療措施雖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緩解患者的病癥,減輕患者的疼痛,但從長期療效來看,治療效果并不理想,客觀存在著患者耐受性差、并發癥多等問題。中醫藥是我國傳統文化的瑰寶,是先民智慧的結晶,與單一的西藥治療相比,中醫治療除對癥治療外,更加注重患者身體機能的增強和協調,因此對老年風濕病患者行中西醫結合治療方案,對于提高臨床療效具有獨特的優勢[8]。
在中醫理論中,風濕病屬于“痹證”范疇,以素體虛弱、臟腑虧損為主要病因,具體來說,患者體內有痰濁,受濕熱影響,導致機體出現營衛不和,致使四肢、經絡、皮膚調養失和,最終出現腫脹、疼痛等風濕病癥狀[9]。風濕熱毒是風濕病的基本發病機理。本研究中,研究組患者在常規西藥治療方案基礎上,行中西醫結合治療方案,通過本院自擬的中藥湯劑進行中醫治療。本組方劑的主要功效是清熱消腫、活血止痛、祛風除濕。方劑中的薏苡仁、木瓜具有祛濕健脾的功效,并且具有良好的利筋骨作用;羌活、獨活和川芎則具有良好的止痛和祛風濕的功效;桂枝、懷牛膝具有通經絡、利關節的功效;馬錢子具有消腫痛的功效。以上多種藥物聯合使用,可以達到理想的祛風通絡、消腫止痛的作用。另一方面,從以上分析可知,風濕病的發生與患者的身體素質和臟器功能有著緊密的聯系,上述藥方中包括附片等藥材,具有溫陽益氣、利濕泄邪、益腎填精的功效,對于風濕病患者可以起到養血和血、暢筋骨、利關節、滋陰補腎的療效,通過增強患者體質,達到更理想的治療效果[10]。中醫證型并不是固定不變的,相反是一個動態變化的過程,在病程的不同時期證型會發生相應的改變,就老年風濕病患者而言在疾病中后期以肝腎兩虛較為常見,急性期可見虛實夾雜的表現,在臨床治療過程中要辨證用藥。對于風濕性關節炎,中醫治療有著悠久的歷史,也積累了許多寶貴的經驗,這些經驗可以幫助醫師在治療中更好地針對病例特點對證下藥,進而更好地斬斷病根,促進患者康復。中西醫結合治療方案可以真正實現標本兼治的目的,整個治療過程安全、無痛苦,療效確切,不會造成其他并發癥,中藥配合西藥可以快速緩解患者病癥,提高患者生活質量。
本研究結果顯示,研究組患者的治療總有效率為97.5%,而對照組患者的治療總有效率僅為80.0%,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研究組各項生活質量評分均要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中西醫結合治療方案對老年風濕病患者療效顯著,不僅可有效提高患者治療總有效率,并且可改善患者生活質量,具有較高的臨床應用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