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海燕
(廣東省廣州市從化區河濱小學,廣東廣州 510000)
通過問卷調查和課堂教學觀察,筆者發現,本班學生不會正確理解和使用詞匯及句型,導致寫作能力未達到應有的水平。造成這一問題的原因主要集中在三個方面:第一,對單元知識沒有形成系統、完整的概念;第二,欠缺建構系統知識的方法和能力;第三,“拿來主義”導致學生欠缺邏輯思維能力。學生不會梳理歸納已學知識,所寫的筆記散落在英語書、練習書、試卷上……對于教師印發的筆記也是一知半解。零散的知識、碎片的筆記、沒有參與知識建構生成的過程,這些因素均導致學生難以深刻理解詞句間的邏輯關系,對各知識點理解不透徹,無法正確使用知識。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促進學生長遠發展,筆者參考“信息整合”的原理,研究出“六建”英語筆記策略:導建→自建→共建→合建→完建→重建。這“六建”環環緊扣、層層遞進,對學生的能力和要求逐層遞增和提升。利用“六建”英語筆記策略培養學生的知識整合能力,能夠促使學生正確理解、靈活運用知識,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增強學生的信心和成就感,為學生的終身學習和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1]。
本文以教科版小學英語六年級上冊Module 3Health為例闡述如何利用“六建”英語筆記策略有效提高小學生的知識整合能力。
以Unit 5What's the matter with you?為例,筆者在課前預習導學單中設計自主學習課的“導讀”、互動探究課的“導做”、練習課的“導創”環節,讓學生根據導學單中的提示和指引,初步建構對本課核心內容的認知和概念。
“Reading guide 導讀”環節學習指引:(1)劃一劃:在文中劃出新單詞。(2)思一思:含有新單詞的句子是否學過,如果是新句型,請劃出來。(3)聯一聯:這些新詞、新句跟什么主題有關?
學生完成情況如下:
新單詞:health, matter, ill, ate, hear, stomachache, gave, checkup, take, time, medicine, toothache, brush, twice, broken, finger, rest, wore, take a rest, have a cold, headache, could, fever.
新句型:What's the matter with you? I feel ill. I have a stomachache. Maybe I ate some bad food. I'm sorry to hear that. He gave me a check-up and asked me to take this medicine three times a day for one week. Your health is very important.
設計這個環節的目的是讓學生在課前對本課的核心詞句形成初步的印象和認識,在課堂上更有目的性地參與學習。
“Homework guide 導做”環節學習指引:(1)請把文中核心詞句可以替換的單詞或短語劃出來;(2)你能把它們換成什么內容?請寫出來。
學生完成情況如下。
核心詞句可以替換的單詞或短語:
I have a stomachache. Maybe I ate some bad food. He gave me a check-up and asked me to take this medicine three times a day for one week.
我可以把它們替換成以下內容:“病癥”:have a toothache, have a broken fi nger, have a cold, have a fever, have a headache.“病因”:ate too much candy, fell from the bike, wore wet clothes, ate too much ice cream, couldn't sleep.“ 建 議”:brush teeth twice a day, take a rest, take some medicine, drink plenty of water.
設計這個環節的目的是讓學生在課前嘗試發現核心詞句的規律,初步創編句子或對話。
“Creative direction 導創”作業指引:(1)根據提示,寫出相應的詞組和句子;(2)根據上面的內容和自己的想法,畫出本課知識思維導圖大綱。
學生完成情況如下。
A: What's the matter with you?
B: I feel ill. I have a toothache.(我牙痛) Maybe I ate too much candy. (可能是我吃太多糖了)
A: I'm sorry to hear that. You should brush teeth twice a day. (一天刷牙兩次)Your health is very important.

設計這個環節的目的是讓學生嘗試梳理核心詞句筆記,培養學習能力。
在此之前,筆者先讓學生學習整理筆記的方法,選取有效的筆記方式,為自主建構知識、整合知識做準備。通過學習不同的筆記整理方法,學生開闊了視野,體會了不同的思維表達方式,能夠更好地發揮能動性和創造性進行知識建構,培養了學生對模塊知識的整體性意識。
課堂上,學生參照康奈爾筆記法,優化課堂隨記,利用“三分法” 記錄隨聽、隨看、隨思、隨悟的核心內容,即一頁紙的左邊記錄大綱、要點,右上方記錄聽到、看到的核心內容,右下方記錄聽課時的所思所悟。
師生利用課中學習的“sum up”環節,通過“自己思、小組論、大家享”,共建本節課學習的核心內容。
學習指引:(1)自己思:說一說本節課你學到了什么。(2)小組論:討論本節課的核心詞句有哪些。(3)大家享:師生共同梳理、歸納本節課的核心詞句。
本環節旨在幫助學生學會尋找本課的核心詞句,初步建構單元知識,培養學生梳理歸納知識的習慣和能力。
學習指引:(1)自己思:根據提示和課前的“導做”,分析核心詞句,發現規律并寫下來。(2)小組論:討論核心詞句之間有什么關聯。(3)大家享:師生共同歸納、整理核心詞句的規律。
本環節旨在讓學生分析核心詞句間的邏輯關系,對核心詞句有更深入的理解,從而達到正確使用句型的目的。
學習指引:(1)自己思:根據提示和課前的“導創”,寫出本單元圍繞哪幾點展開學習。(2)小組論:討論本單元有哪些知識點。(3)大家享:師生共同歸納、整理本單元知識點,建構單元知識網。
本環節旨在讓學生在交流中學會觀察、發現,取長補短;讓學生梳理筆記,參與單元知識的建構過程,從而正確理解和靈活運用句型;讓學生在思維導圖的幫助下,運用句型進行模仿寫作,提高寫作能力。
課后,學生對課前的“導建”、課中的“自建”和“共建”的所有筆記內容進行整合,合建出本單元的英語知識。
學生完成情況如下。
A: What's the matter with you?
B: I feel ill. I have a stomachache. Maybe I ate some bad food.
( 所學病癥寫在這) (所學病因寫在這)
A: I'm sorry to hear that. You should see a doctor. Your health is very important.
(所學建議寫在這)
學生將“合建”的筆記和單元綜合復習課中師生共建的筆記相融合,建構出本模塊完整的英語模塊知識筆記(見圖1)。

圖1
通過把“完建”模塊的知識筆記內化吸收并用可視化的思維方式表達出來,圖文并茂,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運用將更加深入。通過制作思維導圖,學生重建模塊體知識,培養了發散性思維,提升了創造力[2]。筆者還讓學生把作品放到班級走廊的展示欄上,通過分享交流,學生之間互相學習,共同進步,以此增強學生的自信心和成就感,實現共贏。
在“六建”英語筆記策略的引領下,學生學會了觀察、分析和發現,提高了觀察能力和信息整合能力。學生全程參與模塊知識的建構過程,能夠對核心詞句的邏輯關系產生更深刻的理解和認知,正確理解和使用語言知識,最終達到有效提高寫作能力的目的。“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學生只有掌握了方法,學會學習,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才能獲得更加長遠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