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壯
(中共鶴崗市委黨校,黑龍江 鶴崗 154104)
我國經濟發展速度不斷提高,市場經濟也獲得了快速的發展,人們收入水平也不斷提高,因此我國社會也獲得了持續穩定的發展,與此同時,人們對于精神文化的需求不斷增長。文化自信是指一個民族對自身文化的認同并將其作為自身的信念[1]。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指出我國在建設小康社會中需要保持高度的文化自信,從而復興民族文化。黨中央及省市政府都非常關注中華民族文化傳承與發展,先后出臺了相關的政策與文件,要求做好相關工作。2020年兩會期間就有對中華民族文化傳承與發展提出相應的指導意見,并且在后續的相關指導文件中提到了通過傳承與弘揚中國優秀傳統文化,深化改革,從而讓中華文化在新的時代背景下迸發出新的活力[2]。
在經濟全球化的推動下,我國與其他國家之間的交流、融合越來越密切,社會發展速度不斷加快。但是在文化交流的過程中,個別國家為了達成政治與經濟上的目的,憑借著自己的文化優勢進行文化殖民,從而形成了比較嚴重的文化入侵現象,尤其是歐美日韓等國家,通過宣傳本國文化價值觀,在新的社會形態下以全新的方式延續帝國主義與霸權主義[3]。在這種情況下,維護中華民族文化的健康發展,可以說是我國建設小康社會的重要途徑。不然中華民族文化將在強勢文化的沖擊下不斷消退,在失去文化獨立性之后也將失去國家獨立性。因此在文化交流過程中,需要保持警惕,以高度文化自信來維護國家文化安全。
現代國家的綜合國力主要分為軟實力與硬實力這兩方面。硬實力主要是指軍事、國防、經濟等方面的實力,而軟實力則主要是指外交政策、文化創作方面的實力。隨著經濟全球化趨勢的加深,文化軟實力成為國家競爭中的核心要素,主要是指國家文化的影響力、感召力與凝聚力。從我國文化軟實力發展現狀來看,仍舊存在著較多的問題,主要表現在以下幾方面:2.1城鄉文化發展不平衡;2.2文化管理制度不健全;2.3文化市場監管機制不健全;2.4文化輸出能力較差。從日韓等亞洲發達國家的發展經驗來看,文化軟實力的發展能夠帶動經濟發展,例如日本文化產業發展比較成熟,日本的漫畫、動漫以及游戲是國際頂尖水平,其有多個大IP在全世界范圍內都獲得了較大的成功,甚至入侵歐美、南美市場,如《精靈寶可夢》這一IP高達900億美元,其中電子游戲171億美元,紙牌游戲102億美元,周邊產品高達611億美元,是世界第一大IP,日本在文化軟實力發展中的經驗是值得我們學習與借鑒的。
民族文化凝聚的是民族對世界以及社會的認識與感受,沉淀著整個民族最深層次的精神追求與行為守則。任何一個國家的延續與發展是在傳統文化傳承的基礎上進行變革與創新,如果脫離傳統文化就會迷失自我。因此在社會經濟快速發展的現代社會中需要保持一種文化主體意識,了解中華文化的根源,并在學習其他國家發展的經驗上,傳承與弘揚傳統文化,從而保持國家的獨立性。否則也無法與其他文化平等的交流,一旦在文化交流過程中失去獨立性,只會盲目地吸收其他文化中的糟粕,導致文化之根日益淺薄,最終變成其他文化的附庸。因此需要不斷地傳承與弘揚優秀的傳統文化,不能丟掉中華民族的文化特色,在文化交流過程中要保持獨立性。
在新中國成立之后,隨著我國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各種文化交融越來越頻繁,呈現多元化發展趨勢,傳統文化與現代文化、外來文化與本土文化、先進文化與落后文化、健康文化與腐朽文化、積極文化與頹廢文化等,文化之間相互吸納相互排斥,相互交融相互斗爭、相互滲透相互抵御,呈現激烈競爭的勢態。多種文化共存是我國社會短時間內無法改變的客觀事實,但是如果采取放任的態度,只會讓西方國家用各種手段和方法灌輸資本主義思想及價值觀。因此需要高度重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宣傳與推廣,堅持傳承優秀文化、吸收先進文化,破除封建迷信,改造落后文化,抵制腐朽文化并弘揚正能量,尊重文化差異,包容不同地方的文化,用科學的發展觀引導群眾精神文化的健康發展,塑造高尚的人格,從而形成積極向上的生活方式。
中華民族文化是一種包容性較強的文化,善于吸收其他文化中的精華,從而展現更強的生命力。無論是古代還是近代,中華文化與外來文化之間的碰撞與交流促使中華文化獲得新的發展,不僅僅成為中華民族文化的重要推動力,更是對我國社會的發展帶來了較大的貢獻。在深化文化體制改革時需要全面認識傳統文化,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做到古為今用、推陳出新,并加大對優秀文化的挖掘與開發,著眼于中國的長遠發展,以更加自信的態度來面對各個國家的文化。
文化自信是我國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重要戰略,在新時期下面對多元文化的沖擊,需要以高度文化自信來保持清醒的文化觀念,從而避免中華民族文化的消退,在文化競爭中保持獨立性,有助于推動我國社會的平穩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