鮑鵬山
孔子教學的很多做法和現在提倡的教學原則和方法相左。我們現在總說要多鼓勵,不要打擊尤其不能傷害學生的自尊心。但《論語》中孔子經常傷害學生的自尊心,比如,罵宰予“朽木不可雕,糞土之墻不可圬”,這要在今天,學生一定不干。但我還是覺得孔子對,把學生道德、行為和成績的真相告訴他,讓他意識到自己要對自己負責,意識到犯錯誤就要付出代價,這才是真正的教育。
現在的教育還老是說不要拿學生和別人對比,這樣不僅會傷害學生的自尊心,還會造成逆反心理。可是,孔子就老是用對比法。比如,他晚年把顏回樹為學習模范和道德模范之后,就經常當著其他學生的面,不加節制地表揚顏回,刺激其他學生。有一天,一幫學生圍坐著,孔子意味深長地對顏回說:“用我,就干;不用我,就不干(用之則行,舍之則藏)。這樣的高境界,只有我和你具備吧!”夸顏回,還順便一棍子打死一船人。
孔子的教育方法可能值得商榷,但教學內容還是好的。有一天,子夏問孔子:“老師,顏回怎么樣?”孔子說:“顏回比我更誠信啊。”“子貢怎么樣?”“子貢比我還聰明啊。”子夏越聽越緊張:“那,子路怎樣?”“子路比我更勇敢啊。”“子張怎樣?”“子張比我更莊重啊。”子夏幾乎火了:“他們都比您強,那您憑什么做他們的老師,他們為什么服您?”
孔子微微一笑,說:“他們都只有一面,沒有另一面。顏回很誠信,但不會通融;端木賜(子貢)能聰敏卻不能笨拙;仲由(子路)能勇敢卻不能膽怯;顓孫師(子張)能莊重卻不能隨和。他們四人各有突出的優點,而且這些優點都超出了我。但是,你把他們四個的優點都集中起來跟我換,我還不換哩。”
秋水長天//摘自《孔子如來》,中國青年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