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建華

“感謝個人破產條例,讓我有機會得到經濟上的重生。政策、法律都不是無情的,真的是有溫度的……”說出這些話時,呼某有些激動。
11月8日,深圳市中級人民法院對《深圳經濟特區個人破產條例》實施以來首個自然人破產清算案件作出裁定,認定債務人呼某現有財產不足以清償全部債務,符合宣告破產的條件,宣告其破產。在3年免責考察期后,如果能通過法院的審查,就可以免去她的剩余債務。
我國首位法律意義上的“破產人”產生的消息,引起社會各界廣泛關注。什么樣的人可以申請破產?個人破產后還需要還債嗎?債權人的權益如何保障?一系列問題引發眾多討論。
中國政法大學破產法與企業重組研究中心主任李曙光表示,深圳是我國首個進行個人破產立法試點的城市。下一步,司法程序要進一步完善,最好能夠把個人破產制度納入破產法中,由一個全國性的法律來推動。暨南大學與柏林自由大學聯合培養博士研究生、廣東省涉外律師領軍人才楊超男認為,個人破產制度的建立,對于構建完整的現代破產制度和市場退出制度,營造穩定、公平、透明、可預期的國際一流法治化營商環境具有重大意義。然而,個人破產制度在其建立的初期,仍然存在制度落地上的一些困難。
對于呼某來說,這份民事裁定書是近幾年來最大的喜訊。11月8日那天,呼某戴著黑色帽子,用口罩把臉捂得嚴嚴實實,簽收法院的裁定書?!拔乙郧笆请x法律很遠的,有點怕它一樣。但突然覺得它的威嚴后面,透露出溫情。這對我和孩子來說,是一種解脫。”她背對著媒體的鏡頭,說出上面這番話。
呼某是教師出身,曾經創辦一家主營輔導業務的公司。2016年因經營場地所在商場倒閉,公司不得不關閉。據媒體報道,3000平方米的場地,花了200萬元裝修,每月有20萬元左右的固定支出,缺乏經營經驗的呼某一直在虧損。
深圳市中級人民法院民事裁定書顯示,公司關閉使呼某背上了480多萬元債務,其中包括兩家商業銀行借款275萬余元、信用卡借款30余萬元、朋友借款90余萬元,經營貸50萬元以及利息、違約金等。前述借款均用于公司經營,因公司規模小,無法用公司的名義申請貸款,呼某在2018年賣掉了唯一住房,260萬元賣房款全部用于償還債務,之后她堅持還貸,但至今仍欠100余萬元。
一直期望以“教培”東山再起的呼某,在今年的“雙減”政策下,徹底放棄了。
今年3月1日,《深圳經濟特區個人破產條例》開始施行。6月9日,呼某向深圳市中級人民法院提交個人破產清算申請,為證明其破產、財產狀況等事實,她提交了破產申請書、破產原因和經過說明、財產報告、債權債務清冊等。
深圳市中級人民法院認為,呼某因生產經營損失導致負債,資產不足以清償全部債務,且在破產程序中遵守個人破產條例規定的相關義務,符合宣告破產的條件。依照《深圳經濟特區個人破產條例》第二條、第八十四條、第九十五條、第九十六條的規定,宣告債務人呼某破產,進入三年免責考察期。
呼某因是我國首位破產個人,也被媒體稱為“誠實而不幸”的人,是法律給予了她經濟上的重生。李曙光說,按照《深圳經濟特區個人破產條例》規定,通過免責考察期后,呼某可免去剩余債務。考察期中,將對她個人的消費行為、認知資格、財產分配等進行一定的限制。比如:不能夠去高檔場所消費,也不能購買房子和汽車;可以坐飛機,但不能坐頭等艙;可以坐高鐵,但不能坐一等座;不能搞企業、不能投資等。經過種種限制過程,3到5年后,就把所有的債務免掉,這樣讓“破產人”有一個“東山再起”的機會。
如何判定債務人真正是一個“誠實而不幸”的債務人?深圳市中級人民法院深圳破產法庭庭長曹啟選在接受媒體采訪時提到,這一案件中,一方面要體現對“誠實而不幸”的債務人的救濟,保障債務人以及她所撫養的人的基本生活和權利;另一方面要防止惡意破產,在這個案件里面,整個程序非常嚴格。債務人經過法庭的清算,經過管理人的調查、債權人的監督,都認為她是符合“誠實而不幸”的債務人的標準,債務人在整個破產程序中也履行了個人破產條例規定的義務,是符合宣告破產的條件的。
自3月1日《深圳經濟特區個人破產條例》施行以來,目前深圳已有超過800人申請個人破產。
那么關鍵問題來了,個人申請破產后,會不會影響到債權人的利益?
對此,李曙光說,現在通常所講的“老賴”就是指還不起錢的人,這部分人群目前在中國大概有1700萬。如果細分,其中有一部分是屬于“誠實而不幸”的人,是值得同情的老實人。他們因為各種原因造成不能還債,不能簡單地把這部分人都當作是想要逃債的,想要欺詐破產的。個人破產不等于惡意逃債,如果這部分人提出個人破產申請,到了法院要做審查,這個審查很嚴格,門檻很高,包括債務人所有的資產、賬戶信息都要申報。如果是“老賴”隱藏或轉移資產了,是不能夠申請個人破產的,或者會被駁回破產申請。
在個人破產制度實施之前,個人的債務如果進入到法院執行程序,只要被執行人有可供執行的財產,法院可以無期限地強制執行,直到這個自然人死亡。而個人破產制度實施之后,法定考察期滿后,剩余的債務將被清零,這肯定會影響到債權人的利益。債權債務關系主要關乎錢,但有些東西比錢更重要,比如人的生命、社會安全,所以在法制健全的社會,不允許債務逼死人的情況發生,如果從這個角度看,依法免去破產人的剩余債務,既是現實的選擇,也體現出法律應有的溫度。
很多人會質疑,個人破產制度是否會帶來惡意負債,成為“老賴的避風港”。對此,楊超男告訴《小康》雜志、中國小康網記者,個人破產制度設置了嚴格的限制條件。因此,能夠進入破產清算、重整或者和解程序的債務人并不是那些“有錢不還”的人,而是那些“誠實而不幸”的債務人,只有他們才能通過法院的審查,進而實現個人破產。對于有意逃避債務的債務人,或者存在虛假陳述、提供虛假證明的債務人,將被嚴格排除在個人破產制度之外。此外,在防止債務人惡意轉移資產方面,如果債務人存在為逃避債務而隱匿、轉移、不當處分財產或者虛構債務等行為,法院可認定其行為無效。

新事物 個人破產制度在落地過程中會與社會觀念相沖突。業內專家表示,我們需要進一步理解個人破產制度在現代社會中的重要意義。
在債權人權利的保護方面,個人破產制度為債權人提供了申請撤銷債務免除、確認行為無效等制度保障。通過把債務人在破產前已轉移、隱藏的財產追回,或者撤銷債務人的個別提前清償行為,從而實現對債權人利益的保護。在破產申請獲受理但尚未宣告破產階段,如果債務人存在不符合申請條件,或者惡意轉移財產逃避債務等行為的,債權人可以申請法院不受理或者駁回該破產申請。在破產申請提出前六個月內,債務人對個別債權人進行清償的,管理人有權請求法院予以撤銷。在債務人的考察期間,如果發現債務人通過欺詐手段獲得免除未清償債務的,債權人可以向法院申請撤銷免除未清償債務的裁定,讓債務人繼續履行債務。在執行重整計劃期間,如果債務人不執行或者不能執行重整計劃,或者債務人存在欺詐行為時,債權人則可以申請法院終止重整計劃的執行,并宣告債務人破產。
“以上各項措施都是為最大限度地保證債權人的權益?!睏畛姓f,不能因為個人破產制度而無限度地損害債權人的權益。
呼某成為我國首位法律意義上的“破產人”,引發了公眾對個人破產制度是否不利于債權人權益保護、是否會成為逃避債務手段的討論。
楊超男表示,中國人自古以來就認為“欠債還錢”“父債子還”是天經地義之事,個人破產制度是通過法律程序將個人的債務在一定程度上給予豁免。但是,很多人會認為,這與“欠債還錢”的傳統觀念不符,容易滋生“老賴”,難以獲得社會大眾的心理認同。這是個人破產制度在落地過程中與社會觀念的沖突。對此,我們還需要進一步理解個人破產制度在現代社會中的重要意義。
與個人破產制度相對應的配套制度尚未健全。比如個人破產狀態聯合公示制度還有待健全和完善強化,這對于個人破產制度的落地具有重要作用。它既能實現多渠道公開失信行為,形成各方面有效監督,防止債權人惡意逃債,又能有效引導債務人誠實守信。然而,個人破產制度在其建立的初期,仍然存在制度落地上的一些困難。
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教授徐陽光表示,如果一個人陷入了困境,沒有法律救濟的途徑,這個人可能一輩子走不出來,一輩子沒有辦法賺錢還債。
對于個人破產制度是否會變為逃避債務的手段,《深圳經濟特區個人破產條例》對債務人法律責任作出明確規定。如出現拒不配合調查、拒不回答詢問,或者拒不提交相關資料;提供虛假、變造資料,作虛假陳述或者誤導性陳述;故意隱匿、轉移、毀損、不當處分財產或者財產權益,或者其他不當減少財產價值;虛構債務,或者承認不真實債務等妨害破產程序的行為,由法院依法予以訓誡、拘傳、罰款、拘留;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此外,《深圳經濟特區個人破產條例》還規定,除依法不公開的信息外,破產事務管理部門應當及時登記并公開破產申請、行為限制決定、財產申報、債權申報、分配方案、免責考察等相關信息,供有關單位和個人依法查詢。
“個人破產制度的建立,對于構建完整的現代破產制度和市場退出制度,營造穩定、公平、透明、可預期的國際一流法治化營商環境具有重大意義。”?楊超男說,個人破產制度對社會發展和穩定具有積極的影響。在微觀層面,個人破產制度為那些“誠實而不幸”的債務人保留了發展空間,讓其在個人債務危機中獲得解脫。這不僅給了債務人一個重新出發的機會,也有助于調動債務人重新投入社會經濟活動、創造社會財富的積極性。在宏觀層面,個人破產制度在市場經濟中,發揮了保障經濟運行與市場信用的重要作用,對社會穩定具有保障功能。在現代社會生產中,風險的存在具有客觀性和必然性。個人破產制度在某種程度上,就是讓債權人為“誠實而不幸”的債務人所負擔的合理風險進行分攤,更加合理地分配這種社會風險負擔,從而保障社會的穩定運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