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鋒
(吉林省白城市洮北區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吉林 白城 137000)
隨著對習近平總書記新時代社會主義思想學習的不斷深入,事業單位思想政治工作越來越不容忽視。建立有效的培訓機制,在事業單位管理中,不僅能夠提升職工的工作能力和綜合能力,而且能夠增強事業單位的競爭力及在社會公共事務管理中的效率,實現同等社會資源管理的效益最大化。在新一輪事業單位改革的大背景下,要社會公共事務管理中真正發揮作用,實現管理效果,對職工開展培訓并建立科學有效的培訓機制,改變傳統的人力資源管理方式,建立完善的管理機制,提升職工的綜合素質,對提升事業單位管理水平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
任何單位要發展、要走在社會的前列,具有一支高思想素質、高政治素質、高業務知識的隊伍是必不可少的。建立一支綜合素質高的職工隊伍是推動事業單位自身建設和發展的有效途徑。目前,我國事業單位持續進行改革,允許有些崗位引進高級技術人才,還鼓勵專業技術人員到社會進行創業等,不斷改變事業單位原有的人員隊伍構成,為事業單位發展更填充新鮮的改革因子。在事業單位改革中,不斷更新和提高職工隊伍的整體素質和構成,充分發揮職工隊伍的活力,激發職工的內生動力,才能形成和諧、穩定、活力十足的職工隊伍,才能帶動事業單位不斷創新、改革和發展。
事業單位要加強職工的管理,開展培訓是必不可少的抓手。從單位管理的實際出發,將單位的認知、組織、作風、思想教育等方面的培訓形成統一的培訓體系,建立有效的培訓機制,不僅有利于增強單位團隊的凝聚力、戰斗力,還能夠讓職工在培訓中得到更多的獲得感和歸屬感。而且有利于提高單位的內部管理水平,提升單位的整體工作效率,實現事業單位管理的轉型發展,由傳統的領導型管理,轉變為職工自制的管理模式。職工整體素質的提升,可以帶動單位管理模式的轉型[1]。
事業單位的人員分為管理人員和專業技術人員,雖然事業單位改革在不斷進行,兩方面的人員培訓也都在不同程度地開展,但是仍然存在很多問題和瓶頸。
受事業單位人員編制配備及崗位設置的限制,很多事業單位職能根據上級部門的三定方案,對本單位崗位進行人員配備。但是每個單位有每個單位不同的情況,不是所有的單位都能按照統一的崗位設置來安排人員,這樣也很難完成具體的工作。在行政崗位設置上,如果上一層級的崗位有人,下一級別崗位人員即使工作多年,也沒有晉升的機會。專業技術崗位也是如此,高級職稱崗位要是沒有空缺,就不允許其他人員申報對應的職稱評定。這種人員崗位設置,不利于單位人才的循環和流動,直接導致了人才結構的不合理性。事業單位本來人員流動就很小,有些人在一個單位工作就是一輩子,很多時候限制了年輕人的發展。
事業單位人員入編方式很多,人才引進方式也有所不同,職工年齡差距也很大,職工業務素質和工作能力水平差距也很大。很多事業單位的工作人員,學的都不是相關領域的專業,部分是從其他崗位調轉的;部分是部隊專業的;部分是通過事業單位招考來的等等。事業單位需要的專業型人才基本只有通過社會招考的方式引入,而其他人員引入中很少能有與工作業務相關的。此外,很多事業單位業務培訓體制不健全,培訓工作流于形式,加之很多職工年紀較大,接受新鮮事物的思想很淡薄,對自身業務能力和水平的提升要求不高。
對事業單位職工進行培訓,除了要進行常規的思想政治培訓,還要結合工作實際,開展業務培訓、技能培訓、信息技術培訓等,建立科學有效的培訓機制,一方面提升職工的思想政治素養,提高工作業務能力和水平;另一方面提升管理者對單位發展方向、改革的方向性把控能力。同時,要根據管理隊伍和專業技術隊伍職工不同的工作性質,開展有針對性的培訓,避免培訓“大鍋飯”,得不到有效的培訓效果。針對事業單位的管理人員,要重點從單位管理、人力資源管理、文字綜合等方面進行培訓,提高其管理能力。對于專業技術人員的培訓,必須聘請本行業、本領域內的專業人士,在前沿技術、科研信息、最新成果等方面進行培訓,提高專業技術人員終身學習的意識,不斷更新他們的專業知識,建立實用的知識體系,為開展工作奠定知識、技術基礎[2]。
事業單位人員由于編制固定,所以工作時間久了就會存在思想懈怠的問題。因此,事業單位要建立有效的職工培訓激勵機制。對積極參加職工培訓,在培訓中取得優異成績,或者能夠將培訓所學轉化為工作成果的職工,要與年底獎勵、晉升等相掛鉤。其次要在績效考核中,加入職工參與培訓的相關考核因素,利用績效考核的約束力,提高職工參與培訓,并積極轉化培訓的實效性。對績效工資采取低、中、高不同等級。最后,要根據單位的實際情況,建立科學的職工準入和退出機制。人才的引進一定要根據單位業務需要,引進高素質的專業型人才。職工的退出機制也要健全,根據國家有關政策,允許專業技術人員創業并給予國家規定的優惠政策。
總之,在實際工作當中,將培訓成果轉化為工作實效,這是事業單位開展培訓的最終目標。要從培訓源頭抓起,培訓的方式一定要與單位工作實際相結合,培訓質量要高,能夠真正幫助職工提高思想素質和業務能力,促進和監督培訓成果的有效轉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