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偉偉
[河南省中醫院(河南中醫藥大學第二附屬醫院),河南 鄭州]
兒科患者具有較強的特殊性,他們年齡較小,忍受疼痛的耐性較低,配合性差,因此,對護理工作的要求較高。在臨床兒科護理過程中,有很多因素會影響護理效果,其中常見的影響因素是細節方面的因素[1]。由此,要想提升護理效果,必須要注重細節方面的護理,以此不斷提升護理質量,為廣大患兒造福。
病區環境與治療、護理工作的效果是具有密切聯系的,病區環境良好、和諧能夠促進治療、護理工作取得理想的效果,相關研究結果顯示:良好的病區環境是促進患者康復的重要條件。對兒科病區環境產生影響的因素是較多的,主要有病房的設施儀器簡陋、病房設備簡陋,基層醫院兒科患者數量較多,醫院的基礎設施簡陋等,這些因素不但對護理工作順利實施產生不利影響,而且影響了患兒及家屬的心情,置身其中,很容易產生護患矛盾。所以,在護理工作過程中,護士要注意從細節方面入手[2],給患兒構建和諧輕松的病區環境。比如:在護士站設立便民區,給患兒家屬提供相關的便民設施,例如:針線包、一次性水杯等,給每一個病床設置一個儲物箱;與此同時,還可以在玻璃窗上貼上孩子們喜愛的喜羊羊、米老鼠等卡通圖案,將病區墻壁粉刷成黃色或其他顏色,在上面畫上小兔子、長頸鹿等圖畫,為患兒營造熟悉、溫馨的空間,減少患兒對病房的陌生感,緩解患兒的焦慮與抑郁情緒。此外,還可以在病區為患兒提供特色服務,例如:給患兒提供一些玩具,給患兒提供棋牌、書籍、繪畫工具等,以豐富他們的生活。護理人員要及時滿足不同患兒的實際需求,增加患兒的歸屬感,這些小小的舉動常會使患兒及家屬深受感動,進而構建起醫患和諧的橋梁[3]。
在護理工作過程中,護理安全是其中的關鍵內容,小兒患者因為身體機能發育等方面具有特殊性,在兒科護理過程中,護理風險因素是很多的,例如:患兒發生碰撞、墜床現象;在對病情比較嚴重的患兒進行搶救的時候,由于時間緊迫,主治醫生口頭醫囑[4],導致護理人員由于聽不清或者混淆等所導致的用藥錯誤以及重復;病人可能會攜帶一些潛在疾病傳染細菌,護士防范意識較差,導致與患兒直接進行機體或血液接觸時發生感染等,這些,都是護理中發生的源自細節的護理差錯事件。所以在兒科護理實施的過程中,護理人員一定要樹立起風險源于細節的意識,并切實實施有效的措施:
在兒科護理中,核心制度主要包括《護士條例》、《醫療事故管理辦法》等護理核心制度、相關法律法規和各班職責、重點流程等,要對這些制度不斷進行強化培訓,定期與不定期對護理人員的掌握情況進行抽查,確保全科護理人員都能夠熟練掌握規章制度。
當前,我們的兒科護理工作隊伍較為年輕,護理人員的護理經驗缺乏、預見性及應急能力差等,在實際的工作中應用內容多樣的護理安全教育,每月深入分析科內的護理缺陷,采用新老護士經驗交流等方法,密切聯系實際,提升護理人員的安全意識[5]。
兒科是控制交叉感染的重點科室,應用日提醒、周強調、月檢查等多種方法,不斷對護理人員的消毒隔離意識進行強化,并監督、促進護理人員自覺遵守醫院感染管理辦法,在護理過程中嚴格執行無菌操作原則[6]。
兒科工作比較繁忙,特別是在高峰期工作量很大,護理人員在這個過程中容易漏掉一些細節,所以更要細心再細心。例如:加床時最重要的安全因素是床位號要及時貼上且要明顯,并掛于床頭位置,方便醫護人員查對[7]。當患兒周轉過快、遷床過多時常有床頭卡漏換或缺失的情況出現,導致醫務人員查對困難,導致差錯事故的發生。對此,要積極制定防范措施,以達到防患于未然的目的。
小兒患者由于對疾病的感受不能及時準確表達,對護士的配合性不高,家長對護理工作的期望過高,對護理操作不配合甚至干擾等,都會造成護患關系緊張情況發生。護患關系是目前臨床中比較受重視的一類關系,此種關系呈現為多元化,對護理工作的效果會產生直接的影響。在當前生物-心理-社會的醫療模式下,要求護理人員的護理觀念不斷更新,在與患者接觸的過程中要以負責、積極、熱情的態度去面對[8],與患者取得良好的溝通,使其處于接受檢查和治療的最佳狀態,而構建和諧的護患關系,對于促進理想護理效果的取得具有積極作用。例如:護理人員要積極與患兒接觸,并主動蹲下來與患兒對話,了解患兒的真實想法,積極滿足患兒的需求,和患兒成為朋友,以此構建良好的護患關系[9]。
在護理管理工作中,護理業務技術管理是其中比較重要的內容之一,同時,技術管理與護理質量是有重要聯系的。護理工作環節較多、操作較多且交接多、技術性強,需要連續、細致地進行護理操作,所以,護理人員必須具備較強的專業知識水平與較強的技術操作水平。發生技術性護理缺陷的主要原因包括:護士理論知識缺乏、技術操作水平差、臨床經驗缺乏,所以,應當重視護士專業技術的培訓,主要內容:
2.6.1 對低資歷護理人員進行規范化的培訓
兒科患者由于年齡較小,他們的自我表達能力較差,且認知能力較差,所以,對護士的護理理論和操作技術要求較高,特別是新上崗的護士,對其培訓非常重要。因此,科室要依據護理部的培訓要求并與本專業情況進行結合為每位護理人員制訂個性化的培訓計劃,對于要掌握的內容予以明確(主要內容為規章制度、崗位職責、法律法規、護理常規、操作流程、預案指引等)并積極進行培訓指導[10]。
2.6.2 加強專科護理技術的學習
小兒各年齡段具有各自的生理、心理、病理和免疫等特征,有各自特殊的需求,只有對這些理論知識有了充分地掌握,才能及時、準確地制訂出一套完整系統的護理計劃[11],與此同時,還要詳細了解兒科常用藥的劑量、主要功效、不良反應、處理方法等多項的專業知識,以此為患兒進行更好地服務,要積極組織護理人員學習兒科各系統疾病的護理措施,還要不定期組織疑難病例討論,鼓勵護理人員完成繼續教育,以此不斷提高護理人員的業務素質,從而主動、細致地規避各種護理風險。
總之,要不斷強化兒科護理細節,預防不良護理事件的發生,以此不斷提高護理質量,為廣大患兒造福[12]。