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 勤,雷 蕾,段方見,羅春梅,解 雨,羅 羽
中國人民解放軍陸軍軍醫大學護理系,重慶400038
器官捐獻是解決器官移植術開展受限最有效的途徑[1],目前世界各國器官捐獻數量無法滿足需求,人體器官捐獻協調員(以下簡稱協調員)在這一背景下應運而生[2],其主要負責在器官捐獻中發掘潛在器官供體、評估器官供體術前質量和術后護理程序、統計分析器官捐獻與移植相關資料[2‐3],是促進器官捐獻和移植事業發展的重要基礎[4]。協調員綜合能力提升對于緩解捐獻窘迫現狀具有重要意義,已有研究表明,提高相關培訓質量有助于提高協調員綜合能力,進而提高器官捐獻率[5‐6]。我國協調員培訓水平相對較低[7],已成為我國器官捐獻率低的重要影響因素之一,鑒于此,本研究從國內外協調員培訓現狀入手,綜合分析協調員培訓普及程度、內容范圍、培訓及考核方式,并在此基礎上提出解決方案,以期為我國協調員培訓的發展提供參考[8‐11]。
國際器官捐獻網數據顯示:西班牙器官捐獻率位列全球第1 位,每百萬人器官捐獻量為48 人[12],西班牙捐獻水平長期居世界首位與協調員綜合能力較強有密切關系。1989 年西班牙成立國家移植協會(the Spanish National Transplant Organization,ONT),構建了國家、地區和醫院3 個層面的移植協調網絡,并對協調員進行系統培訓,國際上稱之為西班牙模式[13]。其他國家通過對西班牙模式進行學習,因地制宜,加強對協調員的培訓,也提高了本國器官捐獻率[14‐18]。
1.1 培訓普及現狀 西班牙主要通過移植協調員網絡對協調員進行培訓推廣,其協調員由各區醫院醫務工作者和相關專業人士擔任,通過西班牙模式對協調員發現潛在的器官捐獻者和獲取家屬同意等方面的知識進行系統、全方位的培訓,使協調員更具專業化,有利于其在器官捐獻時發揮關鍵作用,提高器官捐獻率[14]。西班牙捐獻率處在世界首位,增加了西班牙人的自豪感,醫院和傳播媒體通過正面宣傳促進了器官移植和器官捐獻信息公益化,有利于讓更多人成為潛在的器官協調員和器官捐獻者。澳大利亞、美國等國家通過借鑒西班牙模式經驗對本國協調員進行培訓,使協調員專業知識和業務能力顯著提升,國家器官捐獻率提高,促進了器官移植行業的發展[15‐18]。
1.2 課程內容 西班牙模式對質量改進項目(quality improvement program)進行分析,不斷改進協調員培訓課程,培訓內容涵蓋與捐獻群體的有效溝通,加強了協調員對潛在器官捐獻者的發現和轉介培訓,使培訓課程更具合理性,對器官捐獻產生積極作用[9]。有研究者在西班牙的安達盧西亞區域開設86 個學時的培訓課程,內容涉及醫院急救等醫療知識、法醫學知識、活體供體腎臟移植知識、心臟停搏相關知識、造血干細胞知識、傳染病知識及器官移植協調員訓練、組織、溝通知識,協調員通過對課程的學習和實踐,專業技能得以提高,對安達盧西亞的捐贈率提升產生極大影響,使其器官捐贈率從2014 年的每百萬人中捐獻人為37.5人上升到2018 年的52.5 人[14]。美國、意大利和法國等國家學習西班牙模式,開設全方位的協調員器官捐獻與移植培訓課程,通過對協調員進行培訓,大幅度提高了 捐 獻 率[15‐18]。
1.3 培養方式 西班牙巴塞羅那大學通過為協調員提供系統的器官捐獻知識培訓,培訓完畢授予其大學文憑或研究生文憑[14],提升了協調員質量及數量,有利于提高器官捐獻率[19]。美國、意大利和法國等國家借鑒西班牙模式經驗,對協調員進行理論培訓和臨床操作培訓等,促進了協調員質量提升[15‐17]。澳大利亞通過對協調員進行在線培訓,使協調員在工作中的表現明顯提升[18]。伊朗通過開展相關講座、會議,安排經驗豐富的協調員對新入職協調員進行培訓,使新入職協調員在工作中更具動力和責任感,使協調員質量和數量得到提升[20]。
1.4 考核制度 各國在協調員培訓過程中和培訓完成后都有獨特的考核制度[14‐17],這些考核制度一般由協調員專家根據本國協調員發展現狀和影響因素探討、制定。培訓過程中協調員專家會對協調員進行中期學習評估,以了解協調員培訓情況;培訓完成后,協調員專家會對協調員進行考核;協調員入職前,協調員專家會再次對協調員進行考核,以把關協調員質量;協調員任職后,協調員專家將協調員培訓移交至相關單位,由單位統一組織理論和實踐培訓,并進行工作中的培訓考核、再評價。
目前,我國器官捐獻、移植數量均居世界第2 位、亞洲第1 位[21],但協調員數量約為2 200 人[22],有限的協調員人數難以滿足龐大的移植需求,通過提高協調員培訓效果從而提高捐獻率是解決這一矛盾的重要方法[6,23‐24]。由于我國最初的協調員主要來自紅十字會志愿者、義工或非醫學專業人員等[25‐26],導致我國協調員受訓情況參差不齊[27],不利于我國協調員隊伍建設及協調員培訓的高效、系統開展。同時,協調員作為我國的一種新型職業,主要分為專職協調員和兼職協調員2 種,專職協調員負責對器官捐獻的受體和供體提供全方位、全過程的專業化服務;而兼職協調員則負責發掘捐獻者和聯系專職協調員[28]。2 種協調員受人員特點及培訓模式影響,專業化水平均有待提高。
2.1 培訓普及現狀 我國近年加強了協調員隊伍建設,但器官捐獻率仍然較低,其重要的原因之一是協調員受訓情況參差不齊,培訓普及度不高。在與公眾溝通時缺乏專業知識、未能爭取到公眾支持和信任會導致流捐[29‐30],而公眾不理解及文化影響,又會使協調員信心備受打擊,產生不同程度的心理問題[31],協調員工作壓力大,倦怠率高[32],可能造成協調員接受培訓的積極性不高;同時,由于協調員工作任務重、薪酬不高和職業規劃不清晰,導致協調員隊伍人員流失嚴重,人員嚴重不足可阻礙協調員培訓的廣泛開展。目前,我國只有7 所院校醫務人員參與了國際器官移植高等培訓的協調員專職培訓,培養與國際接軌的協調員僅144名[33]。我國協調員培訓仍處于初級探索階段。
2.2 課程內容 協調員需要具有醫學知識及心理、倫理、法律等相關知識。我國協調員多為醫院一線醫護人員,工作繁忙,接受專業培訓的時間較少[34],且其培訓內容多集中于醫學領域的器官移植相關知識,其余知識涉及較少,協調員培訓課程內容系統性和全面性不足,容易導致培訓質量降低[35]。
2.3 培訓方式 兼職協調員是我國協調員隊伍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培訓多采用集中授課方式,2~3 d 即可完成培訓,培訓時間短,方式單一[33,36],缺乏針對性,線上線下培訓不完善,教學模式缺乏多元化,嚴重阻礙了協調員專業知識的吸收和實際操作的實施,不僅不利于協調員知識能力的系統構建及鞏固,也不利于協調員隊伍的專業化建設。此外,我國與國際聯合的協調員培養學校只有7 所,且僅針對醫學生進行培訓,導致具有國際化思維的協調員較少[33],協調員質量兩極化嚴重。
2.4 考核制度 我國協調員的考核制度、體系還不夠完善,主要通過衛生部門統一組織的考試進行理論考核[18,22,37],一次考核合格后可持證上崗,這種單一形式的考核對協調員能力的考查遠遠不夠;其次,在崗期間大多數協調員所屬單位對協調員的繼續培訓意識不強,較少對協調員進行再次理論和實踐考核,不利于協調員隊伍的高質量發展。
3.1 國家主導以促進培訓參與積極性 首先,國家相關部門可通過向公眾推送協調員相關信息,使公眾知曉協調員存在的意義,鼓勵更多人加入協調員隊伍之中;大學生對新生事物接納能力強,人員素養高,是優秀的協調員候選人[37‐38],可通過為大學生開設器官移植相關課程,鼓勵更多大學生參與協調員隊伍建設中,為更好地推進協調員培訓打下堅實基礎。其次,國家相關部門可以通過微信、抖音等社交軟件將以器官供體、器官受體、優秀協調員事跡拍攝的培訓公益影片推送給公眾,使公眾了解捐獻者和協調員的偉大,以此改變公眾對協調員的態度,充分提高協調員參與培訓、更好履行本職工作的積極性。再次,國家相關部門還可以定期組織協調員進行專業知識宣講,使群眾了解器官捐獻相關知識,并拉近協調員與公眾的距離,提升公眾認同感,也提高協調員參與培訓的積極性。
3.2 多學科兼顧以充實培訓內容 協調員應由懂得醫學、倫理學、心理學相關知識且溝通能力較強的人員構成,故在培訓課程設計時,應根據我國協調員培訓現狀、特點和需求,設計包括醫學、器官捐獻、心理學、倫理學、基本法律、人文、人員組織學等在內的基礎知識和實踐操作技術培訓課程,從而提高協調員素質及工作質量,提高捐獻率。
3.3 多媒介并用以豐富培訓方式 針對背景不同和能力不同的協調員,參考國外經驗[33],設置合理的協調員培訓內容,確定科學的培訓方式,如優化線上和線下培訓方式系統;播放器官捐獻培訓公益電視劇,提高公眾對協調員的認知,深層次發掘潛在協調員;設計網絡協調員圖書館App、構建微信公眾號平臺,供協調員查閱資料和學習;協調員的理論培訓以各學科專家遠程授課或面授課程為基礎,經驗授課為輔;線下培訓基于典型案例,采用模擬游戲[39]仿真系統,通過組織經驗交流、情景扮演或與專家討論等[18,20,39‐40],增加協調員參與的積極性。
3.4 采用“駕照式”考核,嚴把培訓出口 健全相關法規,全面考察協調員的實際工作能力,從源頭嚴格把控協調員質量,嚴進嚴出,查缺補漏,不斷提高協調員自身素養,從而提高潛在器官發現率及協調成功率。通過“駕照式”考核方式,預協調員首先進行理論培訓,通過者進入下一輪的實踐操作和技能培訓,操作技能考核合格者,進入最終考核,最終考核合格者方可成為協調員。將考核合格的協調員納入社會征信評價體系,褒揚他們對社會的奉獻,讓協調員的工作得到更多人認可,激勵更多人建設和壯大協調員隊伍;每年對協調員進行資格和征信評定,嚴格把關,高效管理。
協調員培訓是一項長期工作,是滿足社會對高素質、高質量協調員需求的有效保障,在提高器官捐獻水平中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參考國外經驗、結合我國培訓現狀與文化背景、促進培訓參與積極性、充實培訓內容、豐富培訓方式、嚴格考核等,有利于完善我國協調員培訓體系,提高我國協調員數量和質量,推動我國器官移植和捐獻事業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