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嵩
(商丘市動物檢疫和疫病預防控制中心,河南 商丘 476000)
當前畜產品質量安全風險隱患高,問題突出,抗生素殘留、違禁物添加、水分超標等嚴重制約著畜產品質量安全,成為影響群眾身體健康的潛在威脅。除了依靠日常監督、專項整治等手段外,對畜產品開展監督抽檢、風險監測、例行監測,有針對性地采取行政處罰、風險評估等措施,能夠及早發現和消除風險隱患,因此,監督抽檢和風險監測等抽檢工作已成為監管部門日常工作中不可替代的有效抓手。然而,在實際應用過程中,一些地方對不同抽檢方式的概念、使用情形、結果運用等存在誤區或困惑,該文梳理了監督抽檢和風險監測的含義、區別及聯系,并對如何開展好抽檢工作提出了一些建議。
一是概念含義不同。監督抽檢,依據《產品質量監督抽查管理辦法》規定,是指質量技術監督部門依法對生產、銷售的產品進行有計劃的隨機抽樣、檢驗,并對抽查結果公布和處理的活動。風險監測,根據《食品安全法》規定,是指國家對食源性疾病、食品污染以及食品中的有害因素進行監測、采集樣品、收集相關數據的行為。二是抽樣人員不同,監督抽檢,不得少于兩人,并應具備執法監督資格。風險監測沒有人數要求,一般工作人員即可參與抽檢。三是操作程序不同。監督抽檢,要遵循依法依規、公平公正原則,由執法人員實施,并且嚴格執行抽檢程序。風險監測,不用加施封條,只需對被抽檢對象做信息登記即可。四是結果運用不同。監督抽檢的檢驗結果,可以作為行政處罰證據材料。而風險監測檢驗結果不具有法律效力。
一是目的意義。監督抽檢和風險監測的目的,都是為了及時發現畜產品潛在威脅、有害因子,為下一步采取管控措施、消除風險隱患提供信息數據和技術支撐。二是檢測內容。兩種抽檢方式,實驗室檢驗的內容基本是一致的,主要是圍繞抗生素殘留、“瘦肉精”等違禁藥物、水分含量等項目開展。三是相互轉化。監督抽檢的結果可以作為風險監測的數據,為風險監測提供信息來源,而風險監測結果不能作為監督抽檢的數據,但風險監測在抽檢過程中,可根據監督檢查情況及執法工作需要,直接進入監督抽檢程序,為下一步執法工作提供技術支撐。
一些地方工作人員在使用兩種抽檢行為時,存在概念不清、相互混淆的問題。認為監督抽檢和風險監測檢驗內容一樣,抽檢程序雷同,在實施抽檢時,都采用一種模式,不加以區分和規范,最后導致抽檢后的實驗室檢驗結果,不能作為行政處罰的證據材料。
抽檢不規范主要體現在監督抽檢方面,由于監督抽檢結果將來可能會作為行政處罰、追究刑事責任的證據,因此,整個抽檢過程都要嚴謹合法。監督抽檢存在的主要問題有:抽樣單填寫不規范,樣品來源、數量、基數等信息不全,抽樣人員、抽樣單位、被抽樣單位未簽字蓋章等。封樣不規范,樣品包裝不符合要求,尤其是牛奶、雞蛋等包裝不嚴,存在撒漏現象。保存不規范,運輸或保存不當,都會對檢驗結果造成影響,影響后續的行政處罰等工作。
一些地方對抽檢結果應用不充分,或者應用錯誤,導致抽檢實效下降,未達到預期目的。例如:對于監督抽檢的不合格結果,沒有及時進行調查處理,對于可能涉嫌的違法行為沒有深入調查,導致監督抽檢結果流于形式。
違法添加或者超量使用抗生素、“瘦肉精”等違禁藥物、對生豬注水注藥等行為,往往比較隱蔽,難以固定證據,日常的監管手段成效不明顯。因此,要充分利用監督抽檢和風險監測等抽檢手段,填補日常監管的短板,切實提升監管實效,通過加大監督抽檢力度,提高監管頻次,形成對違法添加使用“瘦肉精”違禁藥物、注水注藥等行為的有力震懾。
要科學合理制定監測計劃,合理調整監督抽檢和風險監測的范圍和比例。風險監測要堅持覆蓋面廣、數據量大、種類合理等原則,盡可能擴大覆蓋面,從而為管理決策提供全面科學的信息數據和技術支撐。針對風險隱患突出的區域,要加大監督抽檢力度、增加監督抽檢頻次,針對監督抽檢不合格的結果,及時組織展開調查,提升對違法行為的打擊精準度。
要提高監督抽檢和風險監測結果應用的有效性,針對風險監測結果,要全面分析、科學評估,準確把握當前畜產品違法違規添加行為的多發易發區域,流行的投入品及添加使用的方式等,從而合理制定管理決策,提升監管的時效性。針對監督抽檢不合格結果,要及時組織展開立案查處,調查取證,對于構成違法行為的,要依法依規嚴厲查處,對于構成犯罪的,還要移交公安部門,追究刑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