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佳慧
摘要:作為課堂開端,有效的課堂導入是教學成功的開始。筆者將就初中英語課堂現存誤區進行分析,并探討有效提升該環節的策略。希望真正發揮教師主導地位,突出學生的課堂主體性,提升學習質量。
關鍵詞:導入;誤區;策略
中圖分類號:A 文獻標識碼:A
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說:“如果老師不想辦法使學生產生情緒高昂和智力振奮的內心狀態,就急于傳授知識,那么這種知識只能使人產生冷漠的態度,而給不動感情的腦力勞動帶來疲勞。”為保證學習效果,教師必須引導學生以積極態度主動投入學習,這充分體現出導入環節的重要性和不可替代性。 上課時教師大多不會忽略此環節,但綜觀當下初中英語教學現狀,導入環節的處理依然存在如下誤區:
1.用時不合理,節奏拖沓。
課堂導入有其重要性,但始終是引子。故其用時控制在3~5分鐘為佳,過于冗長難免“喧賓奪主”。例如,教師在七下Unit 5閱讀板塊教學中,通過視頻讓學生看動物身體部位猜名字,最后提問“ Which animal is from Thailand?” 引入。雖然增強了學生興趣,但占用時間過長。后續課程中,教師講課節奏勢必會加快,被時間限制“牽著走”,難以實現主導地位。同時容易分散學生注意力,有的在進入下一環節時依然興奮,影響后續學習。
2.針對性較弱,脫離實際。
教學講究創新靈活,要有效地課堂導入,只沿用往屆教案遠遠不夠。容易缺乏針對性,脫離學生生活實際。例如,教師以名人導入,卻使用距離學生年代遠的馮鞏,朱時茂,導入效果必定不佳。此外,結合實際還應充分考慮到不同層次班級。大部分初中英語教師都負責兩班或多班教學,但實際教學中對導入內容的選擇卻幾乎一致。例如八上Unit 6討論未來職業規劃時,教師通過讓學生找到英文歌曲中包含的職業名詞導入,對于基礎弱的班級可以復習單詞,激發興趣。但對于基礎好的班級,該導入實際功用差,且容易因為難度小讓學生失去興趣。學生能力、 習慣等因素差異會帶來不同學習效果,不考慮學生實際,不針對班級情況,將無法為一節課開好頭,有效鋪墊。
3.內容不連貫,重點偏差。
英語課堂教學是連貫的,導入、 展現、講解等步驟應環環相扣。作為開端,導入應當為后面環節做好鋪墊,使課堂節奏更平穩,知識吸收更順暢。不能僅為活躍課堂氣氛而導入,偏離主題。例如八上Unit 3中學習比較級時,教師選擇學生感興趣的佩奇導入,但視頻中佩奇和朋友主要談論各自擅長的運動。視頻放完后提問“ Who can play soccer better?”學生無法與視頻內容聯系,難以通過導入過渡到課程主題。打造高效課堂,教師務必在課堂導入環節中明確教學的重點內容,才可以為后期的教學打好基礎。
為避免出現以上誤區,創建優質高效課堂,筆者在英語教學實踐中嘗試不同方法進行導入,收到了較好的效果:
1.開門見山直入主題,省時省力。
課堂導入時采用開門見山,直奔主題的方式,不僅能讓學生注意力在最短時間內集中,更能幫助其迅速了解知識范圍。反之,導入時兜來轉去,毫無重點,不僅打亂教學節奏,還易由于時間不夠,無法完成教學目標。因此,課堂導入設計一定要明確主題,直奔重點。
例如,在八上Unit 2的閱讀板塊教學中,主要學習目標是掌握用百分比表示從事各項活動。筆者采用直接提問導入“ Do you watch TV on weekends? If you do, raise your hands.” 學生舉手后直接在黑板上寫下“ Thirty percent of the students watch TV.” 對于其他兩項文中涉及的活動也運用同樣方式。學生通過黑板上呈現的3個句子可迅速清晰閱讀篇章的主要內容和核心句型。不僅對percent的概念更敏感,也能對文章脈絡更明確。
2.緊貼師生實際生活,拉近距離。
當代學生大部分擁有廣泛興趣愛好,眼界視野寬闊,關注身邊及社會發生的大小事。教師設計導入環節時,要善于結合實際生活和學生關注的熱點。例如八上Unit 1中,筆者展示自己的3張旅游照,介紹暑假去處及活動進行導入,照片下顯示“ I went to Hainan.”“ I ate delicious food.” 等句子,隨后直接提問“ What about your vacation? ”通過教師親身經歷把學生帶入到旅游與假期的相關話題上,開放式提問幫助學生打開思路,順暢地引入核心話題,實現導入應有的作用。
此外,關注學生興趣所在,了解即時熱點,結合導入也行之有效。例如七下Unit 1聽說板塊中,筆者運用學生熟知的熱門偶像蔡徐坤“唱,跳,rap,籃球” 的《G你太美》視頻導入,學生欣賞時異常興奮,驚喜萬分。視頻結束后搶答“ What can Cai Xukun do from the video?” 隨后直接過渡到本單元“ I can...”結構,不僅在課程開始提升熱度,更讓學生在單元伊始便了解情態動詞can的核心用法。
3.趣味實用兩者兼備,立足未來。
課堂導入不僅旨在提升學生興趣,活躍課堂氛圍,也在于為后續環節做鋪墊,為學習重點打基礎。更重要的是拓展學生知識面,增加對其有實際功能的輸入,幫助將所學運用于日常生活。例如,在七下Unit 8 Section B部分,可將學校平面圖展示于學生,教師扮演游客,學生通過對路線和位置的描述直接進入學習重點,在實際生活場景理解句型,加深掌握,強化應用。
4.踐行素質教育原則,多維教學。
素質教育促進學生全面發展,要求教師在設置教學環節時應同樣重視對學生知識面及思想深度的培育。例如七下Unit 5 閱讀板塊中,筆者選擇了泰國第一面國旗(白象旗)的1分鐘視頻導入,學生對文章內容可提前預備,同時了解國寶對于人民和國家的意義,樹立對動物的愛惜之情。向學生傳授知識,也陶冶學生情操,貫徹教學中思想性和教育性相統一的原則。
總結
柏拉圖說過:“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作為教師,要明確課堂導入原則,優化環節設置,結合學生實際,合理創設場景,力求全面發展。只有這樣,才能引導學生迅速進入課堂學習狀態,感受高效課堂,從根本上提高英語課堂教學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