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mi

2019年6月14日,小尼姑們在緬甸仰光大金塔。

2017年11月,緬甸尼姑們在寺院外排隊化緣。

在剃度時,女孩默默垂淚。以后的日子里,她們將會定期剃光頭。

千佛之國緬甸,是個僧尼遍布的國度。全國人口中,有80%的人信奉佛教。因此,走在緬甸的街頭巷尾,極容易遇見僧人或尼姑。與備受尊敬的男性僧人相比,尼姑的社會待遇卻有云泥之別。
緬甸男性出家非常普遍,他們被允許多次出家,每次出家的時長可達10天、一年半載,或終身為僧。如若懷念世俗生活,中斷僧侶生活、隨時還俗也是緬甸男性的權利。還俗后再繼續普通人生活的男性,不僅不需要承擔什么負面影響,還會因為出過家而受人尊重,為自己在婚戀市場中增添籌碼。
相比之下,緬甸社會對女性出家卻略顯苛刻。一般來說,出家后的女性不允許還俗,要一生與佛燈為伴。堅持還俗或得承受“社會性死亡”,如遭受社會各個階層甚至家人的歧視,找不到工作,也不能吃“回頭草”重踏佛門,遑論結婚生子。
成為尼姑看似對女性不怎么“友好”,但對于部分緬甸女孩來說,這已經是她們最好的去處。那是因為,緬甸不僅遍地都是金碧輝煌的大金塔,還有泛濫的人口販賣現象。出身貧寒的緬甸女孩,正是人販子的主要目標。被拐賣后,這些女孩大概率會被送到其他亞洲國家當勞工或色情工作者,過上悲慘的生活。為了避免女兒被拐賣,許多父母把她們送到附近的尼姑庵,為她們尋得一處避難所。尼姑庵雖然條件有限,但也能解決女孩們基本的溫飽問題。一些家庭困難或沒有依靠的女孩,也會沖著這個目標主動或被動地遁入佛門。
在首都仰光附近,有一間名為Thadama Myintzu的尼姑庵,這里是200多位女孩的“避難所”,她們的年齡在4歲到18歲之間,她們的吃穿用度全盤依附于寺廟,寺廟則主要靠愛心人士來接濟。和大部分寺廟一樣,Thadama Myintzu尼姑庵除了教授女孩們講經誦道,還承擔著教化小尼姑的社會功能,是緬甸教育體系的重要補充。小尼姑們的日常則與國內的尼姑相似,打坐、化緣、吃齋等。
由于緬甸僧侶有過午不食的傳統,所以尼姑一天只吃兩頓齋飯(早餐在六時之前,午飯在上午十時半前后)。為了讓正在長身體的小尼姑們能在過午不食的習俗中健康成長,寺廟和小尼姑們還要持續努力。





尼姑庵是緬甸教育體系的重要補充,小尼姑們在這里生活、學習知識,日常也要外出化緣。


緬甸僧侶過午不食,因此尼姑一天只吃兩頓齋飯。早餐在六時之前,午飯在上午十時半前后,并需要輪流負責廚房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