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婕
(內江師范學院,四川內江,641100)
彩陶是世界文化遺產,中國彩陶以黃河、長江流域為中心,具有淵源流長的歷史文明。彩陶有悠久的歷史。從歷史上來說,初始期、繁榮期、鼎盛期、衰落期四個時期。從文化上,彩陶有其獨特的文化品格,以圖形符號為特征形成特定的文化形式和文化面貌;從藝術上,彩陶是藝術形式的載體,在全國范圍內,不同文化的彩陶展現不同典型藝術形式的風格特點。在巴蜀的地域上,巴蜀的文化面貌具有顯著的獨特性。彩陶,亦稱陶瓷繪畫,意為在陶器上可進行風格各異的藝術繪畫創作。制陶業在巴蜀地區也隨著彩陶的歷史一直發展,自古,制瓷業是巴蜀地區有名的手工業部門國內有不同形式、不同風格、不同規模的制陶作坊。巴蜀作為代表的邛窯是中國最古老的民窯之一,也是中國彩繪瓷的發源地,曾被被列入國家大遺址重點保護。到現今,制陶作坊在曾經的巴蜀、現在的川渝地區分布廣泛,其中比較集中的有被稱作中國四大名陶生產地之一的重慶榮昌和有著“陶之鄉”美名的四川彭州、以及生產土陶的四川隆昌。因此,在此地域發展的基礎上,巴蜀地區也有屬于自己的彩陶文化,并且彩陶藝術具有其獨特地域性的藝術風貌,,也可稱為巴蜀彩陶。
中國從古至今都是作為世界主要陶瓷生產和出口國,主要生產以日用陶瓷、裝飾、高技術陶瓷、包裝陶瓷及創意陶瓷五代類別為主的陶瓷產品結構。彩陶作為中國陶瓷藝術的一部分,文化資源豐富,形成了多種彩陶藝術風格,例如仰韶文化風格、半坡文化風格、辛店文化風格等。中國彩陶藝術文化資源開發與產業發展主要以河南省三門峽市、甘肅臨夏、甘肅臨洮等地為主要開發區域,其開發的模式是創建彩陶坊、彩陶文化小鎮、彩陶文化村、陶瓷廠、陶瓷創意產業園區等,其具體文創產品也是以彩陶文化的生活實用器皿、杯盤餐具,茶藝茶盞、商務茶杯、文旅伴手禮產品等商業產品的形式呈現。如今,國家戰略也在走文化強國戰略路線,全國地區也在積極開發本地陶瓷文化和商業應用價值,形成獨特的文化產業,通過彩陶的文化藝術,建立彩陶名人館、彩陶學術國際交流中心、定期舉辦高端學術論文等,建立國內一流的彩陶交流平臺及文化產業基地,向國內外展示中國彩陶的發展歷史,發揚國家文化。
巴蜀地區很早就有了古代陶器,在歷年來的考古中考證,出土陶器、瓷器等歷史文物若干件。直到現在,巴蜀地域上的四川、重慶還有其他地域依然保存著良好的制陶遺址、產業等。在窯系和生產陶瓷的地區來看,有大邑窯系(現四川大邑)、涪城窯系(現重慶涪陵)、彭縣窯系(現四川彭州)、邛窯系(現四川邛崍)、琉璃廠窯系(現成都東門外)、隆昌土陶(現四川隆昌)等制陶地,并且每個窯系所生產的陶瓷特點也各不相同。例如,“大邑燒瓷輕且堅”顏色雪白,不透明;涪城窯系生產粉青瓶、罐、盤等,還有類似青色的龍泉窯等;彭縣窯系產陶,胎骨類似灰陶;邛窯系(現四川邛崍)生產三色釉,具唐代風格;琉璃廠窯系(現成都東門外)生產琉璃釉陶器;隆昌土陶(現四川隆昌)生產隆昌土陶,經久耐用、透氣而不滲漏、加上各類藝術裝飾后,呈現各類瓷器的特色。還有早重慶行政地區上的榮昌陶器,盛產于安富,至今已有兩千多年的生產歷史。2011 年5 月,榮昌安陶工藝還被列為國家級非物資文化遺產保護項目。重慶榮昌出產的陶器已經融入當地人的社會生活當中,其主要生產日用陶、包裝陶、工藝美術陶、園林建筑陶。在陶器工藝上,榮昌陶采用刻花、剔花工藝雕刻后燒成,產品樸實自然,可以從長期保質,極具實用性。由此可知,巴蜀彩陶除了具備深厚的歷史文化背景,還具備藝術性和實用性的統一。
現在,成渝“彩陶”業年產總值達億元,大大小小的企業和作坊有數千余家,較大規模的主要位于四川彭州、仁壽、浦江、邛崍、重慶榮昌等地區。根據四川陶瓷企業產能調查數據:樂山夾江是西部最大的陶瓷生產基地,2018 年,四川夾江陶瓷產值達330 億元。彭州桂花鎮已有九十多家工藝陶瓷場,每年產值達2.8 億元。邛崍邛窯文博創意產業園總投資100 億元,預計到2025 年,邛崍市文博文創產業將達500 億元。四川眾多的古代陶業遺址和當下彩陶產業興旺現狀,為特色化村鎮發展提供詳實的地域、人文、經濟基礎,也為打造彩陶藝術特色村鎮產業化應用提供豐富的資源。
世界陶瓷產業已有幾千年的歷史,陶瓷在生活當中的任何領域都有不可取代的地位。隨著技術的發展,陶瓷產品廣泛應用于建筑衛生、日用、觀賞收藏等領域。彩陶藝術方面,國外有以手工繪制的方式進行彩陶藝術的開發和產業發展。例如法國布列塔尼坎佩爾小鎮被稱為“特色陶器小鎮”,其主要通過手工制作、精心手繪等方式加工粗陶制品,用于旅游產品銷售。目前國外陶瓷產業發展呈現以下特點:(1)產業規模持續擴大。(2)技術創新層出不窮。(3)國際列國相互發展高端陶瓷工業產業,產業集群化趨向化明顯。(4)市場需求趨向高端化、個性化、產品結構呈現綜合化。國外意大利是世界陶瓷強國,據意大利工業家聯合會統計數據顯示:2012 年意大利陶瓷行業總銷售額為4581 百萬億歐元,陶瓷產業鏈完整。在國內的其他地區也是通過文化藝術資源的開發,獲取了明顯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也出現了很多不同類型、各具特色的文化產業開發路徑。
巴蜀文化資源的開發是一個集政治、經濟、文化本身的諸多內容為一體的社會實踐活動,其文化內涵是巴蜀文化開發最核心的。目前在巴蜀地域上,還沒有形成一套以巴蜀彩陶藝術為文化核心的特色產業發展模式。巴蜀地區藝術是巴蜀獨有的藝術形式,巴蜀彩陶的藝術內涵也是巴蜀彩陶發展的核心競爭力,具有區域獨特性。巴蜀彩陶藝術特色產業發展問題在于如何具備理性選擇和找到符合開發巴蜀彩陶文化資源的創新特色文化產業發展路徑,使其獲取社會和經濟價值。就彩陶本身來說,除了其藝術性,還有應用于社會生活中的實用性。巴蜀彩陶在社會生活中的實際應用,是容易融入社會需求之中。巴蜀彩陶藝術符號可進行提煉、挖掘,應用于社會多領域產業,提升產業特色與優勢,推動巴蜀彩陶文化產業有效發展路徑,可持續發展彩陶特色文化產業。文化藝術產業發展需要一定的平臺建設,以巴蜀彩陶藝術作為資源支撐,以藝術資源開發作為主導,可持續發展彩陶產業。國內其他地區通過文化藝術資源的開發,獲取了明顯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也出現了很多不同類型、各具特特色的文化產業開發路徑。巴蜀地區如何具備理性選擇和找到符合開發巴蜀彩陶文化資源的創新特色文化產業發展路徑,使其獲取社會和經濟價值,是值得深思的問題。
巴蜀彩陶文化有自身的藝術優勢。在文化價值方面,彩陶藝術的民族性、民俗性分別代表巴蜀地區的地域文化和巴蜀人們生活習性、審美傾向。彩陶藝術的出現從原始社會到晉,最早從簡單的日用品到財富和權勢的象征,到成為獨特藝術文化符號。彩陶藝術表現形式復古、平面、具有良好的視覺表達。到現今,彩陶作為文化藝術史上的重要工美美術品和人們日常生活中必不可缺少的日用品。巴蜀彩陶具有地域性、特色性、民間性豐富人文內涵。巴蜀彩陶在稱為日用品和美術品的同時,宣揚的也是與地域性、民族性息息相關的人文藝術。彩陶作為中國目前發現最早的藝術品,具有獨特、鮮明的民族藝術風格。巴蜀彩陶文化隨著歷史的進程,已經沒有以前的輝煌。在應用價值方面,英國大英博物館保存大量四川出土的古陶器,四川博物館也藏有四川出土的陶瓷;巴蜀彩陶除了具有藝術魅力外,還具有社會生活中的實際價值,也就是作為日用品與生活緊密聯系。
巴蜀彩陶文化的物質發展需要依靠產業,巴蜀彩陶藝術資源只有通過開發、利用、創新,才能稱為產品,才能發揮巴蜀彩陶文化的經濟效益和社會價值。“開發+運用+創新”的理念構建在以能夠滿足社會需求之上,通過“開發+運用+創新”理念模式,實現對巴蜀彩陶特色文化產業發展提出更實用、更高效的保護和發展,并突出巴蜀彩陶特色藝術價值,避免文化產業出現同質化現象。
彩陶產業發展一定要在政策背景下加強內涵文化的挖掘、提煉,挖掘地域文化藝術、提煉文化藝術符號,形成獨特藝術風格。“文化+文創+產業”的發展理念建設路徑是指出彩陶文化要吸收巴蜀內在文化營養,進行文化創意上的創新,對花色、品種等內容的研發和運用,形成巴蜀彩陶藝術多元化發展趨向。彩陶產品要在技術性、藝術性和實用性的統一,產品加強研發與創新,提高產品檔次,做優質藝術彩陶,走高端路線,打開需求市場。彩陶產業要結合市場背景,研發、開發、運營、宣傳要有一定的體系和產業形成。并且運用現代數字平臺,更新市場營銷模式。
資源是成為經濟發展的重要物質基礎,巴蜀藝術資源是巴蜀地區的象征。巴蜀彩陶藝術史文化多樣性的表現,理應得到尊重。巴蜀地區彩陶藝術資源從“資源+應用”的可持續發展理念出發,通過巴蜀彩陶藝術資源進行探索、評價、規劃、保護、管理、開發、利用等一系列資源可持續發展方式,形成以巴蜀文化“資源+應用”的可持續發展理念模式。
文化產業是近年來國內外關注的話題,同時文化產業發展也是近年來研究的方向之一。地域文化反映一個地區的民俗風貌。巴蜀彩陶藝術的內容、藝術符號、藝術特色及文化資源運用、文化產業發展是當下亟待探究的深刻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