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狄娜

滑雪勝地?冬奧會的籌辦讓崇禮脫胎換骨,昔日默默無聞的小縣城依靠冰雪業不斷“生長”。
初冬時節的張家口崇禮銀裝素裹。作為冬奧測試賽的國際雪聯單板滑雪和自由式滑雪障礙追逐世界杯在崇禮云頂滑雪公園成功舉辦,意味著冬奧的腳步更近了。
兩個多月之后,隨著2022北京冬奧會大部分雪上項目比賽在此舉辦,崇禮將迎來世界的矚目。
事實上,早已等不及感受冰雪樂趣的滑雪愛好者,已經出現在這里的眾多雪場。
任鑫是崇禮太舞滑雪場的一名滑雪教練,祖祖輩輩都靠種地為生,曾經為了生計漂在外鄉。在崇禮被冬奧“點燃”后,任鑫毅然決定回來,如今,他全家都在雪場工作——父親負責索道維護,母親在餐廳工作,妻子承擔接待工作,一家人都吃上了“冰雪飯”。
任鑫的故事不是個例。據統計,張家口市崇禮區每5人中就有1人從事冰雪相關工作。截至2019年底,崇禮已建成滑雪場吸引當地就業人員近2000人,已建成星級酒店提供就業崗位1600多個。冬奧會的籌辦讓崇禮脫胎換骨,昔日默默無聞的小縣城依靠冰雪業不斷“生長”,成為世界聞名的滑雪勝地。
冬季平均氣溫零下12℃,平均風速2級,降雪早、積雪厚,存雪期長達150天;山地坡度多在5~35°之間,最大垂直落差達800米,適宜開發不同級別的滑雪賽道——這些,是崇禮與冰雪之緣的天然優勢。
建成萬龍、云頂、太舞、富龍、銀河、多樂美地、長城嶺7家滑雪場;擁有雪道169條161.71公里,雪道面積約410公頃,索道魔毯拖牽68條45.63公里……如今,崇禮早已成為國內最大的高端雪場集聚區。乘坐舒適安全的“復興號”智能動車組列車從北京出發,只需1小時就能輕松走完過去幾小時的路程,到達太子城站。隨著G55321次試驗列車從北京北站駛出開往崇禮站,太錫鐵路太子城至崇禮段開始按圖行車試驗,進入開通運營倒計時階段——這一段鐵路南起太子城奧運村核心區,北至崇禮城區,是連接冬奧會核心賽區和崇禮城區的唯一軌道交通配套工程。
“我2012年來崇禮的時候,這里還比較落后,有不少窯洞。”崇禮Flower民宿的老板花而在接受《小康》雜志、中國小康網記者采訪時表示,曾經的崇禮讓她記憶深刻——那時她還是個滑雪愛好者,每次來都要開上四五個小時的車,“當年這里的很多村民沒有見過汽車,冬天太冷,他們也沒什么事情做,就是打牌、打麻將;當地的年輕人也很少,大多數都在外地打工。從現在冬奧村的地方去城區,一周才有一輛公車”。那幾年,花而和同伴們來崇禮滑雪,早上吃的是牛肉面,晚上吃的是灶臺魚、涮肉或者醬骨頭,“高峰期的時候,連吃灶臺魚都有人來和你拼桌,因為當地就這么幾家店”。
大好河山國際旅行社總經理劉記華對此也感同身受。2014年她瞄準了機遇,來到現在這家旅行社,開始全面籌備滑雪相關業務,“那個時候高速路都沒修通,去崇禮都得先路過張家口;當時萬龍滑雪場算是最好的,但可能也就只有1到2個餐廳,能滿足基本的吃、住、滑雪等需求,幾乎沒有什么選擇”。作為崇禮很早開始做“一站式服務”的旅行社,大好河山集齊了吃飯、住宿、學習、玩樂等一切有關滑雪的資訊,一直致力于滿足雪友們的多方面需求。崇禮這些年的變化,身為當地人的劉記華都看在眼里。“最早我們包下了一個45間房的快捷酒店,當時覺得這算很好的:位置便捷、房間標準也高。但現在來看,已經算‘沒落’了。”她笑著說,現在崇禮早已入駐了多家星級酒店和國際連鎖酒店,比如太舞滑雪場開了之后,不僅有6至7家酒店、多個餐廳可以選擇,還有24小時不打烊的商街,“整條街夜晚都是亮的,零食、紀念品、滑雪設備、酒吧……應有盡有”。人們來崇禮,不再“只能單純滑個雪”,下午4:30纜車關閉、5點就沒事兒干的日子已經一去不復返,“在這里,同樣可以享受城市中的夜生活”。
“其實2013年以前,沒什么人來崇禮。”花而說,“一般來講,初學者和親子游旅行者想要體驗滑雪,北京周邊足可以滿足他們的需求,來崇禮的都是‘開了竅’、滑過不少雪場的人——畢竟這里交通不便,配套也不太好。”但如今不可同日而語,肯德基、星巴克這些餐飲都已進駐,城市人的生活需求都可以得到滿足,“如果形象地說,就是體驗農家樂和完全可以在這里生活很久的區別”。花而正是看到了這一點,做起了自己的民宿生意。現在,她也不用再去合作社或者小超市買東西了,民宿門口的永輝超市物資齊全,牛油果、藍莓、樹莓等一系列產品都不缺,同時還提供免費配送服務。“比如我早上8點過去,路上提前下單,等到達時就會配送給我了,特別方便。”
萬龍滑雪場創始人羅力曾經這樣描述崇禮:農民養的豬滿大街跑,生活垃圾都往街上倒,房價800塊錢一平方米。
的確,當年從縣城到萬龍的道路雜草叢生,路上沒有紅綠燈;本地人以農業和礦業為主要營生,莜麥、土豆和圓白菜是最常見的農作物。數據顯示,18年前的崇禮是國家級貧困縣,全縣GDP為6.17億元;而2020年已經增長到了34.12億元。隨著冰雪經濟發展、北京攜手張家口申辦冬奧成功,2016年崇禮撤縣設區,2019年,河北省政府正式批準其退出貧困縣序列。申辦冬奧成功以來,崇禮相繼實施主城區13個棚戶區改造、121個老舊小區改造、17條市政道路優化、6座橋梁新建改建以及供排水管網等工程,無障礙環境、停車場系統、多桿合一智慧路燈陸續投用。整個崇禮冬奧小城煥然一新,森林覆蓋率從2015年底的52%提高到目前的67%,奧運核心區林木綠化率達80%,是河北省天然次生林面積最大的地區之一。
2018年,國家體育總局發布了《“帶動三億人參與冰雪運動”實施綱要(2018—2022年)》,政策也在助推這個產業向上發展,大國冰雪旅游時代來臨,冰雪休閑旅游成為一種時尚的生活方式。《中國冰雪旅游消費大數據報告(2020)》顯示,2018至2019冰雪季中國冰雪旅游人數已達到2.24億人次,冰雪旅游收入約為3860億元,冰雪旅游人均消費為1734元。預計到“十四五”規劃末期的2025年,我國冰雪旅游人數將超過5億人次,冰雪旅游收入超過1.1萬億元,冰雪旅游將成為我國冬季旅游和冰雪經濟的核心引擎。根據張家口市文化廣電和旅游局的數據,2020年崇禮區接待游客281.5萬人次,總收入20.05億元。
隨著崇禮的“騰飛”,這幾年,像劉記華這樣返鄉就業的人不計其數。在花而看來,崇禮這10年的發展速度超乎預期,來她民宿的客人們已經不再把滑雪當作一種簡單的運動體驗,而是當成了一種度假方式和生活方式,“每天去滑雪累了,可以在屋子里健身、看書、喝咖啡”。
作為與冰雪產業緊密相聯的“其中一環”,劉記華想得更遠一些。“我期待這里的滑雪研學可以再繼續發展。”她始終覺得現在的滑雪研學只停留在“體驗”的層面,時間也較短,“希望可以把崇禮乃至整個張家口的滑雪研學做成一個品牌,不僅了解滑雪,也了解張家口的文化和歷史”。除此之外,她還期待著崇禮可以在依托冰雪的基礎上突破冰雪,“崇禮不僅僅有冰雪,還應該是‘四季運營’”。如今,太子城的景觀道已經拓寬和完善,格桑花、油菜花美不勝收。“從春到冬,一年四季的景色都能盡收眼底。有句話說得好:我們不在崇禮,就在去崇禮的路上。”劉記華笑著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