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周銀平
湖北武陵山片區覆蓋恩施州的恩施市、利川市、建始縣、巴東縣、宣恩縣、咸豐縣、來鳳縣、鶴峰縣8個縣市和宜昌市的秭歸縣、長陽土家族自治縣、五峰土家族自治縣3個縣,是全域少數民族聚居區、國家確定的集中連片特困地區之一,是湖北省脫貧攻堅的主戰場。
近年來,湖北武陵山片區各級黨委、政府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堅定不移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扶貧工作的重要論述,始終把脫貧攻堅作為重大政治任務、重大政治責任、重大民生工程和重大發展機遇,堅持精準方略,緊盯目標標準,下足“繡花”功夫,做到盡銳出戰,片區脫貧攻堅取得決定性成就。截至2019年底,片區內建檔立卡貧困人口自2013年底的41.62萬戶減至3809戶8627人,貧困發生率自2013年底的30.14%降到0.2%,839個貧困村全部出列,11個貧困縣全部摘帽。

湖北省委、省政府深入學習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民族工作、扶貧工作的重要論述,堅決貫徹黨中央重大決策部署,把武陵山片區作為全省扶貧工作的重中之重,擺在全省工作大局的重要位置謀劃和推進,舉全省之力決戰攻堅。將武陵山片區11個縣市全部納入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將巴東縣、五峰縣作為全省深度貧困縣,將武陵山片區146個建檔立卡貧困村作為深度貧困村。省委、省政府主要領導任湖北武陵山少數民族經濟社會發展試驗區建設暨“616”對口支援工程工作領導小組組長,并深入“616”聯系點了解脫貧攻堅情況、慰問貧困戶。8位省委常委、2位副省長分別聯系10個民族縣市,定期召開對口支援辦公會,幫扶單位由80個增加到90個,有力推動了試驗區建設和片區扶貧開發工作。強化各級黨委和政府的主體責任,堅持五級書記抓扶貧,干部力量下沉一線,派駐工作隊、組建“尖刀班”,實現839個貧困村全覆蓋,強力推動脫貧攻堅責任和各項任務落實落地。
決戰脫貧攻堅、決勝全面小康,加快發展是硬核,政策保障是關鍵。2011年以來,為支持片區經濟社會發展和脫貧攻堅,省委、省政府先后出臺了一系列政策舉措,建立完善了一系列工作機制。主要包括關于支持民族地區經濟社會發展12條差別化政策,支持恩施州建設全國先進自治州25條政策措施,以及加強武陵山少數民族地區建設20條支持政策措施,實施了“616”“1+1”和省內部分發達市對口支援10個民族縣市、部分較發達縣(市、區)對口支援12個民族鄉工作機制。加大政策資金投入力度,2014—2019年,累計向武陵山片區投入中央和省級財政扶貧資金50.78億元,全力支持抓好“兩不愁三保障”有關政策落實,增強貧困群眾獲得感、幸福感。支持片區社會保障事業發展,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和醫療保險、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等事項,中央財政按基礎標準補助后剩余部分,省與縣市按6:4的比例分級負擔,高于一般縣市5:5的分擔比例。湖北省將恩施州按照西部地區補助標準給予財政支持,比其他地區補助標準提高了20%左右。2019年“一州三縣”人均生產總值36242元,相比2013年,年均增長11.73%;人均一般公共預算收入2308元,相比2013年,年均增長9.58%。
2019年,湖北制定了《湖北武陵山片區基礎設施領域五年攻堅計劃(2019—2023年)》,加大片區內交通、飲水、用電、通信等基礎設施建設力度,影響湖北武陵山區發展的瓶頸問題逐步得到解決。充分發揮“616”“1+1”和東西部扶貧協作機制作用,僅2019年,“616”對口支援落實幫扶項目572個,資金70.7億多元;省內部分市對口支援民族縣市共落實幫扶項目204個,資金7.04億元;“1+1”對口支援工程各成員單位落實幫扶項目64個,資金1.3億元;省內12個發達縣市支持民族鄉鎮資金3208萬元。爭取杭州市對口支援恩施州實施項目305個,到位財政幫扶資金3.8億元。通過實施項目幫扶,貧困群眾生產生活條件明顯改善,完成4類重點對象農村危房改造2.97萬戶,完成農村飲水安全鞏固提升23.37萬人,基本消除存量供電“卡口”和“低電壓”問題,貧困村全部通硬化路,實現寬帶全覆蓋。
堅持將發展產業作為脫貧的根本之策,立足資源優勢,發展特色產業,多渠道增加農民收入。遵循市場規律,通過扶貧信貸政策、財政支持政策,大力推進“一村一品”“一鄉一業”,指導武陵山片區依托生態文化旅游、硒食品精深加工、高山蔬菜等優勢資源,發展壯大新型經營主體,把貧困人口聯在產業鏈上增收脫貧。強化扶貧龍頭企業帶動,把龍頭企業作為帶動貧困地區產業發展的“領頭羊”,串起“貧困戶—能人—產業—市場”利益鏈,打通產業扶貧的“最后一公里”。截至2019年底,“一州三縣”共有561家龍頭企業、14923個專業合作社參與產業扶貧,帶動貧困人口34.52萬人。2019年,恩施州接待游客7117萬人次,實現旅游綜合收入530億元,比上年增長14.3%。湖北和遠氣體股份有限公司在深圳中小板上市,成為全省貧困縣企業通過資本市場綠色通道政策上市的“第一股”。恩施玉露、利川紅、五峰綠茶等榮獲中國馳名商標,“世界硒都”已成為恩施州一張亮麗的發展名片。
2020年以來,湖北武陵山片區相繼遭受新冠肺炎疫情和持續強降雨災害,造成的貧困人口外出務工受阻、產業發展受限、農畜產品賣難、恢復生產滯緩等實際困難,片區各級黨委、政府堅持戰疫、戰汛、戰貧同步推進,抓緊抓實抓細常態化防控措施,確保疫情不反彈,努力將疫情對脫貧攻堅的影響降到最低。堅持穩增長、優環境協同推進,及時出臺經濟社會發展30條、穩就業25條、春耕生產20條、決戰決勝脫貧攻堅15條等舉措,有序組織復工復產復市復學。積極對接落實中央支持湖北一攬子政策,補短板、強弱項、揚優勢,優化營商環境,全力以赴穩住經濟基本盤。堅持經濟發展戰、民生保衛戰齊頭并進,聚焦“六穩”工作,聚力“六保”任務,把民生改善作為疫后重振、災后重建和高質量發展的重中之重,保障民生投入,兜牢民生底線。舉全省統戰系統之力,啟動實施湖北統一戰線助力民族地區疫后重振加快發展三年行動計劃,開展政策、產業、公益、智力、對口支持五大行動,涉及115項幫扶項。2020年上半年,恩施州GDP從一季度下跌28.9%到上半年負增長16.1%,降幅收窄近13百分點;截至6月底,恩施州“四上”企業復工率達99%,復崗率達98.4%,片區內經濟社會各項秩序基本恢復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