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到工作日,儀征市中醫院眼科診室在患者們焦急的目光中,一位沉穩、干練的眼科醫生正一邊耐心地詢問患者的病癥,一邊認真地做著記錄。白大褂下的他,既是一名深耕衛生領域二十多年的眼科醫生,又是一名履職盡責的“新代表”。他,就是儀征市第十六屆人大代表、市中醫院眼科主任——馬遠東。
青藏高原,是世界的屋脊,也是生命的逆境。
以前,青海省海南州貴南縣的牧民做白內障手術,必須穿越200多公里的崎嶇山路前往省會西寧,這對當地牧民來說,無疑是一段跋山涉水的天途。但是,這一現狀隨著馬遠東的到來有了改變。2017 年,當馬遠東得知市里需安排1名眼科醫生支援青海時,毅然決定投身西行。“我不僅是一名眼科醫生,還是一名人大代表。群眾既然選擇了我當人大代表,我就應當做好表率。”馬遠東說道。
然而,由于高原氣候和醫療條件的限制,許多患有眼疾的牧民都要等到病情嚴重才想到就醫,加之設備不全、人手緊缺,這些都給馬遠東帶來了不小的困難。在貴南縣人民醫院,馬遠東帶領剛剛參加工作、也是當地唯一的眼科醫生喬醫生,展開了一場追逐光明的“賽跑”。在援青的時間里,馬遠東日夜不停,幫助30多位藏民重見光明。
“青海是我的第二故鄉。”談及援青的難忘經歷,馬遠東說,“雖然語言不同,但是我可以從眼神里看到他們的真誠。有一次一位牧民為了感激我治好了他母親的眼疾,默默地把兩只李子放在我的辦公桌上;一位藏族老奶奶眼睛康復后專程趕到醫院,親手為我披上哈達……”
“習近平總書記反復強調要不忘初心,我認為,醫者的初心就是要保持一顆悲憫之心、仁愛之心。”馬運東說道。他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在某預約掛號網站,馬遠東醫生的留言框里有一條患者的留言:“服務很好,很有責任心!同時還為病人精打細算!這樣的醫生真的不多了!”“我只是希望能夠多為患者考慮一些。”馬遠東說。而談及如何消除病人的擔憂和緊張情緒,他表示,“病人同樣需要被尊重。一個確認的眼神、一個‘象征性’的撫摸、一聲簡單的‘感謝你的配合’,就可以拉近醫患之間的距離。”實際上,許多經馬遠東之手醫治過的病人,都時常感念他的恩情,老薛便是其中之一。
年過半百的老薛發現自己的眼睛上長了腫塊,視力也日漸模糊,起初以為是年歲漸長的緣故,并沒有放在心上,但一次偶然的檢查卻得知了眼部惡性腫瘤的噩耗。在朋友的介紹下,老薛慕名找到馬遠東,并在其建議下預約了手術。多等一天就多一份風險,本著對病人負責的態度,馬遠東大膽地向患者家屬提出了手術思路和方案。在老薛和家屬的請求下,馬遠東親自實施了手術。經過整整6個小時的努力,老薛眼睛上的腫塊終于被摘除了,視力也有所恢復。值得一提的是,馬遠東的這場手術,也是儀征開展的首例“瞼板切除聯合自體硬顎黏膜移植術”。“病人是最好的老師。我們的滿意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病人要滿意。”說到這里,馬遠東的臉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我們的小康之路離不開全民的健康。健康與每家每戶都息息相關。”談到從醫二十年的心得,馬遠東說,“希望能有更多的人關注和關心衛生事業,多為‘健康儀征’貢獻力量。”正是在馬遠東等人的共同努力下,近年來,儀征市城鄉居民健康狀況穩步改善,市民體質逐步增強,“健康儀征”的美好藍圖正在一天天成為現實。
為了讓更多白內障患者重見光明,2018 年,馬遠東向儀征市十六屆人大二次會議提交了“關于確保貧困白內障患者享受免費復明手術的議案”,引起了市人大常委會及市政府、各有關部門的高度重視。同時,針對青少年近視問題日益嚴峻的現狀,馬遠東還牽頭開展了學生視力狀況和學生中醫體質調查,試圖從改善體質等方面入手,最大限度預防青少年近視。但馬遠東也深知一己之力終究有限,2019 年,他還向儀征市十六屆人大三次會議提交了“關于加強全市兒童青少年近視防控工作的議案”,希望市政府進一步加大財政資金投入力度,完善組織管理保障機制,規范眼鏡產品和視力保健康復治療市場行為,擦亮青少年的“心靈之窗”。“儀征是我的家鄉,我的根始終在這里。”談及未來的履職之路,馬遠東表示,將更加注重與選民的聯系,更多關注群眾的實際困難和迫切需求,竭盡全力為家鄉發展和百姓幸福獻智出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