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欣
[河南省中醫院(河南中醫藥大學第二附屬醫院),河南 鄭州]
新生兒血清膽紅素指數會對環境與身體造成較大的危害,受到各方面的影響,有病理情況的因素,也有其他的因素。對于早產兒來講,膽紅素指標比生理性黃疸的上限低的話,那么小兒就會存在患上膽紅素腦病的危險[1]。在中國傳統中醫藥學中,此病可能是因為濕熱郁蒸、寒滯、氣滯等因素引發的。本文主要探究新生兒撫觸聯合中醫穴位按摩治療新生兒黃疸的護理效果,現將相關情況匯報如下。
研究對象為本院在2019 年10 月至2020 年10 月收治的新生兒黃疸患兒共計120 例,將全部患兒分為兩組:觀察組60 例與對照組60 例。在對照組患兒中,主要包括男性20 例,女性40 例,中位年齡為(7.5±3.2)d,黃疸10-23d,體重(3688±489)g,血清膽紅素指數(257.8±18.8)umol/L,其中包括早產兒20 例,足月兒40 例。在觀察組患兒中,主要包括男性30 例,女性30 例,中位年齡為(7.8±3.5)d,黃疸10-25d,體重(3690±490)g,血清膽紅素指數(258.0±19.0)umol/L,其中包括早產兒30 例,足月兒30 例。對比觀察組與對照組兩組患兒的基礎情況,沒有顯著的統計學意義(P> 0.05),具備較強的可比較性。
對照組:對新生兒實施觸摸干預,主要是對新生兒進行護理與按摩,在按摩的時候可以用按摩油,新生兒洗澡后可以給予按摩,為患兒設置溫馨、舒適的按摩空間,當身體放松的時候,就是可以按摩開始的提示,通過按摩,能夠達到滋潤兒童皮膚的功效。在對患兒進行按摩之前要通過有效的方式讓其放松下來,減輕接觸按摩帶來的焦慮和精神壓力。在護理人員開始給予觸摸按摩前,需要放松自己以便更好地實施操作,并且要依據新生兒的年齡來合理調整按摩的強度[2]。
觀察組:實施撫觸結合中醫穴位按摩治療護理方式,主要內容:給新生兒按摩的時候,結合穴位按摩護理的辦法,與應用中醫按摩新生兒的按摩方法,開天門、推坎宮、運太陽、劃笑臉、分推膻中、順時針摩腹劃半圓、抓捏雙上肢、推六腑、清脾經、清肝經、揉二馬、揉外勞宮、抓捏雙下肢、按涌泉、捏脊、拿捏肩井穴。操作要正確,以此取得理想的效果[3]。
對兩組新生兒進行血清總膽紅素指標的測定,并測定黃疸持續時間、光療時間、首次排便脫毛時間、首次排便時間等,并對兩組新生嬰兒的相關數據進行比較。
將全部的統計學資料均應用SPSS13.0 統計軟件實施分析,計量資料以(±s)表示,應用t進行檢驗,計數資料以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檢驗,以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對比兩組患者血清總膽紅素指數、黃疸持續時間、光療時間、首次排便脫毛時間、首次排便時間等指標[4]。在對照組中:血清總膽紅素指數:(93.2±18.6)umol/L,黃疸持續時間:(7.5±2.3)h,光療時間:(4.0±1.5)d,首次排便脫毛時間:(61.6±2.3)d,首次排便時間:(17.8±2.9)h。在觀察組中:血清總膽紅素指數:(94.0±20.6)umol / L,黃疸持續時間:(6.0±1.9)h,光療時間:(4.3±1.8)d,首次排便脫毛時間:(34.8±1.8)d,首次排便時間:(11.5±1.2)h。對比護理后血清總膽紅素、黃疸持續時間、首次排便脫毛時間、首次排便時間等,觀察組優于對照組,組間結果比較,有顯著的統計學意義(P<0.05)。但是將兩組光療時間進行比較和對比,結果沒有顯著的統計學意義(P> 0.05)。
新生兒黃疸在新生兒中是比較常見的一類疾病,主要指的是在新生兒期,體內聚集膽紅素而造成出現粘膜、鞏膜、皮膚黃染等情況的疾病。在我國的祖國傳統醫學中,臨床上新生兒黃疸主要分為病理性的與生理性的,新生兒黃疸通常在嬰兒出生后3d 左右,大概一星期之后就會自行消退[5],這種黃疸為生理性的,而且這種黃疸是不需要治療的。但是如果疾病癥狀維持在8 天左右還沒有消退,疾病的癥狀漸漸變得嚴重,那么這種黃疸就是病理性黃疸。新生兒黃疸癥狀不斷加重與這些因素有關:顱內出血、酸中毒、脫水、便秘、缺氧、饑餓等。在這個時候按摩觸摸皮膚對新生兒成長和發育具有較強的促進作用。脫下衣服,裸露新生兒肌膚進行按摩是比較理想的干預方式[6,7]。
在為新生兒患者實施按摩的時候應用按摩油,那么按摩油的使用能夠對按摩在嬰兒皮膚上的平滑運動有一個有益的作用,使按摩能夠連續、穩定地進行下去,而且長時間的按摩會緩解與新生兒皮膚的摩擦。按摩油還可以達到潤濕皮膚的顯著功效,緩解皮膚干燥情況。與此同時我們對新生兒進行穴位按摩護理干預,為新生兒進行揉穴,能夠緩解新生兒的病痛癥狀[8],實施“通氣”功效,有利于新生兒健脾,提升新生兒的免疫功能,促進新生兒的消化好轉,促使其陰陽達到平衡,進而起到理想的治療效果。
物理學的按摩措施和口服藥進行比較,可以很好地預防給新生兒應用引起的不良反應,確保按摩達到理想的效果。同時按摩可以增強新生兒的體質[9],調理臟腑,且取穴為外勞宮、六腑、脾經、肝經、二馬等有疏泄肝膽泄熱、清熱利濕等的功效。在本次研究中,觀察組兒童接受了新生兒撫觸與中藥穴位按摩聯合治療,比較血清總膽紅素、黃疸持續時間指標等情況,證實了此種方法的優勢與有效性[10]。總之,對新生兒黃疸患兒實施撫觸結合中醫穴位按摩取得了理想的效果[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