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曉洲 譚海林 高 鶴
(黑龍江省農業機械工程科學研究院,黑龍江 哈爾濱 150081)
現代休閑農業是近幾年來全球新出現的一種全新的休閑模式,也是第一產業、第二產業、第三產業的有效結合。現代休閑農業的問世可進一步拓展農業土地的價值,也可為未來農業發展提供新方向。現代休閑農業的問世和多數人民長期居住在鋼筋混凝土城市中存在直接關系,城市人民無法忍受長時間處于鋼筋混凝土中,對生態自然有著強烈的渴求,普通的生態環境并不能滿足人民實際需求,所以現代休閑農業誕生了。現代休閑農業無疑為人民提供了全新的休閑場所,擴大了人民的休閑空間。在現代休閑農業場所中,人們不僅可以和生態環境進行親密接觸,還可學習各種各樣的農業知識,了解各種農業故事,甚至可以體驗農民生活,可獲得極大的精神、自然、心理滿足;可促進城市文化有效交流;還可創建更符合人民需求的農業園區。
現代休閑農業規劃中的生態設計其實就是基于保護當地生態環境的基礎上,結合生態環境實際情況,合理規劃處不同的區域,滿足不同人民對不同農業區域的需求。從生態設計實際應用情況可以看出,想要保障生態設計的基本效果,必須在設計期間嚴格依循景觀生態學理論、恢復生態學理論、休閑旅游學理論等。景觀生態學理論可指導設計人員將文化景觀、人工景觀以及自然景觀進行有效鑲嵌復合。促使景觀格局、景觀結構對當地區域生態系統過程形成相應的反饋效應,充分發揮生態的調控功能,促使生態系統的能量、物質進行有效傳輸、轉化與流動,繼而達到消化區域內污染物、養分等多種物質,實現內部循環,減輕當地環境污染壓力;恢復生態學理論可指導設計人員明確休閑農業的發展現狀、發展規劃,可輔助相關人員探索一條休閑旅游、環境保護、生態修復三者平衡的規劃體系。大氣污染、農業污染、水污染等等均會對農業生態環境造成嚴重的影響,會影響農業生產的可持續發展,可降低農產品實際生長質量,繼而導致農產品存在毒素,威脅人民生命安全。基于恢復生態學理論,可有效加強區域的生態環境管理工作,可避免人民對自然資源的過分索取,可恢復生態穩定,營造和諧自然;休閑旅游學理論可幫助設計人員進一步明確現代農業休閑生態規劃的原因,有效拓展觀光農業、生態農業的實際功能。但部分地區并未結合建設主體進行相應設計,并未充分挖掘現代農業的豐富資源內涵,所以園內功能分區并不明確,旅游路線設計并不合理,無法多功能應用各項資源,無法將產品結構多元化,所以無法進一步吸引人民,無法發揮其實際價值[1]。
若想在城市風景區域或是城郊地區開發相應的農業游、花卉游以及牧業游等特色主題旅游活動,必須將科技作為有力支撐,將循環農業、設施農業以及高科技農業等作為載體,將科普教育與觀光旅游作為主要功能,向游客展示我國農業的實際發展歷史,現代農業的科技成果,才能滿足游客對放松心情、放松身心的需求。城市發展已經有一段時間,傳統的統一化、經濟化已經不能滿足人民的實際需求,如何進一步增加城市的生機、活力、魅力以及個性,成為城市發展的新問題。所以現代休閑農業的生態設計必須考慮到空間美學、生命學等價值,結合地區實際情況,建設符合當地發展定位的各種景觀,努力改善城市形象,提升居民對城市的歸屬感與自豪感,從而提升城市生活的實際凝聚力。現代休閑農業也需重視城市文化的保護與傳承工作,積極挖掘當地歷史文化特點,不斷增加現代生態農業區域的歷史價值與觀光亮點。
生態其實就是生物和環境的協調、平衡關系。想要達成生態目標,必須保護并開發現有農業資源,為城市人民提供放松、休閑、舒適的和諧生態環境,才能滿足成熟人民對現代生態農業的實際需求。做好生態設計,達成生態目標,可為城市提供和大自然進行緊密接觸、緊密融合的機會,可準確處理農業資源環境保護和利用的關系,可有效改善環境狀態,減少城市空氣中的塵埃,提升城市空氣的實際質量,促使城市維持適當溫濕度,提升城市綠化水平,參與到城市生態調節工作中。設計人員可基于當地自然風光與舒適清新環境,結合周圍民俗文化、田園景觀,建設以觀光采摘、民俗文化、強身健體、休閑放松為一體的休閑服務場所。
現代化生態農業雖然是一種全新的產業,但也將提升經濟效益作為經營目的之一。只是結合城市人民的實際生活狀態,喚醒人民的消費欲望,持續為人民創造財富,不斷為人民、社會創造更多就業機會。實際設計時,應保障土地數量。農民提供土地,城市人民參與到土地耕種過程中,可進一步和大自然接觸,還可感受到農業生產的不易,珍惜當下生活,享受農作樂趣,感受該地區的清新空氣,提升生存質量。
綜上所述,想要充分提升現代化生態農業發展水平,則需做好現代化生態農業的規劃工作,重點做好生態設計工作,在明確設計理論的基礎上,明確生態設計目標,結合當地形式,可最大程度上發揮自然實際優勢,促進生態農業發展,協調現代化生態農業和城市之間的關系,可為人們提供全新的放松場所,增加人與大自然的接觸,塑造人與大自然之間的和諧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