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梅麗
摘要:隨著現代教育的發展與升級,小組合作作為傳統的教學方式,在新的教學背景下也得到了進一步的改善與優化,尤其對于初中數學學科而言,其實踐性強、應用性高,因此非常適合構建實踐學習項目,組織學生開展小組合作,既可以實現數學知識與技能的培育,又可以發展學生的自主學習與合作探究能力,從而達到更高效的教學成果。基于此,本文對小組合作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的應用策略進行了深入探究,以期能夠為提升初中數學教學質量提供必要的幫助。
關鍵詞:初中數學;小組合作;應用策略
中圖分類號:A 文獻標識碼:A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持續推進,初中數學課程對于學生的素養發展有了新的要求,不僅需要學生具備相應的知識基礎與實踐能力,同時也要培養學生合作溝通、創新意識、組織協調的能力,因此小組合作就成為教師可以選擇的最為適當的教學方法,而為了進一步提升其教學有效性,教師還需要從小組構建到評價等各個環節中優化教學實施的細節問題,進而達到更高的教學質量。
一、小組合作教學模式的內涵
合作是人們開展工作和學習活動的一個重要方式,對于提升工作和學習質量,提升效率來說具有重要作用。隨著教學活動不斷探索新方式方法的過程,小組合作教學方式逐漸進入了教師的視野,于是小組合作教學方式在初中數學課堂也得到了越來越多的運用,小組合作教學方式對于學生提高數學學習成績具有巨大的幫助,教學活動中應合理運用這一方式,不斷完善這一教學方法,夯實初中生的基礎數學知識。
小組合作教學形式下,學生需要自己主動開展學習活動,這要比傳統教學中教師占據主導地位的“填鴨式”教學方式更能激發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學生主動學習和被動接受的效果是不一樣的,主動學習的效果肯定要比被動接受的效果好。合作是人與人之間開展學習交流探討活動的一種重要方式,俗話說:眾人拾柴火焰高,這句話充分說明了人多力量大的重要性。而小組合作形式的學習活動,學生一起對學習內容進行分析解剖,在合作的力量下可以快速掌握所學知識,提高教學質量,實現良好的教學目的。
二、小組合作模式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的應用策略
(一)科學劃分小組,為小組合作奠定基礎
在初中階段,合作學習的教學開展需要建立在科學分組的前提之上,對于數學學科來說,一般小組以4-6人最佳,同時還要堅持“組間同質、組內異質”的原則,以此保證小組之間的綜合實力相對均衡,可以更容易激發小組之間的競爭性,同時在組內異質分配成員,則利于實現能力與性格的互補效果,進而能夠發揮出團隊的效果與協同作用。在實際小組構建時,筆者一般會采取以下三個步驟。第一,通過對學生平時成績、日常表現、學習態度、性格特點等信息的統計,對每一名學生的特征與學習性質作出科學合理的判斷,將其劃分為不同的類型,同時按照班級人數與小組人數要求,規劃小組設置的策略,并依照異質分組的原則將不同類型的學生分配到同一小組之中,一般每小組要求1名優等生,2-3名中等生,1-2名后進生,并保證學生性格具有差異。第二,要對小組內部提出文化建設要求,一方面要鼓勵小組內部的團結與集體精神,自行選舉組長,并設置個性化組名與競爭口號,小組長還可以根據組內成員各自的能力與特長,做好任務類型的規劃準備。第三,教師還會公布小組評價的標準,以此激勵學生在小組內部形成連帶作用,建立以團隊意識與集體精神為核心追求的小組學習方向。
(二)培養合作意識,為小組合作提供保障
合作探究過程有助于學生消除對數學距離感和恐懼感。牽引學生到具體的學習情境中,有利于學生合作探究意識的激發。懸念恰如可以抓住學生興趣的誘餌,可以幫助教師增加課堂教學粘性。教師需要在構建課堂的過程當中,發揮課本基礎作用,創設與教學內容相關的問題懸念,讓學生在規定時間和空間合作探索數學知識,從而引領學生更快走進數學,掌握其應用方式。例如:在教學立體圖形的相關知識時,教師讓學生以合作小組為單位,根據幾何結構特征探索圖形分類的方法,并嘗試運用數學語言描述立體圖形的結構特征,以增強其對立體幾何的直觀感知。首先,教師要借助具有一定邏輯關系的問題懸念設置,引領學生一步步走進數學知識探究活動。其次,設計設問與多媒體資料相結合的生活化情境,對學生進行點撥,引導其在以小組為形式相尋找探索數學知識的路徑和角度。這種具身實踐活動有助于學生對數學知識的學習方法進行思考,可以提升學生合作探究數學問題的能力,有效豐富了課堂教學成果。同時也為小組合作提供了保障。
(三)設計討論問題,促進有效合作
小組合作教學活動的開展,要經過完善的設計,還需要對組織學生對問題展開小組討論。這種問題討論是兩個層面的,首先是教師層面。任何教學活動的開展并不可能做到十全十美,需要教師在教學工作之后進行反思和總結,提出下一步的問題鏈教學改革方向,思考加入那些有趣、高質量的問題,引導學生開展探索和學習,提升學習效果。其次是學生層面,學生在學習過程當中,結合情境化、生活化的問題進行探索,在小組當中開展討論,針對已有知識進行消化,總結歸納出自己的認識和見解,同時還需要對自己在學習過程當中的效率、效果進行評價,分析自己的不足之處,以及一些重難點知識的理解程度,尋找薄弱環節,準備在下一次課堂上向教師提問,鞏固效果。
(四)學生展示,以競爭促發展
此外,在合作學習模式下,為保證學生在組內建立共識與集體榮譽感,還需要推動以小組為單位的多元化評價指標,鼓勵學生對展示小組合作學習成果,在調動學生競爭意識的基礎上,促進全體學生綜合能力的提升。首先,初中數學教師要針對小組的組織協調與溝通能力進行評價,判斷學生的分工是否合理、溝通是否及時有效、合作是否緊密相關等;其次要針對學生內部連帶效果進行評價,優秀生是否能夠積極為其他同伴講解知識難點,后進生向優秀生請教的積極性等;最后還要以各小組的綜合表現展開整體評價,引導各小組彌補內部的不足,并通過小組評分的方式,進一步刺激小組之間的競爭關系,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結語
小組合作學習模式在當前教學應用已經非常普遍,有的學校甚至已經作為主要教學手段來抓,雖然小組合作教學模式還存在一些問題,但只要我們積極尋找對策方法,指導初中數學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加以糾正,相信小組合作教學方法一定可以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實現初中生數學能力素質的提升。
參考文獻
[1]張愛云.初中數學課堂中開展合作學習的探究[J].中學課程輔導(教師通訊),2020(17):74-75.
[2]徐超.探討如何運用合作學習模式發展學生的數學學習力[J].中國多媒體與網絡教學學報(下旬刊),2020(05):47-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