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 東
(中國三峽新能源(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南方分公司,云南 昆明 650051)
國有企業屬于社會重要組成,屬于特色社會主義的政治基礎,全面堅持黨的領導,加大黨建工作力度,能夠保障國有企業的穩步化發展。加大政治監督力度,實現政治監督常態化,將黨建、黨領導融入企業管理中,全面落實主體責任。同時,加強黨員干部政治意識,從根本上促進國有企業發展。
新中國的發展歷程證明,堅持黨中央集中統一領導,維護黨中央權威,鞏固黨的團結一致,保證黨的政治綱領和政治目標實現,是紀檢監察機構最重要、最根本的使命和責任。紀檢監察機構是黨的政治機構,一定要旗幟鮮明地講政治,自覺在黨中央堅強領導下開展工作,把堅持和加強黨的領導作為深化改革、完善制度、推進工作的根本目標,堅決貫徹黨的基本理論、基本路線、基本方略,堅決清除兩面派、兩面人。在新時代,我們要在堅持黨的領導這個決定黨和國家前途命運的重大原則問題上保持高度的思想自覺、政治自覺、行動自覺,牢固樹立“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堅決維護習近平總書記黨中央的核心、全黨的核心地位,堅決維護黨中央權威和集中統一領導,切實加強政治監督,始終把紀檢監察工作放在“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和“四個全面”戰略布局中謀劃、部署、推進,以實際行動確保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和黨中央重大決策部署貫徹落實,確保黨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領導核心地位堅如磐石。
第一,始終把強化黨的領導作為根本任務。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征是中國共產黨領導。改革開放以來,我們黨在這個重大問題上旗幟鮮明、立場堅定,積極探索監督體制改革與完善,設立行政監察機構,實行黨的紀檢機構與行政監察機構合署辦公。通過法律把黨對反腐敗工作的集中統一領導體制固定下來,走出了一條具有中國特色的監督道路。
第二,始終把強化黨內監督擺在首要位置。我黨的執政地位,決定了黨內監督在黨和國家各種監督形式中是最基本的、第一位的。長期以來,我們黨高度重視黨內監督,采取了有力措施,取得了顯著成績。黨的十九大會議后,我黨高度重視管黨治黨,認真落實黨內監督各項制度,有效解決和防范了黨內存在的突出問題和矛盾,有效化解了黨面臨的重大挑戰和危險。
第三,以健全領導體制為舉措。領導體制在實現自我監督中處于基礎地位、具有決定性作用。改革開放以來,紀檢工作領導體制隨著實踐的需要不斷地調整、改革、完善,經歷了由同級黨委領導,到同級黨委和上級紀檢機構雙重領導、以同級黨委領導為主,再到同級黨委和上級紀檢機構雙重領導的變化。
加強政治監督重點,防止監督職責發散,首先要明確監督的重點內容。實踐中,我們把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黨的十九大精神,樹立“四個意識”,踐行“兩個維護”的情況,突出監督重點。政治監督不是空洞的口號,必須見人見事,把監督措施落細落實。在具體工作中,我們一抓黨內政治生活正常化。采取定期抽查、突擊檢查等方式,經常檢查各級黨組織貫徹落實新形勢下黨內政治生活若干準則情況,堅決糾正黨內政治生活不嚴肅、不經常、不規范問題。注重黨員干部日常言行規范化。發揮派駐紀檢監察組政治監督員作用,對黨員干部妄議中央,對黨中央決策部署陽奉陰違,在黨不言黨、在黨不信黨、在黨不愛黨等錯誤思想和言行,及時發現、及時糾正。同時,跟進黨中央重大決策部署和上級黨委重點工作安排落實情況,強化監督,對打折扣、做選擇、搞變通的嚴肅追究問責,倒查政治責任、確保政令暢通。
黨的十九大以來,我們黨堅持把紀法分開、紀在法前、紀嚴于法的原則貫穿黨和國家監督始終,前移關口,抓早抓小,讓監督工作既有力度、又有溫度,實現政治效果、紀法效果和社會效果的最大化。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黨內監督要堅持懲前毖后、治病救人,立足于小、立足于早。分析多年來查處的典型腐敗案件,都是一個量變到質變、小過到大錯的過程。改革開放以來,我們黨一直在探索解決新的歷史條件下監督手段比較單一的問題。黨的十九大以來,我們黨吸收近些年來管黨治黨的新理念新經驗,提出黨內監督的“四種形態”,在監督理論、實踐、制度上取得重大突破,開辟了黨內監督的新境界。各地按照中央部署,深化運用“四種形態”,著力做好抓早抓小、防微杜漸的文章。近年來,運用“四種形態”處理人數逐年遞增,“四種形態”比例日趨合理。
改革開放以來,我們黨始終把破解領導干部,特別是一把手監督難題擺在突出位置來抓,反復強調黨內監督要向領導干部,特別是一把手聚焦聚力,督促領導干部,特別是一把手站在守紀律的最前沿,做自覺接受監督的表率。
綜上所述,加強政治監督,能夠深入踐行全面從嚴治黨要求,推動國有企業檢核發展。因此,國有企業必須積極承擔政治監督職責,深入探索和掌握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論述,凸顯出政治監督在國有企業中的基礎性地位,對黨建工作提供堅實的基礎,以此加強企業的競爭實力,實現高質量發展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