聶偉
摘要:高中物理教師在開展課堂教學活動時,根據學生的發展需求,為學生創設問題情境[1],能有效激活學生自主解決問題的欲望,有助于學生深入思考應用知識,這對于學生良好發展有很大幫助。因此,高中物理教師在教學中要特別注重問題情境的合理創設,以此更好地指引學生獲取知識。
關鍵詞:高中物理;問題情境
中圖分類號:A 文獻標識碼:A
一、高中物理教學中創設問題情境的關鍵意義
物理學科對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邏輯推理能力都有很高要求。新課程標準指出,在物理教學中,教師要采取新的教學手段,引導學生能積極地對知識進行探究,讓學生成為課堂活動的主體,以此幫助學生深層次體會、應用物理知識。問題情境創設可以在很大程度上促進學生學習物理知識能力的提升,有助于學生物理核心素養發展。具體來說,高中物理教師在教學中創設問題情境的價值體現在:
(一)激活學生的學習熱情。
物理知識雖然與學生的日常生活有較大關聯,但是其本身抽象性比較強,學生經常會在學習中出現聽不懂的情況,這也導致學生學習物理知識的熱情不是很高,面對復雜的物理問題,經常會出現逃避、退縮的情況,影響到學生學習效果提升。高中物理教師在課堂上構建相應的問題情境,能指引學生更加直接、深層次地對物理問題進行剖析,同時問題情境本身具有很強的趣味性,學生會在探究問題中體會到物理學習的樂趣,這樣學生就會在物理課堂上表現得更加積極。
(二)活躍物理課堂氛圍。
在過去高中物理教師開展課堂教學活動時,會不停地為學生講知識點,希望學生能深入理解物理知識。但是在這種情況下,學生會感覺課堂學習很枯燥,學生參與課堂活動的主動性不夠。創設問題情境后,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針對某一個問題與學生進行互動交流,學生可以在相互交流中實現思維交互,這樣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改善以往的課堂沉悶狀況,有助于學生學習。
(三)提高學生學習自覺性。
在傳統的高中物理課堂教學中,教師處于課堂主體地位,學生則是教學活動的附屬對象,學生很少主動地思考探究,大多是直接“吃現成”,削弱了學生的問題解決能力。通過創設問題情境,學生需要自己去思考探究物理問題,這樣學生必須更加自主地學習,這樣才能獲得好的學習效果。
二、高中物理問題情境創設的基本原則
高中物理教師在開展課堂知識講解時,不僅要指引學生學會相應的物理基礎知識技能,還需要注重對學生的實際問題解決能力進行培養,這樣才能確保學生物理綜合素養的提升。在以往的高中物理教學中,教師過于看重自身的教導,忽視了學生的主動探究,嚴重地影響到學生物理知識應用能力、實際問題處理能力的提升。對此,在今后的高中物理教學中,教師可以嘗試為學生構建相應的問題情境,引導學生在問題情境中解決問題,應用知識,促進學生綜合發展。高中物理教師在日常教學中,要想充分發揮出問題情境的作用,就需要堅持相應的原則,其主要包括[2]:
(一)適宜性原則。
教師構建的問題情境應該是圍繞學生發展需求、教學內容進行的,問題情境不能脫離了教學實際,同時問題的難易程度也需要與學生的認知水平相契合,這樣才能更好地激活學生探究知識欲望,促使學生能積極地參與到情境中。
(二)興趣性原則。
高中生在學習知識時,其本身的興趣將會對其學習效果帶來直接影響。在實踐中,高中物理教師創設問題情境時,還需要對學生的興趣進行充分考慮,要依據學生興趣構建具有吸引力的問題情境,促使學生能更加主動地在問題情境中學習知識、解決問題,強化學生學習效果。
三、高中物理教學中問題情境的創設途徑
(一)通過問題情境進行導入
好的課堂導入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強化學生的課堂學習質量。在實踐中,高中物理教師開展課堂教學時,可以根據實際情況,創設相應的問題情境,通過問題情境對學生進行新課導入,以此集中學生的學習注意力,同時也能讓學生對新知識產生探究欲望,為學生的課堂學習奠定基礎。在實踐中,高中物理教師可以依據學生實際生活及教學要點,設置趣味問題,引導學生思考。
例如:在講解“楞次定律”的相關內容時,教師在課堂上可以先利用多媒體演示出情境:在線圈中有一個磁鐵進行插入、停頓、拔出的運動,讓學生思考各個階段的狀況,并回答問題“線圈中是否有感應電流的存在?為什么?磁鐵插入、拔出時,感應電流的方向一樣嗎?怎樣判斷感應電流的方向?”通過問題情境創設,讓學生可以更好地走進楞次定律學習中。
(二)結合內容創設問題情境
高中物理知識相對比較抽象,對學生的思維能力要求高,很多學生會由于自身思維能力比較弱而出現不愿意學習物理知識的情況。所以在實際教學中,高中物理教師應該對知識進行全方位的分析,結合教學內容及學生的認知特點、學習規律,創設相應的問題情境,引導學生能在情境中更加有目的、針對性的學習。同時教師在創設問題情境時,需要注意將整節課知識都納入其中,讓學生能在情境中加深對知識的理解。
(三)依據生活創設問題情境
物理學科是一門與學生實際生活有很大的聯系的學科,在日常教學中,高中物理教師要注意根據學生實際生活開展教學,為學生構建生活化的問題場景,讓學生能在情境中對生活問題進行處理,這樣既能加深學生對物理知識的理解,又能培養學生的實際問題處理能力。在實際教學中,高中物理教師需要對學生的生活狀況進行分析,保證創設的生活化問題情境貼切學生的生活及學生本身的認知,便于學生更好地及時解決問題。
如:在學生的生活中,鳥是很常見的小動物,而在高中物理中,關于鳥類飛行的問題也有很多。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讓學生思考,從物理的角度看,該如何描述鳥類飛行的問題呢?教師指引學生可以結合自己的生活來想象鳥類飛行情境,同時讓學生思考在鳥類飛行過程中,會遇到什么樣的情況。學生結合物理知識,可以先提出理想狀態下的鳥類飛行,教師鼓勵學生對這一狀態進行描述,并指引學生思考問題:有哪些因素會對鳥類的飛行速度造成影響?這些問題都與學生的生活有密切關聯,學生表現得很積極,學生在思考過程中會提出,可以將鳥類看作是一個質點,分析質點的飛行狀態,進行問題處理。
結束語
總而言之,高中物理教師在日常教學中,為學生創設相應的問題情境,能在最大限度上提高學生學習物理知識的效果,并且能提高學生的實際問題解決能力,滿足了學生綜合發展需求。所以在今后的物理課堂上,教師要結合教學內容,合理地創設問題情境,引導學生能在情境中實現對知識的探究,強化物理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趙麗強.高中物理教學中問題情境創設的實踐研究[J].學周刊,2019(13):60.
[2]喬麗.高中物理教學中問題情境創設分析[J].新課程(中學),2019(4):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