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利芳,陳金明
(湖北省鄂州市鄂城區長港鎮中心衛生院,湖北 鄂州)
2020 年,新型冠狀病毒憑借極強的傳染性和發病隱匿的特點,短短幾個月時間內在中國、美國、意大利、印度等全球多個國家暴發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簡稱新冠肺炎),中國在采取極其嚴格的管控措施后疫情得到有效控制,與此同時,全球疫情泛濫,中國國務院聯防聯控小組發布通知,要求做好新冠肺炎常態化防控工作[1]。醫院在限量預約、保障患者得到規范診療及救治的同時,如何在較短時間內對住院患者陪護人員的身份進行精準識別,杜絕未進行新冠肺炎篩查人員進入病區,防范院內感染是管理者迫切解決的問題。而傳統的陪護證存在可移動性,容易出現一張陪護證多個家屬共同使用的現象[2],為做好院內感染防控,本院采用把紅色腕帶作為陪護進出病區門禁唯一身份識別的方式來對陪護的出入進行管理,方法簡單、高效,識別身份精準,現介紹如下。
2020 年3 月中旬本院內科樓新冠肺炎住院患者清零,內科樓經過徹底消殺、空氣自然沉降等終末消毒后,更換病區所有床墊、枕頭、被服等棉織物,于3 月底重新投入使用。因內科樓建造較早,沒有三區二通道,常態化防控期間,一樓正大門是進出的唯一通道,工作人員憑工作牌出入;患者憑藍色腕帶出入,陪護憑腕部佩戴的紅色腕帶出入,其他證件不互認,各層病區設立門禁監測點。
2.1.1 培訓護士疫情防控下陪護佩帶紅色腕帶的意義,采用晨會、QQ 群、微信群以PPT 網上自學方式,讓護士知曉住院患者陪護身份識別是在保障住院患者救治過程中減少醫院人員密度,防范人員聚集,防控未經新冠排查人員進入病區引起疫情暴發的最有效方法,必須嚴格執行。
2.1.2 培訓紅色腕帶填寫及佩戴方法;紅色腕帶上姓名、性別、年齡均填寫陪護本人信息;科別、住院號、入院日期均填寫患者信息;床號填寫:患者床號姓名加陪護姓名,如1 床張三的陪護李明,并將規范填寫的腕帶拍照發送至群內成為模版,方便護士填寫。
2.1.3 培訓醫院常態化防控期間門禁管理、陪護管理、患者收入院管理制度及流程、并將培訓重點內容作為本月理論考試的試題進行考核。
患者入院,醫生根據患者病情,開留陪醫囑,并指導家屬到外科樓一樓大廳“陪護篩查處”完成新冠病毒四項檢查(核酸/CT/抗體/血常規)[3,4],家屬攜正常檢查結果報告單到護士站,當班護士規范填寫紅色腕帶,雙簽名后親自佩戴在陪護腕部,松緊適宜,以容納一指為宜。
在病區正大門處設置門禁監測點,為進出病區唯一通道,專人值守[5]。張貼“請出示腕帶”醒目標識,根據陪護腕部佩戴的紅色腕帶進行有效身份識別后,采用電子智能體溫槍測量體溫并做好信息登記,體溫正常方可入內,對陪護攜帶物品進行消殺處理。
2.4.1 一對一講解新冠四項篩查及佩戴紅腕帶意義,取得陪護理解。陪護作新冠四項篩查,是目前新冠疫情常態化防控下,保證患者住院環境中沒有傳染源,切斷傳播途徑,防止病毒傳播的有效方法;醫院設立門禁是為了減少人員密度,防范未經新冠篩查人員混入病區,降低醫院感染風險的一項措施。佩戴紅色腕帶是識別陪護身份的一種方法,是陪護進入病區門禁唯一的通行證,為了方便陪護出入,故不能將腕帶損壞或取下,患者出院時,將陪護和患者腕帶一并交給責護,并做好登記。
2.4.2 宣傳一患一陪。一個患者只限1 名陪護,且只限已完成新冠篩查結果正常者,要絕對固定,家庭中其他人員可通過電話、視頻、QQ、微信、短信等多種方式表達關心愛護患者之情,禁止將腕帶借給他人或非陪護人員來院探視。
2.4.3 指導陪護個人防護知識。陪護在陪伴患者住院治療過程中,須每日規范佩戴口罩,保持病房及床位清潔整齊,正確使用病區配備免費快速手消,做好手衛生;做到不串病房、不聚集聊天,患者如需外出檢查需至護士站做好登記備案,并按要求返回。
2.5.1 制定科內院感防控質控指標,將陪護腕帶填寫、佩戴、體溫監測、規范佩戴口罩、陪護聚集聊天、腕帶收回情況、常備腕帶數量交接、門禁管理規范等納入科內質控指標,以文檔的方式發送給各質控小組成員,要求按質控標準完成督導檢查。
2.5.2 質控小組成員進行質量檢查時,發現問題作好記錄并及時在QQ 群內進行公示,責任到人,與績效掛鉤。
2.5.3 晨間交接班時,護士長重點督查護士對陪護身份識別情況,護士必須交接每個陪護紅色腕帶佩戴情況,核查陪護位置是否與腕帶上床號、患者相對應,嚴防陪護之間串崗。
陪護人員是患者的重要支持系統[6],本院是一所地市級醫院,患者均來源于本市,疫情常態化防控期間,住院患者的陪護均由家屬承擔,探視人員較多,醫院存在人流量大、容易聚集,空間相對密閉、病毒容易傳播等特點,是防范聚集性疫情的重點部門[7,8],醫院在開展嚴防嚴控及院內風險排查時,應在落實陪護、探視、門禁的管理制度[1]的同時,不斷完善陪護管理制度,優化流程,采用陪護佩戴紅色腕帶的方式,作為識別陪護身份的方法,優點如下。
新冠疫情常態化防控時間節點從四月份開始,氣溫已經上升,人們衣著單薄,五月份后著衣短袖,腕部均裸露,陪護手腕部佩戴手腕帶為紅色,標識醒目,進入門禁時,只需要將佩戴腕帶的手腕部抬起讓工作人員核查就可進入;而門禁人員在職守時,視線范圍內,一米之外就能目測到手腕部紅色腕帶,能直觀、快速評估、識別來人的身份,然后放行,與陪護證相比,省略了進入門禁時的詢問、掏陪護證、核查、放回陪護證等多項手續,門禁人員在對陪護身份識別時方法簡單,易于執行。
“腕帶”又叫標識帶,是患者住院過程中接受各種診療及護理操作時,將一個不可轉移的記載患者自然信息的標識戴在患者腕部,以作為識別不同個體的標志[9],疫情常態化防控期間,使用腕帶作為陪護的身份識別,“紅色”標識醒目,能警示人的思想和行為[10],引起關注,確保標識對象的準確性。陪護佩戴腕帶后,經過一對一的培訓,了解佩戴腕帶的意義,理解醫院設立門禁的目的是保障患者及陪護安全,均會較好配合。護理人員班班交接常備腕帶數量、出院患者及陪護腕帶收回情況、嚴防腕帶丟失;門禁職守人員一經發現有冒用他人紅色腕帶進入病區情況必追蹤到個人,處罰嚴重,保證了陪護身份的精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