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從互文性概念出發,任何文本都會留下前人創作的痕跡。2020年國產懸疑網劇《摩天大樓》取得了不俗的播出效果,這和它吸收各種懸疑經典元素有很大的關系,尤其在敘事結構、情節設計、兇手反轉三個方面借鑒了阿加莎·克里斯蒂偵探小說的成功經驗。由此可見作為偵探文學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人物,阿加莎·克里斯蒂對后世懸疑創作的深遠影響。
關鍵詞 《摩天大樓》 阿加莎·克里斯蒂 互文性 懸疑
中圖分類號:Q938文獻標識碼:ADOI:10.16400/j.cnki.kjdk.2021.14.014
An Intertextual Interpretation of "Skyscraper" and Agatha Christie’s Detective Stories
LU Xiangli
(College of Literature, Pingdingshan University, Pingdingshan, Henan 467000)
AbstractStarting from the concept of intertextuality, any text will leave traces of previous works. In 2020, the domestic suspense online drama "skyscraper" has achieved a good broadcasting effect, which has a lot to do with its absorption of various suspense classic elements, especially in the narrative structure, plot design and murderer reversal. This shows that as a landmark figure in the history of detective literature, Agatha Christie has a profound influence on the creation of suspense.
Keywords"Skyscraper"; Agatha Christie; intertextuality; suspense
“互文性”概念是由法國符號學家朱莉婭·克利斯蒂娃于1967年發表在法國《如是》雜志上的一篇名為《詞、對話和小說》的論文中最早提出的,她認為“任何文本的建構都是引言的鑲嵌組合,任何文本都是對其他文本的吸收和轉化。”[1]也就是說,“從寫作層面看,任何作者,有意或無意,都是從語言、社會、文化、歷史和文學傳統中借用符號、喻說、編碼,混合形成自己的文本。”[2]從“互文性”概念出發,我們可以這樣認為,任何文本都不是憑空而生的,它都是在前人文本的基礎上經由提煉、抽取、糅合、混雜、變形等程序加工而成的。因此,所有文本中都留下了前人創作的痕跡。
2020年8月19日在騰訊視頻播出的國產都市情感懸疑劇《摩天大樓》在豆瓣得到了8.2的評分,取得了不俗的播出效果。《摩天大樓》改編自陳雪的同名小說,由陳正道、許肇任、吳中天執導,殳俏、沈洋、任鵬、易帥婕編劇,郭濤、楊子姍領銜主演,楊穎特別主演。該劇講述了摩天大樓樓下咖啡店店主鐘美寶在自己租住的公寓內被人殺害,警察鐘敬國和楊蕊森通過走訪問詢與被害人相關的各色人等,揭開了摩天大樓內眾人深藏的秘密,最終認定兇手為鐘美寶的繼父顏永原,正義得到伸張,邪惡終受制裁。網劇改變了原著小說凄慘、陰暗、絕望的敘事格調,善良之人雖蒙塵落難,但最終以溫暖和愛戰勝邪惡為結局,透視人性之惡卻依然給人以生活的希望。作為一部懸疑推理劇,《摩天大樓》跨界融合了很多偵探文學的經典元素,尤其是阿加莎·克里斯蒂的偵探小說在其中留下了很深的印記。
阿加莎·克里斯蒂是20世紀英國古典偵探文學的巔峰級代表人物,被稱為“偵探小說女王”。她一生留下了80多部作品,許多偵探小說成為經典之作,如《東方快車謀殺案》《尼羅河上的慘案》《羅杰疑案》《無人生還》等,都是膾炙人口的名篇。阿加莎·克里斯蒂的創作推動了偵探文學的發展,創造了偵探小說史上的“黃金時代”,并深刻影響了后世偵探文學的走向,可以說是一個里程碑式的人物。從互文性視角來看,從阿加莎·克里斯蒂偵探小說里吸收營養的文學作品、影視劇作數不勝數,《摩天大樓》中當然也有很多似曾相識的影子。
1敘事結構
網劇《摩天大樓》一共16集,分別以8個案件相關人的名字命名,一人兩集。這8個人分別以自己的視角講述了與被害人鐘美寶之間的故事,8個人的故事里又穿插了與之相關的其他人的故事,如《林大森篇》里又插入了林大森妻子李茉莉的敘述,《林夢宇篇》里插入了林夢宇的情人丁曉玲和妻子沈美琪的講述。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秘密,或不可告人,或難以啟齒,或痛苦不堪,于是每個人的講述里便留下了空白與縫隙,因此每個人都有了或多或少的嫌疑,懸念由此而生。但隨著兩位警察的抽絲剝繭,最終,8個敘事單元拼接在一起,真相浮出水面。
這種在敘事結構上讓當事人一個一個出場,分別講述故事的設計是阿加莎·克里斯蒂偵探小說里經常采用的模式,比如《無人生還》《東方快車謀殺案》《五只小豬》《零點》《閃光的氰化物》《大象的證詞》《底牌》等作品。
《五只小豬》講述的是一起陳年舊案,大偵探波洛接受委托,負責重新調查一起妻子謀殺畫家丈夫的案子。他首先拜訪了5個曾經參與案件偵破訴訟的律師和警司,他們分別談起自己印象中的畫家謀殺案。從這里,波洛大致了解到整個案件的經過和審判結果。接著波洛又分別走訪了當時案發現場的五個當事人,并用5只小豬來比喻他們。在他們回憶案件發生的過程中,波洛也獲得了對這幾個嫌疑人的初步印象,并且確信他們都有所保留,沒有完全講出實話。在第二卷中,這五個嫌疑人又分別以書信的方式向波洛補充了一些重要的細節,使得整個案情逐步明朗。最終波洛得出了與判決結果完全不同的結論。
另一部偵探小說《零點》的第二章標題叫《一開門,所有的人都在那里》,這一章又按日期分成了11個小單元,在這11個單元里,案件里所有重要人物逐個登場,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故事,每個人的故事里都有秘密。當所有這些人聚在一起時,謀殺發生了,每個人都難逃嫌疑。
阿加莎·克里斯蒂非常喜歡這種拼圖式的敘事結構形式。一起謀殺案,必定有被害人、兇手、目擊者、證人等不同角色,必定有動機、時間、地點、實施、工具、結局等必需元素,每一點都是整個案件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每個當事人都不可能了解全部的真相或者他們會隱瞞其中一些真相,所以單獨看每個人的證詞,都是殘缺不全的,只有把他們所有人放在一起,把他們的敘述按照合理的邏輯組合成一個整體,并去偽存真,案件真相才會逐步清晰。而偵探的作用就是把這些人的講述拼湊起來,如果拼湊出來的畫面有縫隙,有重疊,或者缺損,那就證明不是少了一塊拼圖,就是有些拼圖位置放錯了。而最后拼圖嚴絲合縫地展現出來的時候,就是真相大白的時候。龍迪勇在《空間敘事學》一書中把具有空間感的敘事結構上稱為形式空間,而阿加莎·克里斯蒂偵探小說里的形式空間又可以具體為“拼圖式”結構。“這類作品的一些章節就像是一個個的元件,可供讀者按照某種秩序進行重組,但不管如何去做,有一點是不能忘記的:我們只有像玩拼圖游戲似的把相關內容拼接起來,以組合成某種空間‘圖式’,才能發現小說的妙處。”[3]
很顯然,《摩天大樓》的劇情結構同樣是這種拼圖式的空間結構,而這是阿加莎·克里斯蒂偵探小說里常用且經典的敘事手法。借鑒經典懸疑敘事,也許是《摩天大樓》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所以兩者之間的互文性便顯而易見了。
2情節設計
《摩天大樓》在故事情節的設計上有獨到之處。在真相最終被揭開之前,新人警官楊蕊森發現,案件里所有善良的人都在黑暗中掙扎,一旦反抗卻要受到法律的制裁。鐘美寶經歷凄慘童年,遭受邪惡威脅,準備開始新生活時卻死于非命;李茉莉和丁曉玲作為最好的朋友,幫助鐘美寶囚禁繼父,用謊言掩蓋事實,只是為了能讓惡魔再也無法害人;醫生葉美麗出于善良和同情,帶著美寶的弟弟顏俊逃離父親的折磨,并將其培養成了著名的鋼琴家,卻被顏永原舉報拐賣兒童;弟弟顏俊一直遭受父親的猥褻、折磨和勒索,并因此患上了精神病,忍無可忍之下用刀刺傷了顏永原,犯下了故意傷害的罪行;保安謝保羅、建筑師林大森、房屋中介林夢宇、作家吳明月都不同程度地幫助了鐘美寶,卻因偽證罪而觸犯法律。而真正的惡魔顏永原卻因為沒有證據逍遙法外。楊蕊森無法接受這樣的事實,甚至對自己揚善除惡、維護正義的警察事業發生了懷疑。
在故事里,顏永原走私、家暴,要挾勒索,逼死妻子,猥褻兒女,喪盡天良、干盡壞事,卻一直逍遙自在,就像影子一樣出沒在美寶姐弟倆的身邊,揮之不去。美寶姐弟備受折磨,卻看不到希望,于是決定自己去復仇。美寶在兩個好朋友的幫助下打暈了顏永原,并將他囚禁在自己房間的儲藏室里長達近一年之久,謝保羅、林大森、林夢宇、吳明月都為這一計劃提供了幫助。這種好人為懲治壞人而不得不犯罪的故事情節在阿加莎·克里斯蒂的小說里同樣出現過。
《東方快車謀殺案》是阿加莎最經典的偵探小說之一。故事講述了綁票集團首領卡賽悌綁架并殺害了阿姆斯特朗上校年幼的女兒,致使上校懷有身孕的妻子流產并因此而亡。隨后,上校開槍自殺,保姆為自證清白也跳窗而死,一家五口命喪黃泉。而兇手卡賽悌卻運用種種手段,打通關系,被判無罪,逍遙法外。若干年后,阿姆斯特朗一家的親人和朋友喬裝改扮、精心策劃并在東方快車上謀殺了卡賽悌,為阿姆斯特朗一家復仇,12個人每人一刀的殘忍表達了親朋好友的憤怒與反抗。好人被害,壞人得逞,為了伸張正義,好人不惜以謀殺的犯罪方式為死去的親人復仇。這個故事震撼人心。
《摩天大樓》和《東方快車謀殺案》都有好人受難、壞人逍遙的核心情節,都有眾多親朋好友無私幫忙的溫情,都有絕望之下自行復仇的無奈,在故事情節的構思上異曲同工,在表現人性善與惡的掙扎中都透視出了正義的復雜性。《摩天大樓》里雖然有《東方快車謀殺案》的影子,但在最后的結局上卻作出了與時代、地域相吻合的不同選擇。《東方快車謀殺案》中,大偵探波洛識破真相,卻選擇隱瞞不報,體現了對法律制度的不信任和對正義的向往。而《摩天大樓》中,惡人終受報應,但犯了錯的好人也受到了法律的懲罰,體現了法律的公正和對法治健全完善的美好希望,這是與時俱進的本土化改造的成功之處。
3兇手反轉
《摩天大樓》的兇手設定也很有特色。在前幾集中,一個個嫌疑人陸續出場,每個人似乎都有可能是兇手。從第7集《吳明月篇》開始,鐘美寶的繼父顏永原逐漸進入觀眾視野,他禽獸般的所作所為令人發指。接著,葉美麗、顏俊的講述一步步把嫌疑指向了顏永原。顏永原就是兇手幾乎已成為劇情的基本指向。但在最后兩集的《鐘美寶篇》中,劇情突然反轉,原來鐘美寶與李茉莉、丁曉玲竟然是如家人一般的閨蜜關系,于是之前的證人證言出現了巨大的漏洞,謝保羅、林大森、林夢宇、李茉莉、丁曉玲最后被證明全部說了謊。而所有人作偽證就是希望能栽贓顏永原,使其能被當作兇手受到法律制裁。劇情到了這里,顏永原的殺人嫌疑不攻自破,并且顏永原因為被鐘美寶囚禁竟然還成了被害人。結果可想而知,顏永原因為缺乏證據被無罪釋放,而鐘美寶的親人朋友卻都觸犯了法律。警官楊蕊森對于這樣的結果無法釋然甚至開始懷疑法律的公正,觀眾失望無奈感嘆命運無常并且開始重新推斷兇手是誰。而就在這時,劇情再次反轉。在楊蕊森的堅持之下,案發現場唯一的目擊證人沈美琪拿出了關鍵證據——一段顏永原殺害鐘美寶的視頻,顏永原終于被繩之以法。
在對兇手的設計中,兩次反轉出人意料、令人驚嘆。一個犯罪嫌疑人最初被認定是兇手,而后被推翻,重新出現證人證據之后再次被認定為兇手,這樣的設計當然并不是《摩天大樓》的首創。在阿加莎·克里斯蒂的偵探小說中,《零點》就采用了這樣的兇手設定。
《零點》中,特雷西利安夫人在邀請親朋好友來家里度假期間,被人殺死在自己的臥室里。警察勘查現場發現的證據直接指向了特雷西利安夫人的養子內維爾。但隨著勘察進一步深入,警察又發現了更多的物證,而這些物證統統指向了內維爾的前妻奧德麗,而且她有更充分的動機。就在奧德麗被警察帶走之后,意外出現了一位新的現場目擊證人,他最終證明,真正的兇手其實就是內維爾。原來內維爾出于對前妻與人私奔的報復,精心設計了一個陷害栽贓的謀殺計劃。他殺害了自己的監護人特雷西利安夫人,然后把案發現場制造成兩重指向,第一重明顯且表面的證據指向自己,第二重隱蔽且更具可信性的證據指向奧德麗,然后證實自己不在案發現場。通過這樣的設計,案情被內維爾帶入了一個顯而易見的推斷:奧德麗殺害特雷西利安夫人故意栽贓內維爾,以此來報復自己的前夫。但幸虧有一個意想不到的證人出現,最終證明了內維爾的陰謀。“內維爾通過第一重證據將嫌疑指向自己,正是為了在第二重指向出現之后將嫌疑指向奧德麗從而擺脫自己的嫌疑。而一般來說,經過如此復雜的推斷之后,誰也不會再把嫌疑指向已經排除過的人了。”[4]
《摩天大樓》正是吸收了這一精彩設計。由此可以看出,阿加莎·克里斯蒂的偵探小說《零點》在兇手設定上可以算作是《摩天大樓》的互文本。
“所謂文學史,都是后來的作者借用先前的文本,轉化而實現創新,如此相傳累積,形成豐厚的文學遺產。”[5]偵探文學經歷了100多年的發展,從偵探形象、推理模式、懸疑風格到敘事結構,積累了很多成熟的經驗,樹立了無數經典,成為今天懸疑創作取之不盡的源泉。這正是互文性文本產生的基礎。網絡懸疑劇《摩天大樓》的成功也正在于作為影視文本吸收了眾多偵探文學的經典元素,并且又能有自己本土化、時代化的創新。而阿加莎·克里斯蒂的偵探小說作為互文本,對后世懸疑創作的影響也由此可見一斑。
參考文獻
[1]朱莉婭·克里斯蒂娃.符號學:符義分析探索集[M].史忠義,譯.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15:87.
[2][5]童明.互文性[J].外國文學,2015(3):88;89.
[3]龍迪勇.空間敘事學[M].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2015:163.
[4]魯向黎.析阿加莎·克里斯蒂小說《零點》的空間敘事[J].文教資料,2019(1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