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炳華
社會建設是“五位一體”總體布局中極其重要的一環,是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基本內涵。組建人大社會建設委員會,是適應新時代發展要求的重要改革舉措,蘇州市吳中區人大社會建設委員會組建以來,在不斷思考與探索中筑實履職根基、彰顯擔當作為。
圍繞改革部署,推進社會委實體化運作。2019 年6月,吳中區人大啟動社會委籌建工作,今年1月正式成立。在此過程中,努力做到了“四個到位”。機構到位。今年1月,區四屆人大四次會議選舉產生人大社會建設委員會,鑒于目前還沒有相應的工委作依托,社會委實行實體化運作,原有其他工委對口聯系的政府組成部門劃轉至社會委,并聯系群團組織和新增的相關政府部門。人員到位。明確了人大常委會分管領導,設立了1名專職主任委員,1名兼職副主任委員,在代表中選擇了5名委員。在人員不足的情況下,充分借助辦公室力量,確保履職有力、監督有效。制度到位。與機構的設立同步做好制度設計。出臺了社會建設委員會議事規則、社會建設委員會與對口單位工作聯系辦法,確保委員會工作始終在規范化、制度化的軌道上穩步推進。履職到位。社會委圍繞婦女權益、體育產業、扶貧保障、民生實事、“保就業”“穩就業”等方面開展了監督,特別是在開展安全生產法執法檢查過程中,探索了執法檢查與“每月學法”相結合、各鎮(街道)全覆蓋、逐條對照“一法一條例”、上下聯動、方式融合、閉環管理等做法,積累了有益經驗,形成了自身特色。
把握履職規律,推動基層社會建設出新出彩。社會建設涵蓋勞動就業、社會保障、民政事務、群團組織、安全生產等方方面面,是社會和諧穩定的“壓艙石”。基層人大社會委,是一個新機構,是一個合議制機構,現階段還承擔工委職能。開展好基層人大社會委工作,必須進一步探索基層社會建設的新特點,把握社會委工作的新規律,推動基層人大履職有為、有力、有效。
筑實履職根基,不斷加強自身建設。圍繞一個“新”字,提升政治站位、強化法治意識、明確工作方向是社會委履職的基礎。一方面,深入學習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堅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重要思想以及關于社會建設的論述,學習全國、全省人大社會建設工作座談會及此次培訓會精神。另一方面,依托區人大常委會“每月學法”平臺,研習社會建設領域相關法規政策,特別是加強對民法典的學習貫徹,確保全區民生社會事業依法有序推進。
瞄準短板弱項,切實提升履職實效。圍繞一個“專”字,緊扣黨委工作中心和代表建議,選擇“急難愁盼”的訴求,提升監督效果是社會委履職的重點。一方面,圍繞社會建設難點,加強調查研究,找準區域內社會建設領域存在的薄弱環節和突出問題。另一方面,針對居家養老與護理院模式如何互補、社會保障與兜底扶貧如何并重、村級集體收益與農民收入增加如何轉化、技能培訓與勞動就業如何統籌,特別是太湖圍網拆除、太湖十年禁漁等影響農漁民就業生存等重點課題,采取區鎮(街道)聯動模式,疊加運用執法檢查和專題詢問等方式,提高監督質效。
強化代表作用,持續發揮監督合力。圍繞一個“合”字,用好群團組織平臺、發揮好專業代表作用,是社會委履職的方向。一方面,加強社會建設領域人大代表專業小組建設。今年,區人大常委會在對人大代表地域分組的基礎上,創新進行了專業編組,進一步擴大代表對社會委工作的參與,探索建立社會建設咨詢專家庫,提升社會委工作的專業化水平。另一方面,依托對接群團組織這一新優勢,擴大社會委工作的知曉面,落實好專委會合議制,彰顯集體行使職權的整體效應,確保監督有剛性、有力度、有實效,提升人大社會建設工作整體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