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麗芳,黃曉巍,劉玥欣,王澤玉,謝曉燕,王晉冀,王宇,王亞杰,車燚*
(1.長春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吉林 長春 130021;2.長春中醫藥大學藥學院,吉林 長春 130117;3.長春中醫藥大學附屬第三臨床醫院,吉林 長春 130117)
中藥事業是我國醫藥衛生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省委省政府關于促進中醫藥傳承創新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意見》[1]中指出:“到2022 年,中醫藥服務體系更加健全,服務能力明顯提升,實現人人基本享有中醫藥服務。”提高我省醫療機構中藥服務能力,對于提升我省人民群眾醫療、生活質量以及中藥質量和安全性、加快推動創新中藥研發、促進中藥產業高質量發展具有重要意義。本文現以長春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為例,介紹新冠疫情期間我院中藥服務內容,分享中藥服務先進經驗,分析吉林省市州級醫療機構中藥服務模式主要存在問題等,探究吉林省市州級醫療機構中藥服務模式現狀。
長春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吉林省中醫院)始建于1958年,是吉林省唯一一所集中醫醫療、教學、科研、預防、康復、保健于一體的綜合性三級甲等中醫院。現以長春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為例,介紹新冠疫情期間,吉林省市州級醫療機構中藥服務現狀。
(1)開通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專家團隊線上免費咨詢通道。(2)開通網絡門診。(3)研制“除濕防疫散”并申請納入省市醫保報銷范圍。(4)開展飲片郵寄服務。(5)實行錯峰就診,全省首家門診提前至早7 點,夜診延遲至晚8 點:增設早間門診7:00-8:00,夜間門診16:30-20:00。(6)全面開放預約掛號。(7)開展病案復印件網上郵寄服務。
為保證當前疫情防控成果,助力基層醫院提升疫情防控能力,推進友好協作醫院建設,2020 年6 月12 日,附屬醫院受邀到寬城區醫院開展專題培訓,交流指導疫情防控工作。培訓結合當前國家、省、市等上級衛生行政部門下發的文件要求,圍繞預檢分診、發熱門診、醫務人員防護等進行了疫情防控培訓指導,并向寬城區醫院分享了附屬醫院感染防控的成熟體系,以及在支援武漢市、吉林市、舒蘭市等地的成功救治經驗。
醫院是疫情防控的重點場所,為增強住院患者抗病毒能力,附屬醫院護理部聯合藥學黨支部為全院住院患者發放“除濕防疫”中藥代茶飲。“除濕防疫”中藥代茶飲由蒼術、陳皮、炙甘草、干姜、大棗、厚樸六味中藥組成,具有燥濕運脾,調理脾胃,改善身體狀態,提升機體防御的能力。一日一袋,開水沖泡即可,方便快捷。藥學黨支部黨員為每一袋代茶飲貼上“溫馨提示”標簽,護理部護士長們將一袋袋“除濕防疫”中藥代茶飲送到每一位住院患者手中。住院患者紛紛感謝附屬醫院的暖心舉措,感謝工作人員加班加點制作代茶飲,表示會聽從大夫的醫囑,根據病情及個人體質酌情服用。
附屬醫院藥學黨支部開展“同心戰疫共克時艱”主題黨日活動,副院長王秀閣在現場親自帶領藥學黨支部的黨員和積極分子為馳援武漢醫療隊和群眾趕制2000 個防疫中藥香囊。中藥香囊由蒼術、佩蘭、重樓、陳皮、白芷、冰片組成,為醫院吉林省新冠肺炎中醫專家組專家王檀、仕麗擬定,具有芳香避穢、化濕解毒的功效。中藥香囊源于傳統醫學“衣冠療法”,通過口鼻吸入,皮膚、經絡吸收而發揮避穢濁、防御疾病的功效。隨著抗擊新冠肺炎的戰場已從武漢轉向吉林,陣陣藥香也隨醫院支援吉林市醫療隊橫跨數千公里,為隊員和當地群眾送去關懷。
針對目前新型冠狀病毒的致病特點,附屬醫院燒鍋院區為增強抗擊疫情一線工作人員的抵抗力,特別準備了160 余份王檀教授防濕除疫代茶飲湯劑,贈送給燒鍋鎮政府、派出所及疫情防控檢查站等相關一線工作人員,以幫助奮戰在一線的工作人員有效預防新型冠狀病毒。
三甲中醫院通常比較重視中醫院的發展,醫院藥學部(藥劑科)藥房場地、設備設施、藥品供應、人員隊伍均符合國家相關規定及醫院日常診療需要,制度健全,落實情況較好。除常規藥學服務外,如常藥品供應、調劑、臨床藥學常規工作(處方點評、藥品不良反應上報、藥學指標統計等),藥學部根據醫院及患者就醫需求,開展新的藥學服務項目,深化藥學服務內涵。
(1)為減少個別時段患者取藥等候時間長的問題,同時避免疫情期間醫院復工復產后患者量增多導致的人員聚集,藥學部從2020 年3 月起,開展中藥飲片長春市三環內免費送藥到家服務。(2)依托互聯網醫院平臺,開展飲片郵寄服務。(3)開展臨方炮制服務。(4)疫情期間,藥學部臨床藥學定期在醫院微信服務號平臺上發布合理用藥科普知識,開展微信合理用藥咨詢服務及合理用藥指導。(5)臨床藥學定期在醫院針對臨床醫師開展合理用藥宣講,參與病例討論及臨床會診,加強醫師與藥師之間的合作與交流,提升藥學在醫院的地位。(6)定期舉辦科室培訓和考核,促進藥師加強業務學習,提升藥師服務水平,加強人員隊伍建設。(7)定期開展中藥臨床藥師培訓:2017 年附屬醫院經過前期申報、初步審核、專家答辯等環節,成為全省首家具有培訓中藥臨床藥師資格的國家級培訓基地。
(1)忽視藥學工作發展:醫院管理者對藥學工作要求仍停留在只要保障藥品供應及質量即可,不考慮國家形勢以及醫院藥學的發展。(2)藥品采購未納入藥學部管理:部分醫院藥學部門設置分散,管理不統一,個別醫院藥品采購未由藥學部門統一采購供應,藥品采購忽視了專業指導,導致藥品結構不符合臨床需要。(3)藥學基礎建設不達標、設備老化:部分二級中醫院仍存在藥房、藥庫面積小,甚至部分中醫院未設置中藥飲片藥房。(4)缺少藥學服務信息統計系統:部分三級中醫院、大部分二級中醫院無藥學服務相關信息系統,處方點評或藥學管理相關統計工作仍采用人工手動的方式,大大降低了工作效率及準確性[2-3]。
(1)藥學人員人力不足,學歷偏低:中藥專業技術人員缺乏,個別中醫院存在非藥學專業人員從事藥學工作的現象。(2)藥學人員從業資格不符合國家要求:部分醫療機構的個別崗位藥學人員從業資格(職稱)未達到國家要求標準,給依法執業及醫療安全帶來隱患。(3)不重視藥學人員的繼續教育:醫院不重視藥學人員專業知識和技能的培訓及考核,導致藥學人員知識匱乏落后,藥學服務停滯不前,不能滿足藥學服務需要[4-6]。
個別中醫院未設置飲片藥房,用配方顆粒代替飲片的使用,制約傳統飲片在臨床上的應用;個別醫院存在處方用名與調劑給付不相符、藥斗上中藥飲片名稱與《中國藥典》不符、藥斗盛放飲片與標簽不符等現象[7]。
部分醫院對國家藥事管理相關法律、法規及評審標準理解認識不足,針對同一國家標準制定的相關制度存在理解上的差異。而部分醫院制定的藥事管理相關制度不健全、不客觀,只流于形式,很多制度都為應付檢查而制定,未考慮制度制定的目的及可行性,不符合醫院的實際情況,并且存在未落實或落實不到位的現象[8-9]。
(1)臨床藥師隊伍建設無法滿足需要:我省三級中醫院對臨床藥學工作相對比較重視,逐步加強臨床藥師隊伍建設。(2)臨床藥師參差不齊:個別二級醫院從事臨床藥學工作的人員學歷較低,年齡偏大,知識結構不合理。(3)臨床藥學工作表面化:部分醫院對臨床藥學工作內容及程序不了解,臨床藥學工作只停留在處方點評及統計工作階段,并未與臨床藥物治療緊密結合[10-11]。
相對于南方中醫院,我省中醫醫療機構中藥個體化加工存在技術落后、品種單一、患者認知度低等問題。中藥個體化加工局限于中藥粉碎、膠囊灌裝等技術,少數醫院可以制作膏方,且使用有限[12]。
遵循中藥發展規律,充分發揮中藥在深化改革中的獨特優勢,加強服務體系建設,優化服務供給,提升人才隊伍整體水平,推進中藥高質量發展。作為基層醫療機構更要在政策的指引與扶持下,找準問題對癥下藥,結合中藥的獨特優勢,將扶持政策落到實處,才能真正意義上的促進中藥行業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