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芯萍
(蕪湖學豹文化創意有限公司,安徽省蕪湖市,241000)
陶瓷雕刻藝術是陶瓷裝飾中一朵清麗的花朵,它艷麗而不俗氣,借助刀在坯體上刻畫,進行器物的空間立體式藝術雕琢,它的載體可以是立體的花瓶、餐具、茶具、文具等,也可以是平面的瓷板,在它的雕刻下樣樣都可以是藝術品。在我國陶瓷雕刻裝飾中國畫藝術已被深入骨髓,注入血液,是我們陶瓷創作的藝術源泉。
縱觀我國的繪畫藝術不難發現在燦若星空的傳統藝術中,中國畫有著較高的審美價值,中國人以自己獨特的藝術眼光洞察世界,表達自己內心的情感和精神世界,它來源于中國傳統文化精神,是千百年來華夏文明的審美價值體現。
中國畫也稱“丹青”,在古籍文獻中,沒有出現中國畫,都是出現丹青二字,是到了近現代為區別于西洋畫而改稱為中國畫,簡稱國畫。國畫主要是用毛筆在宣紙、絹布等上作畫,其題材隨性而發,可以是山水、花鳥、人物、蟲草、走獸等,國畫的所表現的的意象都是受孔孟莊子等的哲學觀影響,它承載了古人的聰明才智及當時政治、經濟、宗教等文化。
國畫區別于其他的畫種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第一,國畫的使用的畫筆和畫紙不一樣,筆墨載體和工具具有差異性;第二,表現技法不同;第三,不受西方透視、光影學約束,講究線條、形神兼備、留白和詩意的意境表達。第四,國畫有自己獨特的章法,融詩、書、畫、印于一體;第五;國畫裝裱也是門藝術不同于西洋畫。
國畫通過運用毛筆進行勾、點、染、擦、潑、皴等筆法展開繪畫,同樣,陶瓷雕刻把毛筆換成了刻刀來雕、刻、劃、切、刮、鏤等,盡管媒介不同,但內在本質一樣,國畫始終圍繞筆墨作畫,線條、染色等是它需要注意的地方,它可以是仔細小心勾勒的工筆畫,也可以是肆意灑脫的寫意畫。陶瓷雕刻和中國畫的畫理一脈相通,制作者要靜心雕琢,每下一刀都要準確無誤,即使是長達數米的大幅畫,也亦如此。心如止水、波瀾不驚很好地形容了制作者的內心世界。陶瓷雕刻比起國畫更具工藝性,如果說國畫是門繪畫藝術,那陶瓷雕刻則是門工藝美術。無論是國畫還是陶瓷雕刻在創作中都有感性的部分,例如,在表現水紋時,隨性地以刀代筆,快速劃幾道線條便可表現空曠的水面。在表現復雜的樹木、山石時,用寥寥幾刀化繁為簡便可表現,這些都是制作者的主觀意識表現。國畫的筆法和陶瓷雕刻的刀法雖然創作形式不同,但有著殊途同歸的本質聯系。
中國畫追求“天人合一”自然之法,翻看中國繪畫史,歷代畫家題材取自于自然,從天地萬物中獲得靈感,所描繪山水、人物、走獸、花鳥等都是來源于自然中的萬物萬象,畫家把自己的情感寄托于世間萬物,追求道法自然的藝術精神,陶瓷雕刻屬于工藝美術,由李硯祖編著的《中國工藝美術史》中提出了“以天合天”的思想,主張從自然中獲取靈感,道法自然是貫穿人類精神文明的一條主線,陶瓷雕刻的創作中也應努力追尋這一點。在早期的陶瓷器物上出現了花草紋、蓮瓣紋、雷紋、水紋、云紋的雕刻紋樣(如圖1、圖2),這些都是來自于自然,經過制作者的匠心獨運而設計創作出來,把不規則的物象圖案化加工,賦予吉祥寓意,展示出了古人的智慧。
圖1 蓮瓣紋器皿 作者:葉芯萍
圖2 花草紋器皿 作者:葉芯萍
陶瓷雕刻與其他材質(如木藝、銅器、玉器、石膏)的雕刻不同,它需要經過1300 攝氏度的高溫燒成,可分為釉上雕刻和釉下雕刻,一般釉下雕刻多見,在泥坯上雕出深淺不一的畫面。裝飾效果上可分為陽雕和陰雕兩種,陽雕比陰雕要難點。刻花是陶瓷雕刻中比較典型的一種雕刻方式,這種方式線條流暢且富有張力,對刀法的運用十分考究。釉上刻花在燒成瓷的胎體上用金剛鉆、鉆石刀等專業工具進行雕刻,刻好后再上顏色入烤花爐烤制而成。還有一種鏤空的雕刻技法,它需要制作者有縝密的構圖思維,畫面主題明確、疏密有致。
陶瓷裝飾中的陶瓷雕刻是一門裝飾藝術,之所以是裝飾是人們對美的追求,點、線、面是裝飾的基礎構成元素,這些元素在中國畫中也得到體現且非常重要,中國畫的線條講究流暢和力度,骨法運筆是中國畫中線的體現,陶瓷雕刻也結合了國畫的線條通過刀法來表現流暢而生動的虛實過渡。陶瓷雕刻要注重陶瓷本身的材質美設計雕刻出表現制作者精神世界,注重情感表達,展現個性之美。
藝術的形態多種多樣,陶瓷雕刻是其中的一種,就陶瓷雕刻的材質而言,陶瓷材質本身就很美,是一種實用性和觀賞性兼備的藝術,不同的釉色、不同的彩料所形成的陶瓷雕刻作品有著不同的藝術效果。陶瓷雕刻發展至今不僅是陶瓷裝飾藝術,更是人文藝術。它需要藝術家以刀代筆通過自己獨特的技法表現內心的情感,是一種高雅的審美情趣體驗過程。
陶瓷雕刻亦是一種空間藝術,空間再造是藝術家創作的樂趣所在,陶瓷雕刻是一種陶瓷藝術語言的表現,是指創造者利用陶瓷的可塑性和釉色變化把心中的平面畫面進行造型的意象轉化而呈現出凹凸不平、或明或暗的效果。其中陽雕,即浮雕,是以陶瓷材料為媒介進行雕刻,在燈光映射下所營造出的明暗深淺不一的藝術氣氛。浮雕可分為高浮雕和淺浮雕,堆雕技法是用毛筆蘸取白釉漿在坯體上進行堆填,可以讓直立的瓷面有凸起的效果。
在陶瓷雕刻中中國畫的繪畫性浮雕很多,把敘事性的、繪畫性的畫面創作在陶瓷上,經過陶瓷藝術家的手加工成一幅幅繪畫性陶瓷雕刻畫面,別具一番風味。筆者創作的以荷花為主題的荷塘畫面,結合國畫的畫理,畫中的荷花、荷葉、花苞、蓮蓬等造型清晰明朗,刀法細膩,作品無論是從表現題材上還是工藝難度水平都體現了創作者的藝術修養和超高的陶瓷雕刻技藝。畫面的主體并非獨立,不是中規中矩的形式,而是扇形、圓形的,配上影青的釉色,更能表現荷塘清韻的意境。為了忠實中國畫原作,畫中的荷花凸于最上層,荷葉、蓮蓬等在中間層,很好地烘托了荷花,層次分明、意境宛然。技法上采用半刀泥手法刻畫,充分把握了材質的性能,對膨脹率和瓷板的承受力的把握準確,作品美麗清雅富有詩意,很好地體現了陶瓷雕刻的空間美學。(如圖3、圖4)
圖3 雕刻瓷板畫《荷塘清韻》 作者:葉芯萍
圖4 雕刻瓷板畫《荷》 作者:葉芯萍
陶瓷雕刻藝術家利用刻刀等工具,運用刀法的各種變化,有著和國畫及書法的筆墨韻味。陶瓷雕刻的畫面表現對技法有著很大的依賴性,各種刀法靈活多變。陶瓷雕刻獨特的肌理效果是其他陶瓷裝飾效果達不到的,許多陶瓷綜合裝飾中就頻繁運用陶瓷雕刻技法。藝術家運用三角刀和圓角刀刻劃,手法有松有緊,像國畫中的運筆、提筆、按筆,只不過筆變成了刀,圓角刀的刀口圓潤而渾厚;三角刀則尖銳且富有張力;斜口刀利用斜口的刀鋒通過手腕的力度輕重來表現虛實變化,很有國畫的挺拔秀麗的筆法韻味;平口刀可以是切、刻、削等來表現作品的不同肌理效果。陶瓷雕刻作品也需要作者情感表達,所刻的畫面是一種人工創造的,是通過刀法雕琢而來的,有著畫筆難以表達的肌理痕跡,純樸而單純,這種手法為藝術家表達情感而服務。疏密有秩的線條、塊面組合出一種自然、簡潔、流暢的肌理美感。陶瓷雕刻藝術家不同的文化背景和藝術修養所刻劃出不同韻味的作品來。筆者認為藝術家要豐富作品的情感和審美情趣,打破傳統藝術的枷鎖,走出符合當代的陶瓷雕刻的創作之路,當然,這過程是艱難且漫長的,對藝術家有很嚴格的要求:材質特性的把握、技術的成熟、文化修養等。
陶瓷雕刻是在當代陶瓷藝術中創新和繼承的,這期間離不開傳統中國畫的藝術滋養,在繼承傳統藝術的前提下,陶瓷藝術家們要根據自身情況努力斷推陳出新,吸收新材料、新藝術門類,把中國畫更好地融入到陶瓷雕刻中來,通過自己的技藝手法不斷實踐創新出更符合時代審美需求的陶瓷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