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石朋,張亞南
(河南省漯河市第二人民醫院,河南 漯河)
院前急救是各急救服務中十分關鍵的構成,對所有高危患者盡早進行診治來說無可或缺,不但可以挽回生命,還可以給院內各治療力爭更多的時間。急危重癥孕產婦指的就是在進行妊娠直到產后的42d 中因為某一原因危害到新生兒與孕產婦自身安全的高危病癥,臨床中應盡早對這類患者開展救治[1]。近幾年,婦產科急危重癥孕產婦逐步增多,其院前急救最后的質量也愈加被注重。高效且科學的院前急救能夠最大限度地保障孕產婦、新生兒自身的健康[2]。本文對比分析了院前安全急救以及護理策略與常規護理對婦產科急危重癥孕產婦的作用與效果。
選出本院在2017 年6 月至2018 年6 月采用常規護理的48 例婦產科急危重癥孕產婦,將其作為A 組,另選出在此基礎之上采用院前安全急救以及護理策略的48 例婦產科急危重癥孕產婦,將其作為B 組。A 組中,孕產婦其年齡在21-31 歲之間,年齡均值(26±7.16)歲。B 組中,孕產婦其年齡在20-30 歲之間,年齡均值(25±6.00)歲。對比兩組各項臨床資料,其結果顯示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可深入研究。
A 組:對孕產婦施予常規的護理:把孕產婦迅速地轉移至醫院,并隨時監測其各身體情況與生命體征等。
B 組:對孕產婦施予院前安全急救以及護理策略:在醫院中構建救治團隊,隊員是具有充實經驗、身心素養都十分良好的醫護人員。合理地設定與配備各類急救設施、藥物等。救治團隊中所有隊員責任確定,分工細致,在接受了救治孕產婦通知的2min 中,全部隊員馬上出動,團隊參照危重癥孕產婦所具有的病癥、病情等,對其制訂出救治方法,尤其是在開展救治時,要對孕產婦及其親屬開展激勵與開導,保障救治局面能夠維持穩定。
(1)在對孕產婦進行轉移期間的各類護理:
①孕產婦在被轉移至救護車后,醫護人員要隨時監測其心率、血壓、呼吸等相關情況,如果產生異常,要馬上加以解決,醫護人員間緊密進行協作,保障救治、開導、護理等所有工作都能夠順暢實施。
②在緊急開展救治時,醫護人員要對孕產婦施予各類正向方面的暗示,并對其實施心理方面的開導,盡力減緩孕產婦所產生的焦躁、懼怕等情緒[3,4]。同時,在進行救治期間,多激勵并撫慰孕產婦,引導其產生對抗病癥的自信心。
③急救團隊中的醫護人員要增多與孕產婦的親屬開展交談,對其解釋孕產婦的病癥、病情等,告訴親屬激勵孕產婦產生自信心,以減緩其各類負性心理,在實施救治的全程中,醫護人員要維持親和、平靜的態度,讓孕產婦感悟到醫護人員所具有的溫暖及從容,防范其親屬產生各類負性心理。
(2)對孕產婦各院前急救而得的結果實施處理:
①十分迅速地開展準備:救護車在接收了對急危重癥孕產婦開展救治的通知后,馬上進行啟動,救治者在至現場期間,與孕產婦親屬開展溝通,細心引導親屬對孕產婦施予簡易的護理,比如,打開衣服領口,防范呼吸受堵等;同時,還應對親屬問詢孕產婦所具有的身心狀態,比如,患病時間、各臨床癥狀與表現等。在急救車中,應配備氧氣瓶、消毒設施等。
②對出血孕產婦進行救治:救治團隊應十分快速地找出孕產婦產生出血的關鍵因素,不管是由于子宮收縮乏力亦或是由于胎盤滯留而引發的,在明確后,都要馬上開展人工剝離胎盤手術,輸注縮宮劑,并對子宮施予按摩,盡力減少失血總量[5,6]。其余隊員對孕產婦構建數條靜脈通道,并最大限度地滿足其吸氧總量,減少各類并發癥的產生。
③對產程延展孕產婦進行救治:醫護人員應對孕產婦的病情進行評判。對于能夠進行轉移的孕產婦來說,應先開展各類基本的護理,在實施轉移期間,隨時監測其各身體情況與生命體征。對情況十分緊急的孕產婦來說,要先對其施予消毒,并進行接生。
④對各類并發癥孕產婦進行救治:對于產生先兆子癇的孕產婦來說,要輔助其處于側臥位,以減少對腹腔大血管所帶來的壓迫,防范孕產婦產生誤吸;同時,醫護人員還應遵照醫囑對孕產婦施予鎮定、解攣等方面的藥品。在孕產婦各生命體征與身體情況得到保證與監護后,馬上轉移至醫院加以處理。
⑤對胎膜早破孕產婦進行救治:急危重癥孕產婦較易產生胎膜早破,為此,醫護人員要馬上對其施予吸氧、抑宮等,如果產生臍帶脫垂,要馬上施予臍帶還納,同時,對孕產婦施予抗生素,防范引發感染,并轉移至醫院加以處理。
1.3.1 總體滿意率
對比兩組孕產婦在護理后其總體滿意率,分數總共100 分,十分滿意:總分即為90-100 分,滿意:總分即為60-89 分,不滿意:總分即為0-59 分;總體滿意率即為十分滿意率、滿意率相加而得到的總和。
1.3.2 護理效果
對比兩組孕產婦護理后的護理效果:治愈:孕產婦與其新生兒在得到救治后,都能夠存活,且沒有引發感染與其余并發癥;顯效:孕產婦與其新生兒在得到救治后,都能夠存活,且兩者情況都較為穩定;好轉:孕產婦與其新生兒在得到救治后,都能夠存活,孕產婦產生了感染與其余并發癥;無效:孕產婦在得到救治后,各身體情況與生命體征并未正常,甚至是無法存活;總有效率即為治愈率、顯效率、好轉率相加而得到的總和。
將本研究所收集的數據錄入到SPSS19.0 統計軟件中,并對其進行統計學處理,計量資料用(±s)表示,計數資料用率(%)代表。P<0.05,表示兩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B 組在護理后其總體滿意率即為97.92%(47/48),優于A 組的83.33%(40/48),P<0.05,有統計學差異。
B 組總有效率高于A 組,組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對于急危重癥孕產婦來說,對其實施救治的核心主要就包括了維護孕產婦與其新生兒本身的安全與健康[7]。所以,在開展救治與護理期間,醫護人員應運用更為科學且高效的救治對策。本研究的結果提示了以下的結論,B 組孕產婦在運用院前安全急救以及護理策略后,其總體滿意率、護理效果,都優于運用常規護理的A 組孕產婦(P<0.05)。由此證實,對于急危重癥孕產婦來說,運用院前安全急救以及護理策略,最后的效果十分良好。分析其原因,即:院前搶救就是給孕產婦打開生命的通道,要醫護人員緊密開展協作,并具有十分熟練的能力、充實的經驗、科學的救治進程等,才可以給急危重癥孕產婦及其新生兒進行救治力爭更多的時間[8,9]。醫護人員對孕產婦施予健康方面的宣講、心理方面的開導等,均可以提升孕產婦的自信心。同時,高效且科學的院前急救與進行轉移期間的護理,對于減退孕產婦對于分娩所產生的疼痛感、保障母嬰本身的健康來說都十分關鍵。院前急救與護理所具有的高效性與科學性,可以增強對婦產科急危重癥孕產婦的急救總成功率,防范各類并發癥產生,并增強孕產婦對于護理所具有的總體滿意率。
總之,對于婦產科急危重癥孕產婦來說,在運用院前安全急救以及護理策略后,能夠促進其護理最后的效果與質量最大限度地得到增強,并提升患者對于護理的總體滿意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